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鹏 张伦忠
【摘要】目的:研究盆底肌康复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把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用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康复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可以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
【关键词】盆底肌康复训练;电子生物反馈;卒中;尿失禁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144
尿失禁属于脑卒中的一种并发症,脑卒中是因为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是因为血管阻塞引起血液无法正常流入大脑,造成脑组织受到严重损伤。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具有偏瘫、眩晕和言语不清等临床症状,同时部分患者还存在尿失禁,但是许多医护人员通常只关注语言和肢体方面的障碍,忽略尿失禁问题,给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尿失禁是脑卒中预后差以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尽管部分患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愈,但依然有患者尿失禁症状会长期存在[1]。因此,研究盆底肌康复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主要内容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把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9-88岁,平均(72.93±9.13)岁,其中梗塞型脑卒中17例,出血型脑卒中9例,混合型脑卒中14例;研究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0-88岁,平均(72.96±9.37)岁,其中梗塞型脑卒中19例,出血型脑卒中8例,混合型脑卒中13例。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卒中后尿失禁诊断标准,即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症状,当用力咳嗽或者更换体位时有漏尿情况,存在尿频和尿急现象;(2)患者和家属同意参与研究并且签字;(3)没有意识障碍问题;(4)各项生命指标较为稳定。排除标准:(1)不符合卒中后尿失禁诊断标准;(2)对参与研究表示抗议;(3)泌尿系统感染、结石以及肿瘤患者;(4)卒中前存在尿失禁;(5)会阴部皮肤粘膜糜烂和破损者;(6)重大器官功能异常者。
1.2方法
对照组用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引导患者平卧在床上,做肛门收缩以及放松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必须大于或者等于3s,运动完成后放松身体,该过程不需要腹肌参与。主要表现为盆底肌收缩时没有腹肌运动,放松时腹肌同样不能向外膨出,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把手平放在腹部上,感觉身体变化情况。每一次训练需要延长向上收缩提拉盆底肌时间,其次再放松,这样反复交替进行,持续做20min,治疗时间为4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治疗仪器采取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和生物反馈肌肉探测器,设置参数:电流为40mA,频率为60Hz,波宽为300ms,一次治疗时间约为10-20min。在治疗之前需要先向患者讲解仪器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告知电子生物反馈治疗的意义与作用,提醒排空膀胱,通过详细了解帮助患者参与治疗,提高配合度。治疗中取侧卧位或者是仰卧位,消毒会阴,让患者放松身体,把生物反馈肌肉探测器插进体腔,并把探测器的导线和电极线相互连接,参考电极粘连在患者大腿或者是腹部皮肤上。选择适当的治疗模式图形后,指导患者取半卧位或者坐位,让其观看仪器显示器中的图形,通过图形提示实施盆底肌的收缩和放松训练。电刺激频率因为尿失禁类型有区别,医护人员要选取合适的频率,逐渐增加刺激强度,以患者没有疼痛感为基准,两天1次,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评分进行评判,总分为21分,无尿失禁为0分,分数越高说明尿失禁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用计算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和(x±s)代表,P<0.05证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40例,治疗前,研究组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为(19.39±1.04)分,对照组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为(19.42±1.08)分,t为0.1265,P为0.8996,沒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为(8.52±2.02)分,对照组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为(13.86±1.57)分,t为13.2010,P为0.0001,研究组尿失禁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尿失禁由于产生原因不同而分为多种类型,如压力性尿失禁、感觉损害性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等。尿失禁不仅会给患者身体上带来影响,还会危害心理,出现抑郁和羞愧,丧失自信心,从而减少社交活动,无法正常生活。
卒中后尿失禁发生机制是因为大脑皮质、基底核以及下丘脑等脑干以上排尿中枢出现脑卒中后,导致排尿反射的阻碍作用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引起患者有尿频、尿急和尿失禁等临床症状。该过程中神经损伤有关键作用,对患者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能够让尿道括约肌和周围肌群被动收缩,提高盆底肌的张力,通过训练肌肉力量,达到改善尿失禁症状的目的,使患者可以控制排尿功能。电子生物反馈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生物反馈是利用精密仪器,探查和放大人体固有的生理变化过程产生的各种信息,通过显示系统,把这种信息转变为容易让患者理解的信号或者读数,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开展训练,让患者学会利用来自自身经过处理的信号,有意识控制体内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帮助机能恢复,对治疗卒中后尿失禁有很大帮助[2]。
综合上述,盆底肌康复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能够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
参考文献:
[1]吴濯蓥, 赵晓梅. 阴道锥体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治疗尿失禁老年人盆底肌康复研究现状[J].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0, 040(002):262-265.
[2]李方元. 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20, 033(00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