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坦唑醇联合环孢素A治疗非重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2021-10-25 08:48王珊张芙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6期
关键词:环孢素障碍性骨髓

王珊,张芙蓉

(临汾市中心医院 血液内科,山西 临汾 041000)

0 引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指由多种病因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造血干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难治性血液疾病,以贫血、出血和感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高等特点,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十分重要[1]。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常见药物较多,司坦唑醇可有效刺激骨髓红系造血,环孢素A可发挥良好的免疫抑制作用[2]。研究发现,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该病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延缓病情进展[3]。基于此,本研究即分析探讨了司坦唑醇联合环孢素A治疗非重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汾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28例非重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14例。对照组男7例,女7例,年龄20~68岁,平均(44.45±6.45)岁。研究组男8例,女6例,年龄20~69岁,平均(44.74±6.58)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②无其他系统严重脏器疾病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者;②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者;③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依从性极差者。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比。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司坦唑醇治疗,给予患者司坦唑醇口服,2 mg/次,3次/d,该药国药准字为H44023392,由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环孢素A治疗,给予患者环孢素A口服,3~7 mg/(kg·d),2次/d,该药国药准字为H10960121(处方药),由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临床疗效评价标准[4]: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血细胞指标有所好转为有效;未满足以上标准为无效。计算总有效率。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腹泻和肝功能损害等。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57.14%,前者高于后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HB、HCT值对比。治疗前两组HB、HC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B、HCT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B、HCT值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B、HCT值对比()

组别 例数 HB( mL) HCT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4 62.23±6.98 101.26±5.23 0.19±0.11 0.32±0.09研究组 14 62.17±7.02 118.29±8.24 0.18±0.09 0.48±0.12 t - 0.023 6.529 0.263 3.991 P - 0.982 0.001 0.794 0.00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对照组为14.2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属于血液系统严重病症,是指多种因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全,并伴外周全血减少的一种疾病[5]。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与免疫抑制、造血干细胞功能损伤和造血微环境异常等因素有关,以乏力、心悸、头晕等贫血症状以及出血和感染等为主要表现,可自发缓解,也可进展为重型,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十分重要[6]。

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雄性激素类药物是常用的一类药物,该类药物可作用于肾脏和肾脏外组织,刺激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从而增强EPO对造血干细胞的作用,使静止期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系造血干/祖细胞,从而间接促进骨髓造血,同时该类药物可直接刺激骨髓造血[7]。司坦唑醇是常见的一种雄性激素类药物,属于蛋白同化类固醇类药,可有效减轻骨髓抑制,并具有抑制蛋白质异生、促进蛋白质合成、促使钙磷沉积、降低血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作用,且该药的雄性化作用较弱,安全性较高[8]。为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需联合其他药物使用。

环孢素A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有着较为广泛的免疫抑制作用,主要作用于免疫反应的诱导期,即抗原识别和克隆增殖阶段,对细胞免疫和胸腺依赖性抗原的体液免疫均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该药进入细胞后,首先与细胞胞浆内的一种受体亲环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可作用于细胞内的磷脂化酶-钙调神经磷酸酶,进而通过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若干细胞因子,最终影响T细胞在抗原或分裂原刺激下的分化、增殖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9-10]。同时该药可有效调节TH/TS比例失衡,并可抑制细胞毒T细胞的激活,从而抑制其释放的造血负调控因子,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除此之外,该药不影响吞噬细胞功能,不产生明显的骨髓抑制作用。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进一步提升疗效,延缓疾病进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57.14%,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B、HC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B、HCT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联合用药疗效更为显著,分析原因:司坦唑醇可有效促进骨髓造血,环孢素A可发挥良好的免疫抑制作用。同时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对照组为14.2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于司坦唑醇治疗基础上加以环孢素A治疗并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非重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司坦唑醇联合环孢素A治疗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并提高患者HB、HCT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临床使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环孢素障碍性骨髓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夕阳红难以启齿的元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孢素胶囊以及软胶囊的溶出度分析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环孢素A的有关物质
HPLC法测定环孢素胶囊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赞美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