雷墨
日本新任首相岸田文雄,在外交上的突出特點将是延续性,即总体上继承安倍路线。而这种继承背后的战略动机,是推动二战结束以来日本最为深刻的对外战略转型。
10月4日就任首相后,岸田在外交上的“蛛丝马迹”,较为可靠的参照是看他就任之后,与哪些国家领导人进行了通话,在通话中说了些啥。因为,以外交常识来看,这类通话安排的时间点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中基本可以判断出新一届政府的外交重点。
第一个通话对象是拜登(10月5日),这一点都不会令人奇怪。因为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石,美国是日本外交优先中的优先。在随后的几天里,岸田分别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俄罗斯总统普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印度总理莫迪进行了通话。
在就任首相5天时,岸田与5个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了通话。这些通话,基本反映了岸田外交的动向,即美日印澳是优先,中俄是重点。但是,俄罗斯的“重点”,主要是因为日俄领土争议。所以,真正的重点只有中国。
10月8日,岸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与日美印澳四国框架‘QUAD的所有国家都进行了通话,以非常好的形式开启了首脑外交。”这种重视QUAD框架的安排,是有迹可循的。2020年菅义伟就任首相后,排在前两位的通话对象,也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只是印度排序稍微靠后。
这也不难理解,当时的特朗普政府,并没有像拜登那样把QUAD提升到“最高级”—举行线上、线下首脑峰会。而且,菅义伟在首相任期仅剩一周的情况下,还亲赴华盛顿参加QUAD首次线下峰会,背后反映的是日本政治圈对QUAD的高度重视。众所周知,QUAD从倡议变成现实,安倍是早期最卖力的推动者。
拜登的“回归”并不意味着美国的盟友们能重回岁月静好,拜登政府或许是漫长的“特朗普主义”的一段插曲。
延续性还体现在,岸田将继承安倍在维持日美同盟的前提下,谨慎处理对华外交的做法。从2012年安倍二度就任首相,到2020年离任,中日关系经历了由冷淡到转暖,并重回正轨的过程。2019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访华的安倍时,双方都提到了“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日中关系”。
10月8日,习近平主席与岸田的通话中,两位领导人都再次提到“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此外,两位领导人都还提到“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不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或者强势的外力介入,中日关系将能保持基本稳定,甚至有可能出现更为积极的态势。
岸田10月16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希望与拜登尽早见面,我希望在今年内做到这一点。我亲自访美是其中一种途径。”日本新任首相急着见美国总统,这种心态可以说已经平常得没有什么政治意涵。
二战结束以来,对美外交都是日本外交的“逻辑起点”,而且在相当长时间里,几乎可以等同于日本外交本身。但是,这种局面正在发生变化。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对外战略的大转型,都是源于外部战略环境的巨变。无论是1930年代发动侵略战争,还是1945年战败后被美国纳入羽翼之下。
在羽翼之下待着感觉当然好,但现在的问题是美国不再那么可靠。拜登的“回归”并不意味着美国的盟友们能重回岁月静好,拜登政府或许是漫长的“特朗普主义”的一段插曲。这样的想法,在日本政治精英中绝非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