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记者 殷柱山
□ 韩振琳
大自然的风光总能使人心旷神怡。“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站在高岗之上纵目四望,群山叠翠,那旺盛的生命力仿佛要从重重叠叠的枝叶中漫出来,弥散在四周,让人流连忘返。潺潺的流水在河道中或急或缓,与沙砾一起,合奏出最原始的音符,奏响人与自然和谐乐章。人们向往山林,热爱江河,因为人类本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然而,近些年来出现一些游客违法、违规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情况。
自然保护区,是指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例如备受人们喜欢的熊猫很多都分布在专门划定的自然保护区中,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是其中一个。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护区,也是四川省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最多的自然保护区。2017年10月5日,3名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违规穿越的旅游爱好者被困深山,经救援队伍六天五夜紧急救援,最终在10月10日下午4点半,将其营救出山。无独有偶,2021年7月11日深夜,16名登山爱好者躲开卡口和沟口的红外视频监控摄像头,非法进入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赶上暴雨发生山洪,最终被困林区,报警求救,16人最终全部救出被困地。河北省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依法对16名违法登山者开具罚单。这些旅游爱好者被处罚是因为他们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造成了非法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事实。
实际上,自然保护区有着明确的划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10月7日修正版)第十八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原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外围保护地带。
我们能够进入的自然保护区往往只是外围区域,这是因为很多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生态相对脆弱,一经破坏很难恢复。独特的地形与当地气候相结合才能形成保护区独特的生态圈,人类活动很可能会造成对保护区的破坏与污染。此外,人们对于部分珍稀动植物的保护意识不够明确,相关的知识储备也相对较少,很难做到相对全面的保护。连相关的科学研究也只能在划定的缓冲区进行。
近年来,各地经常发生旅游爱好者置法律法规于不顾的行为,违规冒险穿越保护区发生人员被困等事故。违法穿越保护区,极有可能会给自身安全带来威胁。“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防患于未然,将安全作为出游的第一原则,一方面保证旅途的愉悦,另一方面一旦出现被困的情况往往需要众多专业的搜救人员开展救助,这无疑挤占了其他险情的救助资源,也耗费大量资源。
更有甚者,部分违法违规人员出现滥挖滥捕野生动植物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及其生长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采集野生植物或者破坏其生长环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十六条:
禁止采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因科学研究、人工培育、文化交流等特殊需要,采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经采集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向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申请采集证。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向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申请采集证;或者向采集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申请采集证。
采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经采集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申请采集证。
采集城市园林或者风景名胜区内的国家一级或者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须先征得城市园林或者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同意,分别依照前两款的规定申请采集证。
采集珍贵野生树木或者林区内、草原上的野生植物的,依照森林法、草原法的规定办理。
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发放采集证后,应当抄送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采集证的格式由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实际上,我国为了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保护好珍稀动植物做出了众多努力。一方面提升管理手段,另一方面加大科技应用力度。今年,云南野生亚洲象持续北上一事,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了专门的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该中心建立了以红外相机监控、智能视频监控、智能广播系统预警的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野生亚洲象种群频繁进入生产生活区活动,导致人类与野生象活动空间重叠。这一举措一方面保护了人类安全进行生产生活,另一方面也确保了野生象的正常迁徙。
要遏制旅游爱好者违规穿越景区、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一方面需要执法人员严格执法,发挥法律的威慑力。同时,也要持续扩大宣传,将相关的法律进行普及,倡导旅游爱好者遵守相关法律和景区规定,爱惜生命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