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嘉怡
【摘要】本文以舞蹈动作、舞台空间和现实空间为重点分析“重复”这一表现形式在《穆勒咖啡屋》中具体的应用及其在其中所产生的作用。本文联系皮娜·鲍什的个人经历,从社会、表演的视角详细解读“重复”这一表现形式背后所蕴含的含义,并从创作方面、接受方面和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概念论述“重复”对于舞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复;编舞技法;《穆勒咖啡屋》;皮娜·鲍什
【中图分类号】J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9-0095-02
一、编舞技法中“重复”的定义
“重复”似乎在编导眼中一直是一个贬义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其中有一点就是,他们忽略重复的二重性。重复大体可被分为两类性质,一是无差异的重复,二是差异重复。前者是同一性的重复,后者是非同一性的重复,也就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重复”在舞蹈创作领域中,是一种编舞技法。作为后现代性最重要的手法之一,“重复”是各种发散、交叉重叠意向,繁复指涉的复合体[1],借用解构主义的方法,批判、破坏和颠覆传统的宏大叙事,拆除中心的指涉功能,倡导文本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2]
“重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永远变化无穷的。《穆勒的咖啡屋》是公认的德国现代舞历史上舞蹈剧场时期最高成就之一。它充分地体现了皮娜·鲍什这位天才编舞者对于“重复”的偏爱。因此,本文选用现代舞剧《穆勒咖啡屋》为例,分析编舞技法中“重复”的重要性。
二、“重复”在舞剧作品中的多义性及价值
人们将立足于舞蹈创作领域的差异“重复”放入舞剧作品中,重复的定义由此开始分裂产生了多义性。参考朱立元教授在《小说与重复·中译本前言》对于小说中存在三类 “重复”的说法, 舞剧作品中的“重复”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第一,微观重复,如单一舞蹈动作、动机和舞蹈道具的重复;第二,中观的重复,如舞句和舞段的重复;第三,宏观重复,如现实空间与舞台空间和一部舞剧作品与其他舞剧作品在各个方面上的重复。下面将以舞蹈动作、舞台空间和现实空间为重点分析“重复”这一表现形式在《穆勒咖啡屋》中具体的应用及其所产生的价值。
(一)舞蹈动作的重复及其价值
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3]重复的舞蹈动作不仅可以加深观众的记忆,给予他们强烈的冲击感,还可以升华主题。肖苏华老师在《当代编舞理论和技法》一书中提及:“当重复发生的次数到达一定量的时候就发生了质变,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特殊效果,给予观众一种状态或情感强调的作用。”[4]
阿尔比认为:“剧场的对象不是去解决社会和心理冲突……而是要客观地表达某些隐秘的真理。”重复的动作并不是为了谋求,而是为了去表达那些隐藏在动作背后的深层含义,某种重要的东西需要通过重复定型。皮娜·鲍什通过不断重复的动作来揭示她所认为的生活的真理。《穆勒咖啡屋》中隐秘的主题在最粗暴的一幕通过重复的动作揭露出来。舞台上男女重复着轮流地抱着对方转圈换位置这一动作,直到无路可走了,他们开始互相拉扯将对方往墙上撞,随着拉扯和撞击的速度越来越快,身体撞击墙的声音越来越大,他们不断地发出痛苦的呻吟声,但他们仍不知疲倦地重复着,最终男子忍受不住这一幕才得以暂停。这一组动作无疑是痛苦的,皮娜通过故意拉长令人痛苦的瞬间,将它不顾观众的意愿强行地印在了观众的脑海里。她以大量重复拉扯撞击动作量的叠加,令男女舞者精疲力竭乃至最后歇斯底里的疯狂,完美贴切地表现出了极度的悲哀、无力以及最终引起的暴力,最终形成质的转变——男女关系不可协调的真相,人们互相纠缠,互相伤害。
(二)舞台空间与现实空间的重复及其价值
按物质占有可以把空间分为宇宙空间、人类生存空间、舞台表演空间和人体空间。前两者是物质的空间,后两者则是由前两者转化而来的变为艺术空间。舞台空间是指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空间或是舞剧人物所生活的艺术空间,现实空间是指真实的人所活动的物理空间。重复的空间驱逐了一直置身事外的观众,通过剧中人物如出一辙的无力感,使观众有所感触,产生强烈的共鸣,阻止观众远距离的观照,使观众直视这荒诞却无比真实的真相。
在舞剧中的每个人都被笼罩在压抑、灰暗的环境中。他们可能所面临的困境不同,但是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被无力感所包围着。金发男子,因爱情无可挽回而无力;白衣女子,因爱情的无望和内心的悲伤而无力;二战结束后的德国是德国历史上最黑暗,德国人民最痛苦和无力的一个时期。而皮娜·鲍什这一批战后出生的年轻一代应承受沉重的历史包袱而无力。鲍什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无力的时代,《穆勒咖啡馆》就是根据她自身在二战后德国的经历而创作出来的,被人们认为是鲍什最具自传性的作品之一,舞台布景是以她父亲的咖啡馆为原形。
台上人物的无力在一定意义上正是与现实生活中普罗大众的无力所重复。皮娜·鲍什通过不断重复的动作动机,陌生化日常动作,无具体的故事、无完整的情节衍生出的荒诞感,加之日常服装、具体的生活场景、人物同样无力的际遇衍生出的真实感,经过重新组合、拼接、重复的手法,将这些零散的碎片融洽地组合在一起,既荒诞又不失真,让观众进入梦与现实的交界处。重复的动作中透露出人物强烈的无力感,深入观众的脑髓。观众感受着作品中的暗喻,感受着剧中人物的挣扎、无力,从感知到想象、联想自身经历再到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舞台空间与现实空间重复折叠,界限被模糊,使他们不得不直面现实中残酷的真相,那些关于他们所逃避的恐惧、暴力、未知、性等的问题。
三、“重复”在舞剧中的重要意义
(一)“重复”是编导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我跳舞,因为我悲伤”这句皮娜内心自白道出她的动机。她为传递情感而动,就如同伊莎多拉·邓肯把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艺术有机融合在一起,皮娜·鲍什亦说过她的工作与她的私生活二者无法划分开来,她在生活中所聞、所见、所闻、所厌、所喜都会渗透在她的作品中表达出来。“重复”是她表达情感的有力武器。她以不断重复的暴力动作刺激观众的视觉,以不断重复的暴力动作而自然到来痛苦喘息声刺激观众的听觉,以延长痛苦的瞬间敲击观众的心脏,通过强烈的“视”“听”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引起观众内心的“动”,感受皮娜内心的缕缕悲伤。不断地重复抒发编导个人的情感,作品因情感而具有感染力。
(二)“重复”中互文寓意的不确定
互文性概念是由克里斯特瓦提出,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和转换[5]。重复作为一种互文手段,每一次重复后原本的文本都会被重读、改写、创新、深化。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而是一直在变化中的重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重复使本来单一的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了其他的文本,衍生出许多含义。从欣赏者的角度上看,重复使欣赏者看同一个舞剧有不同的感受或是不同的欣赏者看同一个舞剧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作品深处的寓意产生了不确定性,从而带给观众强烈的审美愉悦。
舞剧中有一段片段,起初一对男女以最舒适的方式拥抱着。但是,这温暖的一幕被黑衣男子打断。他将这对男女互相盘绕在对方身上的手依次放下,再把自己理想的方式灌输给这对恋人。随后,女子一直重复跌倒、爬起、拥抱的动作,男子一直重复地抱起、落下。他们从一开始的拒绝到接受。伴随着他们机械地重复,喘息声越来越重,重复动作的速度越来越快,直到他们筋疲力尽,这荒诞而怪异的一幕才得以停止。
皮娜一直拒绝用一种说法去解释她的作品,她运用重复的手段,来不断改写、更新原本文本,使原本单一的文本衍生出许多枝蔓,从而使文本的含义产生不确定性。重复不仅仅是重复,一组重复的动作进行到最后会给观众不同的感觉,女子反复地进行跌倒、爬起、拥抱的动作,往往不是一种情感或状态可以概括的,在重复中展现了挣扎、疲惫、无力、绝望。刻意地拉长暴力的瞬间,触动观众的内心,迫使观众去不断地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西服男子是女子的恋人还是男子的恋人等等问题。在不断思考中获得共鸣,在不断思考中颠覆原本的含义,使单一的文本解释产生多义性,在互文现象中包含不确定性。
根据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艺术创作需要经过生产—消费(艺术接受)才能最终完成。舞蹈作品在未与欣赏者见面之前,存在许多空白点,需要观众的填补才会获得意义。而重复作为一种互文手段,使单一的文本解释产生多义性。重复使文本不断对观众发出邀请,鉴赏主体在鉴赏过程中是积极地与文本形成双向交流的对话,并且对话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在观众与文本不停地对话中生成了作品的多义性。由此完善了舞蹈作品,补充了舞蹈作品的空白点。编导创作并不是关门造车,她需要在作品问世后不断吸取观众的各种反馈和意见,认识自身的缺点。而重复拒绝了单一的文本解释,尊重每个观众的个人理解,使不同观众的不同理解可以积极地反馈到舞蹈编导,引起编导的灵感,激发编导创作动力,提高舞蹈编创水平。就如同科林伍德所说:“观众永远是他艺术工作的一个因素。”
參考文献:
[1]李秋萍,韩军.重复的力量——舞蹈剧场”大师皮娜鲍希作品的后现代性解读[J].舞蹈,2019,(4):79-82+78.
[2]张龙海.拼贴 零散叙事 戏仿 互文性——论赵健秀《甘加丁之路》中的后现代派创作技巧[J].当代外国文学,2006,(3):68-76.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03.
[4]肖苏华.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109.
[5]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4,(3):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