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族音乐无论是在音乐的音色音调,还是节奏旋律,都具有其独特性,体现了民族音乐特色和文化特色。本文从民族音乐的音乐特色出发,去分析这种风格背后蕴含的文化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留和加强这种文化特色和气息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族音乐;音乐特色;文化特色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8-0082-02
民族音乐的音乐特色与这个民族的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相关性,音乐风格源于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文化内涵的一种体现,基于此,在进行民族音乐分析时,除了要从音乐风格的角度去探索其独特性,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其背后隐藏的文化意蕴,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把握民族音乐的特征,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为其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思路。
一、民族音乐的音乐特色
(一)具有民族特色的音调
由于大部分民族民间音乐来源于相对久远的时期,因而其采用的音乐形式往往以传统的五声调式为主,且很少运用和声。虽然调式比较传统,以单音体系为主,形式相对简洁单一,但是这并不妨碍民族音乐表达和传递情感。其中音调的丰富运用就是其表达和传递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中低高音的运用和转换,来表达人们的内在情感。而这种情感和音调的融合也具有着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低音表达相关低落低沉的情感和情绪,而高音则相反,往往是表达喜悦欢快的情感和情绪。如陕北的信天游往往音调比较高亢,这是由于这种民族音乐往往是用来表达爱情和抒发寂寞的情感,他们居住的环境是以山地为主,交通不便利,与爱慕之人相隔重山。在过去,有些人专门从事长途运输工作,长期寂寞的行走在山间,他们就会通过高亢舒展的歌曲来表达思念的情感,聊以慰藉。如《脚夫调》等,音调开阔奔放。
(二)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
民族音乐虽然曲调简单,但是往往会添加各种修饰音,使得旋律的起伏转折更多,以此来增添旋律的韵味,从而能够表达丰富多层次的情感。如很多民族乐曲中有滑音、颤音等等,且通过一些演奏手法实现高低音的快速转化。之所以说民族音乐的旋律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是因为同一个民族运用的旋律风格是具有一定的同一性的, 如彝族撒尼人的音乐往往以大三和弦为框架,基于其民族特色创作的乐曲《欢乐的火把节》,就非常鲜明的突出了这一旋律特色。民族音乐往往更重视情感表达,因此在演唱和演奏民族音乐时,要格外注重情感的融入,这样才能够真正表现出民族音乐的风格特色。
(三)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词
民族音乐的歌词往往更加生活化,更加直白,直抒胸臆。而歌词中往往体现了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实践场景,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生活工作环境等。如江苏民歌《采红菱》,不仅表达了男女之间的情感,而且还展现了当地独特的生活工作方式,江南地区盛产红菱,红菱还有一个别名叫“苏州红”,人们会种植和采摘这种水生植物作为食物。除此之外,民族音乐的歌曲都是采用了民族语言,对民族语言进行了表现和传承,如蒙古族歌曲都是用蒙古语来表达的,当下流传的用汉语传唱的蒙古族歌曲歌词,都是后期人们翻译的出来的。
(四)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
民族音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民族乐器来演奏和诠释,最初的民族音乐都是运用民族自身流传下来的民族乐器来演奏的,只是后期有些民族乐曲被后人改编,通过钢琴等其他乐器来诠释。如马头琴就是蒙古族的民族乐器,最初的《嘎达梅林》等民族歌曲的乐曲部分就是用马头琴来诠释的。而马头琴的造型非常独特,身穿蒙古族传统服饰,用马头琴拉奏蒙古族民族乐曲,不仅仅能够给人带来听觉上的具有民族情感的独特体验,还能够在视觉上感受到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民族音乐的文化特色
民族音乐的音乐特色是其表象特征,而其产生这些风格的背后蕴含着深厚和多层次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价值。
(一)展现了民族特色的生活方式和知识经验
民族音乐对于民族特色的生活方式和知识经验的记录和展现能够从多个方面体现。首先,记录和展现了民族生产方式和生产知识,在民族歌曲中不乏一些有劳作场景的歌词,这些劳作场景不仅仅展示了这些民族的人民比较有特色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有些歌曲还传递了一些生产知识[1]。其次,记录和展现了民族生活方式和生活常识,这些生产知识和生活常识也是民族先辈的智慧结晶,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体现。
(二)展现了丰富深沉民族人民的情感
民族音乐的创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其对于民族人民的情感的展现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爱情、亲情等情感的展现。如河北民歌《回娘家》就展现了女子回娘家的喜悦之情。其次是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展现。如《打靶归来》等民族歌曲,除了展现战士打靶归来的欢快情绪,还展现了战士对于北京和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三)展现了民族历史文化和制度规范
首先,一些民歌会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故事等等进行记录,也可能是对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小人物的經历和情感进行描述,从侧面去反映历史文化,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如蒙古民歌《诺恩吉雅》就描述一个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传奇女子远嫁他乡的经历,而蒙古民歌《达那巴拉》则描述了一个普通青年被强征入伍的悲惨故事,表达了当地百姓对于被迫入伍的痛恨之情。其次,一些民族音乐中体现了民族制度或道德规范,这些制度或者规范通过乐曲或者歌曲传递下来,能够加快它们的传播速度,使人们牢记于心,从而使得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井然有序[2]。
(四)展现了民族风俗文化和语言特色
一些民族音乐还记录和展现了民族风俗文化,如苗族的《哭嫁歌》,展现了当地哭嫁的民族风俗文化。除此之外,前文中提到民族歌曲会运用各自民族的语言来进行歌词创作,这也是特定民族语言特色的文化体现,这些歌词中展现了特定民族的语言习惯,蕴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3]。
(五)展现了民族音乐和文学的文化特色
音乐本身也是一种艺术文化,其自身的艺术特色也是一种文化特色,也体现了人们的性格和思想。我国的民族音乐相对于西洋音乐,曲调单一,但是旋律非常多样,通过滑音、颤音等表现手法,使得旋律非常多变,但是这种变化又并不是没有规律和美感的,自由中又是存在秩序的,民族音乐的结构往往是对称均衡的,这样才能够做到形散神不散,既能够通过旋律的变化展现出的声韵来深化情感,又能够保证音乐的和谐统一[4]。与此同时,民族音乐往往会有一些留白,通过这种方式来营造虚实结合的意境,做到“声断意连”。此外,一些民族歌曲的歌词往往能够做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寓情于景。
三、实现两种特色有机结合,促进民族音乐发展
(一)突出民族特色
民族音乐之所以能够成为独立的音乐形式,就是因为它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使得它与其他音乐形式区分开来。因此,想要促进民族音乐发展,首先需要了解民族音乐的风格,抓住其风格的主要特征和规律,并在民族音乐或者其他音乐中突出这种风格元素,这样才能够让听众快速感知民族音乐的民族身份,让听众一听旋律就知道这段音乐是什么民族的音乐,或者一听就知道这段音乐融入了什么民族的音乐元素。
(二)保留文化特色
在音乐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民族音乐也需要通过融合发展的方式去传承和发展,而在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在突出风格的同时,也要体现出民族文化,这样才能够让音乐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才能够真正成为经典高雅的音乐作品,真正达到传承民族音乐的目的。如果只是突出风格,听众听了以后只觉得好听,不会再去深究。如果体现了文化底蕴,听众在获取了这些信息之后,才可能对这个民族的历史和风俗文化产生好奇,从而去了解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听众不仅对这个特定民族所在的地区、生活习性有着更多的了解,也能够更多的去了解这个特定民族的音乐。也就是说,有民族文化基础的音乐才能够让听众感知到音乐背后的文化气息,并被这种文化气息所熏陶,使得更多人承担起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责任,这就是保留文化底蕴的重要价值。
(三)实现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有机结合
在突出民族特色和保留文化的同时,要注重这两者的和谐统一,风格是表象,文化是内在,两者是存在非常强的内在关联的,不能用割裂的方式来看待。如果在民族音乐的实践过程中,创作的民族音乐只注重音乐特色不注重文化,那么音乐就缺乏底蕴,无法传承民族的核心价值,最终会被时代淘汰;如果只注重文化不注重音乐特色,那么就无法很好的表达文化;如果既注重音乐特色又注重文化,但是不注重两者的和谐统一,那么音乐中展现的民族色彩与民族精神不统一,或者与民族审美原则不一致,这就说明音乐实践者自身都没有很好的理解民族音乐,也更无法传递和发展民族音乐。在民族音乐的实践过程中,实践者或者创作者一定要在抓住突出音樂特色的同时,去把握其内在蕴含的文化,并以两者融合一致为原则和目标,进行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四、结束语
综合以上内容可知,民族音乐的音乐特色从多个方面体现,包括音调、旋律、歌词等等,与此同时,民族音乐蕴含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展现了民族特色的生活方式、知识经验、民族情感、历史文化等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传承价值。在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要注意深入理解民族音乐特色和文化的内在关系,要注重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丁朝霞.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走出困境的思考[J].四川戏剧,2016,(06):42-43.
[2]徐伟均.钢琴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及融合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11):29.
[3]杨民康.少数民族当代节庆仪式音乐与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以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实践为例[J].中国音乐,2020,(01):104.
[4]姚礼,李勇.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9,(11):58.
作者简介:张龙,男,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