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积通络散治疗晚期肺癌临床研究*

2021-10-26 01:11:42唐苗强张蕾刘敏高静东陈嘉璐欧阳怡然黄帅陈婷金文伟孙华王明武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全蝎通络肺癌

唐苗强,张蕾,刘敏,高静东,陈嘉璐,欧阳怡然,黄帅,陈婷,金文伟,孙华,王明武

1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江苏南京 210000

2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据2014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简称肺癌(lung cancer),是我国居民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1]。更为不幸的是,80%的患者发现肺癌时都已是疾病的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指征,放化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多[2],都让患者恐惧无法忍受。因此,中医药治疗便成了此类患者的最佳选择之一。“久病入络”理论由吴门医派代表人物叶天士所创[3],其病理机制是经主气,络主血;初病多为气病在经,久病则多为血病在络。因此,如在经之气不解,在外邪及络虚的条件下,病变深入,由气及血,由经入络,以致络脉损伤,气血壅塞,遂成络病。因此,我们通过临床的长期实践,融会贯通地把吴门医派“久病入络”理论应用到晚期肺癌的治疗中,加强活血化瘀通络抗癌,善用炮山甲、蜈蚣、全蝎、蜂房、地鳖虫等,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并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为进一步总结这个临床经验,我们严格按照临床科研要求设计这一课题,完成了60例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现总结成文,为同行提供一点借鉴,并为早日做成医院的自制产品提供临床依据。

资料与方法

1 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4]。

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林洪生主编《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第1版)[5]。

2 入组标准

2.1 纳入标准 ①经组织活检及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晚期肺癌;②年龄18~80岁,男女不限;③KPS评分超过>60分;④预计生存期>6个月;⑤同意参加本研究,并同意接受长期随访。

2.2 排除标准 ①未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肺癌患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③有严重未控制的器质性病或感染,如肺肾功能衰竭等;④存在治疗药物过敏者;⑤同时接受放疗治疗者;⑥合用研究方案外抗肿瘤药物者。

3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1月— 2020年10月于苏州市中医医院完成诊治的晚期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8.9±6.8)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0~ 79岁,平均年龄(68.2±7.5)岁。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分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

4 治疗方法

4.1 对照组 在最佳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予辨证施治。

4.2 治疗组 在最佳支持治疗与辨证施治基础上,予中药消积通络散口服(由炮山甲、蜈蚣、全蝎、蜂房和地鳖虫以2:1:1:2:2剂量研粉组成),2g,每日2次,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中药,根据制定量表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和毒副作用。

5 观察指标

5.1 肿瘤瘤体体积 分为4级。完全缓解(CR):病灶消失,CT或MRI检查恢复正常,至少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病灶缩小20%,至少维持4周以上;稳定(NC):病灶无明显变化;进展(PD):经 CT或MRI描检查发现新病灶,或原有病灶明显增大。

5.2 Karnofsky分级 按Karnofsky分级标准,评价 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变化。显效:较用药前提高20分;有效:较用药前提高10分;稳定:较用药前无明显改变;无效:较用药前下降。

5.3 中医症状体征分级 制定中医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根据患者咳嗽咳痰,胸闷气急,食少纳呆,体倦乏力前后变化评价症状变化,中医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 4级:无症状(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症状减少1分及以上为缓解,增加1分及以上为不缓解。

5.4 安全性观察 ①血、尿、粪3大常规;②肝、肾功能等;③记录研究期间的不良事件。

6 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统计分析检验均采用双侧假设检验,实验数据用应用SPSS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假设检验水准均取P=0.05,即P值小于0.05将被认为所作检验的差别有统计意义。

结 果

1 治疗前后肿瘤瘤体体积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实体瘤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有效率为56.67%,经χ2检验,2 组控制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7,P≥ 0.05),见表 1。

表1 治疗前后肿瘤控制有效率比较

2 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卡氏评分控制率(显效+ 有效+稳定)为80.00%,对照组控制率为 53.33%,2 组控制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8,P<0.05),见表2。

3 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比较

经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改善咳嗽咳痰、体倦乏力、食少纳呆等方面疗效更突出,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缓解胸闷气急方面,2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 3。

表3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4 安全性比较

我们将2组各症状之间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别,且临床观察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见表4。

表4 2组患者安全性观察比较

讨 论

肺癌,在中医古籍中见于“肺积”“息贲”“劳嗽”等疾病。中医认为,肺癌是在机体正气亏虚的基础上,或因外感六淫、或因饮食不节、或因情志不遂,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气机不利,血行瘀滞,津液不布,生成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通过邪正斗争的矛盾运动,邪胜正衰而成,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针对肺癌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采取手术、放化疗、免疫、内分泌等多种方法,但目前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很多不足,诸如副作用较大、有效率不高、缺乏精准的标志物、易耐药、价格相对昂贵等,使受益人群受限。而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预防和治疗癌症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它可以通过调节肿瘤患者内部环境的失衡状态,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从而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除此之外,对放疗和化疗也具有增效和减毒的作用[6]。

消积通络散,由炮山甲、蜈蚣、全蝎、露蜂房和地鳖虫五味药物组成。穿山甲性善走窜,功专行散,内通脏腑,外达经络,能活血散瘀,消痈溃坚;土鳖虫善于疏通经络,行瘀通经,破癥消瘕;露蜂房具有攻毒,杀虫,祛风之效;三者合用,可以攻毒抑癌,对于抑制肿瘤进展具有一定的疗效。 蜈蚣、全蝎为对药,合用可解毒散结,通络止痛,治疗肿瘤及其它毒证所引起的疼痛效果突出。

现代药理研究也已证实了方中药物在抗癌方面的作用,如Haixia Zhao,等[7]首次证实了蜈蚣多糖蛋白复 合 物(Scolopendra polysaccharide-protein complex,SPPC)能通过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活性和Th1/Th2细胞因子的比例,促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抑制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SPPC可以作为一种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抗肿瘤药物。全蝎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破伤风、震颤、抽搐和瘫痪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全蝎的毒液含有潜在有用的药理学药剂。研究表明,某些蝎子的毒液可以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因此,它们被研究用于分离抗癌成分[8]。现代药理研究,穿山甲具有降低血液黏度及抗炎作用,对某些囊肿或者肿瘤手术后和化疗后有治疗作用[9]。Zhao Haoan等人从蜂房水乙醇提取物(EHB)中获取了76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多酚类和脂肪酸,并对该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验证了EHB对革兰氏阴性(G-)菌和革兰氏阳性(G+)菌均有抑制作用[10]。国内有研究表明露蜂房甲醇提取物对五种肿瘤细胞均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并存在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11]。因此,对于肿瘤合并感染的患者来讲,露蜂房是一味不可多得的好药。土鳖虫提取物可以促进胸腺和脾脏发育,并保护胸腺和脾脏,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血清白介素-2(IL-2)含量,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效应[12]。

综上所述,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中医的优势所在,在此基础上,将“久病入络”理论运用到晚期肺癌的治疗当中,自拟方消积通络散在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确有疗效,未来我们打算扩大研究样本,做更进一步的观察,以期为此方的推广应用提供更加坚实的临床依据。

猜你喜欢
全蝎通络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4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6
全蝎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 03:18:55
全蝎药材市场流通现状调查及展望△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腰痛
大家健康(2014年7期)2015-04-30 03:02:14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