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英,王映秀,张雪莲,黄辉,杨丹丹,黄艳,朱征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医院 风湿免疫科,广西 百色 533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一种,重型病情进展迅速,重型中临床最常见的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尽管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LN的预后,但是对于一些重症LN,尤其是合并血管病变的病患,仍然面临许多问题,病变进展迅速,治疗反应不佳,临床预后差,严重者导致死亡,是目前治疗中的难点。因此,如何提高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患的救治成功率,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本文将探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1]。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28例,接受常规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13~74岁,平均(34.25±4.06)岁;在常规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行DFPP治疗的患者8例为DFPP组。其中男1例,女7例,年龄14~40岁,平均(33.50±5.23)岁。一般资料数据经分析,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患者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即泼尼松1 mg/kg/d,4~6周后逐渐减量,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间断静脉滴注0.8~1.0 g/3~4周。均给予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0.5 g/d,3d[2]。DFPP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DFPP。治疗方法:将单针双腔导管插入股静脉或颈内静脉建立血管通路。采用op-08w膜式血浆分离器(Asahi Kasei medical company,plasma loop-08)或plasma flux P2s(Fresenius company,Germany)进行一次分离,将分离出的致病性血浆用孔径较小的EC-20W或30W血浆分离器进行二次分离。取二次分离血浆,将二次分离后的血浆和血液中的型组分导入人体,同时补充血浆或6%白蛋白盐水。DFPP参数设置DFPP管路和血浆分离器安装预充后,需要进行参数设置,才能进行正式处理。DFPP的主要参数如下:①血流速度:单针双腔导管插入股静脉或颈内静脉建立血管通路;②血浆分离率:一般用血浆分离泵(FP)工作速度与血泵(BP)工作速度之比表示[3]。一般情况下,FP/BP=20%~30%;③报废率:一般表示为报废泵(DP)与FP运行速度之比的百分比。DP/FP=10%~30%;④置换液率:置换液率,即补液泵(RP)的速率,一般设定为与DP相同的值,即DP/RP=1。替代液可以是外源性血浆和白蛋白;⑤治疗时间:每次2~5 h,视血流速度、血浆分离率、血浆丢弃率而定;⑥剂量:DFPP每次处理4~10 L血浆,丢弃0.5~1.0 L血浆,无需输注或输注少量血浆[4];⑦抗凝剂:抗凝剂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或肝素,剂量视病情及抗凝效果而定[5]。
1.3 评价指标。①对比组间治疗前后血小板变化;②对比组间治疗前后免疫生化指标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进而针对于()、(n)%示意计量、计数资料数值,若P<0.05则证实数值比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8例病患在治疗前ds-DNA均为阳性,经治疗14d后,对照组20例病患ds-DNA转阴6例,转阴率30.00%。DFPP组8例病患转阴5例,转阴率62.50%,DFPP组与对照组ds-DNA转阴率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28例病患ANA 滴度大于1∶160,经治疗14 d后,对照组20例ANA 滴度小于1∶80有5例,好转率为25.00%,DFPP组8例ANA滴度小于1∶80有4例,好转率为50.00%,DFPP组与对照组ANA滴度好转率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2.1 对比组间治疗前后PLT变化。由表1得知,DFPP组经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表1 组间治疗前后PLT变化对比(×109·L-1)
2.2 对比组间治疗前后免疫生化指标变化。由表2得知,DFPP组经治疗后C3升高,LgG、LgA、LgM、ESR下降,且除C3外临床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仅LgG临床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表2 组间治疗前后免疫生化指标变化对比()
表2 组间治疗前后免疫生化指标变化对比()
组别 例数 时间 LgG(g·L-1) LgA(g·L-1) LgM(g·L-1) ESR(mm·h1) C3(g·L-1)DFPP组 8 治疗前 14.49±7.25 2.57±1.49 1.31±0.95 46.16±3.58 0.57±0.31对照组 20 治疗前 16.26±7.98 2.69±1.22 1.26±1.11 45.78±2.69 0.63±0.30 DFPP组 8 治疗后 10.71±5.01 1.86±1.03 1.01±0.62 19.10±1.70 0.67±0.34对照组 20 治疗后 11.98±6.21 2.35±1.07 0.93±1.07 34.62±1.25 0.68±0.3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6]。它是在先天性基因异常的前提下,在病毒感染、药物等不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和免疫调节异常,辅助性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B淋巴细胞高度活化,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与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许多器官和组织中,如血管壁和肾小球基底膜,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引起局部炎症并导致多种临床表现和变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度和重度。轻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有发热、皮疹、关节炎、雷诺氏现象,少量浆膜腔积液,无明显全身受累;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有上述症状,并伴有一个或多个器官受累,如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脑病、急性血管炎、间质性肺炎等,溶血性贫血等[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没有根治的方法。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防止自身抗体的产生。它们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规手段[8-9]。一般来说,药物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有时由于发病缓慢或治疗强度不够或存在药物禁忌证,治疗轻度红斑狼疮只需非甾体抗炎药和抗疟药,该病不能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严重者将导致死亡。重症狼疮性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狼疮性肾炎。据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检组织几乎100%有狼疮肾炎,但肾脏受累程度不同,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何早期治疗是清除自身抗体、改善疾病活动性、保护肾功能的关键。
研究发现,DFPP和PE治疗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效显著,疗程和费用相近,并发症少,对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致病物质清除效果更准确,且不受血浆来源的限制,可保证治疗的及时性和连续性,并发症少,风险小,治疗更安全根据相关研究,DFPP治疗的并发症相对较少,也低于以往免疫吸附治疗,说明DFPP治疗是安全的[10]。
本次研究中,DFPP组与对照组ds-DNA转阴率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DFPP组与对照组ANA 滴度好转率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DFPP组经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DFPP组经治疗后C3升高,LgG、LgA、LgM、ESR下降,且除C3外临床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仅LgG临床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狼疮性肾炎病患,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疗法,能起到短期疗效,症状缓解快,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从病因上创造治疗机会,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