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东,胡承啸,张松坡,张广斌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0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1)
就囊性脑肿瘤患者来说,其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临床尚未明确患者的发病机制,认为其与患者的先天性血管壁发育不良和脑动脉获得性退行性病变等因素相关。患者的发病部位较为特殊,导致对患者进行诊断的特异性较低,对患者进行诊断时,误诊和漏诊率较高[1]。临床对患者进行治疗,多是将手术方法进行应用,在将传统显微外科手术方法进行应用时,其存在治疗不彻底等情况,容易导致患者复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在临床中的推广受到限制。神经内镜技术是近些年发展的一种新型技术,不仅具有微创性特点,而且照明效果较好,视野清晰,可为医生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保证彻底消除肿瘤结节,对患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2]。本研究则以此为基础,以我院患者为例,将神经内镜下微创显微手术方法进行应用,探究其临床应用情况。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0医院接受治疗的囊性脑肿瘤患者125例做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实验组男37例,女26例,年龄23~79岁,平均(43.29±5.00)岁,患者病程1~5年,平均(2.30±1.20)年。对照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23~78岁,平均(44.02±5.40)岁,病程1~5年,平均(2.30±1.5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进行比较,符合比较标准,表示为P>0.05,可将治疗效果作为唯一变量进行比较。纳入标准:患者在经过磁共振成像和CT检查等确为囊性脑肿瘤;患者符合手术指征;患者无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在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排除标准:患者存在精神疾病或是具有精神障碍;患者伴随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合并其他脑部恶性肿瘤;患者依从性较差。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方法。首先,加强术前准备,帮助患者选择合适体位,随后将显微镜置入患者脑部,并将显微镜的距离进行有效调整,撤销复视。手术前,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将囊性肿瘤的具体位置进行明确,给予手术切除,具体实施过程中,先将肿瘤部位的中铅皮质切开,并将此部位撑开、打开,对颅骨进行钻孔,扩大钻孔,在硬膜位置将切口打开,将显微镜置入其中,借助显微镜脑部囊液组织进行吸除处理,保证完全吸除,随后将肿瘤的包膜和肿瘤结节进行分离,给予其电凝干预,促进肿瘤的切除,完成后给予常规缝合。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则为神经内镜下微创显微手术治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术前准备与对照组相同,在显微镜下将患者对脑部囊液进行完全吸除,随后在其中放置神经内镜,对盲区部位进行监测,在充分观察后,将其肿瘤组织进行切除。完成切除干预后,再次置入神经内镜,对死角部位进行观察,如果存在残留组织,需要将其进行分块、切除处理,保证肿瘤被完全切除、在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对患者的神经组织和血管等造成损伤,在将肿瘤完成切除后,需要将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应用,对瘤床进行充分清洗,保证肿瘤组织被完全清除,随后给予常规缝合。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主要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卒中量表进行应用(NIHSS),此量表评分最高为42分,最低为0分,分数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严重。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三叉神经损伤,面神经功能损伤,肢体瘫痪和外展神经损伤等。
1.4 统计学方法。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为工具,对此次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的比较结果予以t值验证,对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予以χ2值验证,当结果呈现出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价值。
2.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予治疗干预后,患者的评分均发生改变,相比之下,实验组的评分更低,状态更好,与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
组别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63 18.04±3.22 7.65±1.23对照组 62 18.40±3.45 13.49±1.94 t - 0.224 7.385 P - >0.05 <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7%,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则为9.36%,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n(%)]
就颅内囊性肿瘤患者来说,其在临床中发生率较低,属于一种良性肿瘤[3]。根据相关临床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囊性脑肿瘤多发生在血管细胞瘤、囊性脑膜瘤、转移瘤等不同类型的肿瘤疾病中,而胶质瘤则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导致患者出现囊性病变,对患者的威胁性较大,需要临床给予患者积极治疗,避免对患者造成威胁[4]。显微手术是临床对囊性脑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对改善患者病情和保证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5]。但是,为了将肿瘤切除效果进行提高,对病灶周围神经和血管进行保护,避免对周围神经血管造成损伤,促进患者恢复,还需要将治疗方法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6]。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技术,在囊性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此技术可将神经内镜的优势和显微手术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将单一治疗方法的不足进行改善,保证视野清晰,实现对患者病灶情况的有效观察,将肿瘤切除率进行提高,促进患者恢复[7]。
本研究在将此技术进行实施后,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更低,而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均与对照组形成了显著差异(P<0.05)。表明神经内镜下微创显微手术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将神经内镜下微创显微手术方法应用在囊性脑肿瘤患者中时,其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创伤性,促进患者恢复,临床应用意义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