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月,闫若璞,王 欣
(河钢集团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063016)
为了保护浇铸的需要,唐钢二钢轧厂对1 号方坯连铸机钢包回转台进行了改造,即将钢包大臂由固定式改为带升降功能,并加装了钢包保护浇注装置,目前已具备了生产H08 焊条钢的能力。H08 生产工艺流程为:转炉冶炼→钢包吹氩喂丝→连铸保护浇注,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开浇第一包次经常出现气泡废品。气泡废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开烧第一炉整炉出现气泡,其特点是气泡孔径较大(3~5 mm),遍布整个断面;另一种是开浇时各流第一、二根连铸坯出现气泡,主要是皮下气泡,针孔状大小。
鉴于上述问题,本文对连铸开烧第一炉铸坯气泡废品的状态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了铸坯气泡的来源和生成机理,并结合H08 钢的特点提出了控制铸坯气泡废品的工艺优化措施。
H08 钢是典型的准沸腾低碳低硅钢种[1],对S、P成分含量要求较严,为保证其良好的焊接性能,又要求钢中[Si]≤0.03。表1 为H08 焊条钢化学成分,从表l 中可以看出,由于钢液中C、Si 的含量很低,钢中氧含量较高,因此铸坯产生气泡的几率也较大。
表1 H08 焊条钢化学成分 /wt%
图1 为H08 钢连铸坯气泡形貌,该坯样是在钢包至中间包采用全程氩气保护浇注,没有塞棒吹氩和中间包上下水口氩封,中间覆盖剂和保护渣的水含量均符合标准要求的条件下浇铸的。从图1 可看出铸坯存在严重的皮下气泡缺陷。
图1 H08 钢连铸坯气泡形貌
因此,为了降低铸坯气泡废品的发生几率,就要研究钢中气体来源和进入钢水的途径,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各类气体进入钢水。
铸坯中的气泡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脱氧不良、外来气体(空气、保护性气体)、水蒸汽(来自潮湿的添加料和耐火材料等)[2]。
H08 在浇钢过程中,由于脱氧不良,在连铸凝固过程中钢水温度降低,钢水中碳与氧不能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会造成钢水中碳、氧反应生成CO 气体不停地析出。析出的CO 气体在连铸过程中与柱状晶共同生长在表层皮下形成气孔,不可能浮出钢液面。由于准沸腾钢仅析出少量CO 气体,且钢水在连铸凝固过程中铸坯内部钢水的压力增大,会抑制气泡在铸坯内部生成,而仅在连铸坯表层形成气孔。
2.1.1 钢中气泡形成条件
根据IRSID 模型,钢水中气泡形成和长大的条件为[3]:
式中:Pg为钢水中溶解气体压力;Pl为钢水局部液压;2σl/g/r为表面压力为σl/g时,液面气泡半径为r的压力。
连铸坯出现气泡时,Pl=1 atm,若r>200 μm,则可忽略不计,此时Pg≥1 atm 时即可出现气泡。
2.1.2 气泡形成机理
(1) 树枝晶间的浓缩相中形成针孔气泡源,此时C、O 不需要过饱和即可形成CO 气泡;
(2)针孔气泡源形成临界气泡;
(3)临界气泡长大形成宏观气泡。
所以,控制H08 临界气泡的形成,也就是Pg<Pl,而Pg=PCO+PN+PH,其中最主要的是CO 气泡的生成,即CO 临界气泡的生成。
连铸过程中的外来气体会使钢水二次氧化,增加钢中[O]、[N]等含量,主要是保护浇注的氩气和钢水浇注过程中卷入的空气。溶解的气体增加钢中[O]、[N]的同时,未溶解的空气则以气泡形式进入钢水。
水蒸汽主要来自潮湿的添加料和耐火材料。比如:转炉炉役大修或大补炉后炉子干燥不够,钢水承载容器钢包/中间包烘烤不到位、干燥不完全,连铸过程中接触的设备备件不干燥(如连铸中包下水口、引锭头、结晶器铜板),浇注过程中加入物不干燥(如保护渣)等[4]。另外,生产过程中发现,连铸开浇、停浇、等钢水等情况,拉速较低期间结晶器内连铸坯壳收缩较大,连铸坯壳与结晶器铜板之间缝隙较大,在此期间结晶器足辊喷嘴如果上翘,水蒸气有可能进入钢液,此种情况严重时会导致结晶器内钢水凝固过程中产生多处冒泡。
鉴于上述原因,可以通过优化转炉冶炼和连铸工艺,强化连铸全流程保护浇铸,加强浇铸添加料和耐火材料的干燥管理,阻断和降低钢中气体来源。
针对钢水脱氧不良,采取了一些措施,基本上杜绝了整炉气泡废品的现象。主要措施有:
(1)用碳粉代替铝锰钛镁,有助于钢液搅拌;
(2)加强转炉出钢时底吹效果,保证1 min 的大气量底吹,并及时将底吹效果及顶渣裹料情况通知当班调度及钢包吹氩喂丝站;
(3)控制脱氧合金化料加入时机,促进合金料的熔化;
(4)调整钢包底吹管位置,加强钢包搅拌,促进合金料快速熔化,提高脱氧效果;
(5) 降低第一包出吹氩喂丝站的钢水氧含量,控制出站氧含量在25~30 ppm;
(6)对于转炉下渣炉次,要求再次定氧确认,避免喂丝处理后出站氧含量高于规定值,造成气泡废品。
一般来说,产生气泡的因素是钢水中气体没有及时去除,在冷却时凝固在钢水中,形成了气泡缺陷。其外部来源主要有:钢水从钢包到中间包过程吸氧,钢水从中间包到结晶器吸氧,中间包烘烤不良等,针对这些逐一进行分析。
3.2.1 钢包保护浇注
在H08 钢种的连铸生产过程中,在钢包和中间包之间采用钢包长水口和氩气保护浇注。采用钢包氩气保护浇注,首先要排除钢水吸收氩气的可能性。假定铸坯中气泡为氩气,则气泡在连浇炉次中会不间断的发生,而不仅仅只在第一炉或第一炉前几支连铸坯中出现。通过对多个浇次的连铸坯进行跟踪,均没有在连浇炉次中发现皮下气泡缺陷,因此,可排除氩气进钢水的可能性。
3.2.2 中间包材质和烘烤制度
统计中间包烘烤时间与出现铸坯气泡的炉次(见表2),由表2 可以看出,中包烘烤时间与铸坯气泡没有直接关系。
表2 H08 第一包生产情况
通过分析发现,实测中间包烘烤温度最高值为1 083 ℃,而镁质板粘结剂为无机粘结剂,其中含有结晶水,粘结剂熔点为1 200 ℃。为了避免结晶水在开浇时进入钢水,统一更换为低熔点的树脂粘结剂(熔点800 ℃)后,第一包气泡有所下降,但是气泡废品仍然出现。
3.2.3 中间包添加氩气吹扫
根据H08 成分范围,其液相线温度为1 525~1 530 ℃,一般取中值为1 527 ℃。中包第一炉开浇时,根据所在企业实际情况,钢水过热度通常为60~80 ℃,以有利开浇成功。中间包开浇过程中,钢水液面由0 mm 升至开浇液位400 mm 期间,钢水将会不断地从周围吸取氧气和氮气,增加了钢水中的气体含量,在连铸时,钢中气体析出造成钢中气泡缺陷;尤其大包刚开始下流,如果注流不圆满,则会造成钢水比表面积大大增加,钢水吸气能力也大大增加,其吸氧速度比光滑圆流大60 倍。
为了避免开浇时卷入大量空气产生的二次氧化,在开浇前对中间包冲击区进行大于2 分钟的氩气吹扫,使中间包充满氩气,避免了钢水卷入空气,减弱了钢水二次氧化。而氩气在中间包浇钢过程中迅速上浮,避免了气泡废品的产生。
3.2.4 使用整体式塞棒代替组合式塞棒
塞棒有两种形式,一为整体式,二为组合式。组合式塞棒是由袖砖、塞头和塞杆等构成,在使用前由垒杆工将袖砖、塞头、塞杆等用胶泥粘结,在垒杆机组装在一起,之后放入杆房加热烘烤,直到装入中间包后进行煤气烘烤。整体式塞棒则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使用前装入中间包烘烤使用。
为了避免因组合式塞棒因烘烤不良带入水份,在生产时统一更换为整体塞棒。
上述措施事后,对生产的3 个浇次H08 第1 炉铸坯进行了跟踪、取样分析,低倍试样观察,铸坯断面均未发现气泡缺陷,图2 为H08 第一炉铸坯低倍图像。同时H08 焊条钢在开浇第1 炉时气泡废品率大幅下降,由1.25%降低到0.03%。
图2 H08 第一炉铸坯低倍
为了减少H08 焊丝钢开浇第一包次铸坯气泡废品的发生,唐钢二钢轧厂组织了专题研究。通过对影响开浇第一包次铸坯气泡废品各类因素的分析,从转炉冶炼和连铸工艺控制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技术改进措施,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的同时也积取了宝贵的经验。
(1)首先保证钢水脱氧良好,同时在喂丝站要控制出站氧含量。
(2)在连铸区域,要保证中间包烘烤干燥,中包温度≥1 100 ℃,开浇前要对中间包进行氩气吹扫。
(3)开浇时要做好钢包保护浇注和中间包保护浇注,避免钢水吸气产生气泡。
(4)由于针对气泡缺陷的措施准确,H08 焊条钢在开浇第一炉时气泡废品率大幅下降,由1.25%降低到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