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

2021-10-24 01:17向建军
高考·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文化传承历史教学

向建军

摘 要: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学科,家国情怀是所有人文学科的共同价值取向,是历史学科中最高的核心素养。在新时代、新课改背景下,在历史教学中传承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培养相当重要。本篇从家国情怀的基本涵义、必要性、传承的途径(重点)展开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文化传承

一、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

在新课标中,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学习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在当代中国,家国情怀有了新的发展,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等内容,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超越。它是学科学习的核心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的传统,形成开阔的國际视野,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的必要性

(一)西方文化冲击和国家的倡导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冲击较大,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各种节日在中国都非常流行。笔者所在城市2015年圣诞节平安夜万人空巷。麦当劳、肯德基、好莱坞大片洋文化遍及神州各角落,消费对象主体主要为青少年。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符号,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扩大,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相当必要。在此形势背景下,中央在国家战略层面“四个自信”提出,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是要坚持“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新课改、课标的要求

2015年3月30日,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中,提出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家国情怀是最高的历史核心价值观,是历史教学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其顺应了新时代培养合格人才必备的人文素养的发展趋势,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导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从事人文社会工作,在历史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不辱使命,责无旁贷。

三、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途径

(一)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问泉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自身平时要不断加强学习,要与时俱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身历史学科文化素养不深厚,在教学中学科专业语言就会很干涩,不能更好地去感染学生,更谈不上去传承文化,进行家国情怀培养。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指平时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主要阅读历史专业书籍和综合性人文社会书籍,最好以纸质书籍为主。阅读学科专业书籍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最有效的途径。笔者建议历史教师可阅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汤因比《历史研究》、白寿彝《中国通史》等专业书,通过对一些专业书籍阅读,在浩瀚书海中感知人类文化的魅力,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有效的比较,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现在的学科是交叉学科,综合性强,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多阅读综合性人文社会书籍,如文学、哲学、政治学、美学等方面的书籍,可以拓展自身的思维和视野,在教学中大有裨益。另外平时要多关注一些学术思想、学术理论。习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所言,“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五千多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溶于党在革命建设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中。”一名教师,平时多看书、多学习,汲取深厚的文化素养,自身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培养家国情怀、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二)在日常教学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

历史课堂教学是家国情怀教育最直观、最重要的途径。历史教师要不断挖掘课堂中家国情怀的内涵和精神特质,不断积累、长久坚持。家国情怀的教育,要达到润物无声。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查阅与本课相关史料信息,进行选取、甄别、思考,从教材中去挖掘深刻的文化内涵。笔者在讲述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时,选取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文化部分视频为导入,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在对孔子、孟子等诸子百家思想进行扩展性论述时,讲述孔子、孟子,多用其名篇、名段的名句效果更好。孔子,称至圣,核心“仁”,用其名句“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为政以德”“苛政猛于虎”“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言”。孟子,称“亚圣”“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无有不善”,通过其名人名句去阐述其思想内核和精神要义,学生理解得更深刻和透彻。讲述老庄韩非,则采用成语延伸典故阐述其思想内涵。例如:庄子通过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愉快、惬意的蝴蝶,醒来时是庄子。死离生别,似庄周梦蝶;探寻天地之美,弄清万物之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间。讲述庄子和其思想更具诗意化和哲理化。通过传述经典,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其自身学科素养。最后通过观看一段文化历史视频来分析,从远古夸父逐日,先秦孟子、屈原,到宋明岳飞、文天祥、顾炎武,到近代林则徐、戊戌六君子、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内涵和魅力,进而拓展上升到家国情怀层面,我们有着怎样的传统文化,要更好地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堂课下来,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是震撼、思考。

(三)在课后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我们的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華大地上几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遗址。作为后人,要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要努力传承、发扬。笔者所生活城市,属于湘南历史文化名城,是南岳衡山所在地,古代造纸术发明者蔡伦的家乡。它是湖湘文化发源地,中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石鼓书院坐落于此,明末清初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筑湘西草堂讲学。近现代红色文化遗址相当丰富。它是罗荣桓元帅的故居,罗帅故居是地方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革命文化基地。有着著名的欧阳海烈士纪念碑、纪念馆。它是抗战史中衡阳保卫战的发起地,有着南方最大的抗日纪念烈士陵园衡山南岳忠烈祠。笔者所在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研学旅行,研学主要目的地就是周边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目的地。每一次研学要求学生能静心观看、了解,而不是走马观花,以达到研学效果。例如: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5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研学前往南岳衡山忠烈祠,作为中国南方最大抗战烈士陵园,来到现场,不由得肃然起敬。陵园里,记载着抗战时期一次次大小战役,每一次伤亡人数,每一个为抗战牺牲的英魂刻在石碑上面,他们名垂青史,永垂不朽。有些孩子看着图片站立许久,有些孩子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有些孩子给墓碑敬礼,此时无声胜有声。我知道,这些红色文化的因子已经深深嵌在孩子的心里,这比在课堂中效果更好。

(四)开展历史专题活动,培养家国情怀

通过历史节日或历史文化现象开展专题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文化自信培养。一学期活动不能太多,一学期一次即可。笔者曾经每一学期开展过一次活动,确定主题很重要,如五四精神,端午节的由来,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弘扬等。可以以讲座、辩论等方式,例如:笔者在2019年上学期确定百年五四主题,不设要求,以组为单位,学生自由查找资料、自由发挥,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活动最重要的其实是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了解五四精神背景、内涵、传承。不限形式,有一组学生通过话剧形式再现五四,演员身份各异,有些扮演学生,有些扮演工人,有些扮演商人,有些扮演政府要员和军警,有些扮演外交官。呈现场面方式各异,主要通过视频和现场的方式,首先通过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消息的视频,第一幕话剧开始,扮演学生群情激愤,拉着横幅,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口号,义愤填膺,惟妙惟肖。扮演军警的学生持枪把学生扣押了起来。第二幕话剧开始,学生爱国行为遭到政府的镇压,扮演工人的学生罢工,游行示威,商人罢市,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扮演理发师的学生用哑剧表示“国事如此,无心理发,诸君请回”的场面,支持学生的爱国行为。最后以视频和现场一起呈现的表演方式,被捕学生释放,卖国贼职务被罢免,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民众欢呼,民族觉醒,延伸新时代五四爱国精神。这一活动过程中,相信参与学生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学生时代的话剧表演,五四精神得到有效传承。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在国家日益强大的今天,在不断凸显文化软实力,外来文化不断冲击国人的今天,作为一名历史人文教育工作者,面向广大学子,如何有效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等家国情怀教育相当重要,让每一个学子的家国情怀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这也是笔者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荣幸和使命。

参考文献

[1]梁永华.优化探究[M].宁夏: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2]习近平.中共中央十九大报告[J]中国政府网,2017.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政府网,2016.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文化传承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