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怀进 彭玉安
摘 要:高中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学生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阶段教学工作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是重要的工作组成。在高中阶段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发现由于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等原因造成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当下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得到身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对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方式方法进行优化,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中阶段;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在过去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只是按照固定的方法进行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创新班级管理方式,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且难以满足培养学生思想素养的要求。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结合学校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自身班级管理方式,并在过程中融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班级管理工作高效开展,提高班级管理工作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融合开展的重要意义
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由于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社会或家庭原因造成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已经达到成年,但是其心理成长依旧参差不齐。因此,在开展这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时,教师应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开展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时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保证这一教育工作开展具有高效性,充分满足学生的思想素养培养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使其教育工作全面性落实,是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路径。同时,开展方式方法也是影响最终结果的原因之一。班主任在开展这一教育工作时应该具有高度的思想认知,同时能够转变自身教育理念,避免出现班级管理单一性的问题[1]。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其未来学习与发展需求落实开展模式创新优化,能够保证学生以高度的积极性参与到班级管理教育之中,进而则能够得到思想素养的提升,满足发展需求。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是影响学生行为举止以及情绪的重要原因。班主任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从心理层面对自身教育工作的开展理念进行革新,不断强化自身素养,进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高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奠定良好基础,促进这一教育工作高效开展,满足学生的思想素养培养要求,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
二、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问题分析
(一)理念落后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无效性
在开展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需要充分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才能够保证教育工作开展的高度全面性。但是,在过去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往往由于班主任存在教育理念落后的问题,导致整体教育工作开展效率低下。在这一阶段教育工作中,班主任长期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区别对待,以两种根本性质不同为由不能够落实渗透,导致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长期存在单一性问题。同时,在开展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时,有部分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混为一谈,以班级管理为最终的工作落实形式,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够以正确合理的方式渗透在这一教育工作中。因此,在当下的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优化班主任教师的教育理念,促使其能够明确班级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将其进行有效融合,为班级管理全面高效深入开展奠定基础。由于班主任教师在过去教育工作中长期存在理念落后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思想素养培养要求,导致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开展也受到阻碍,不利于教学工作高效开展。
(二)开展形式落后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长期低下
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保证学生具有高度的参与积极性,才能够为教育教学工作高效开展奠定基础。但是,在过去的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往往由于教师不能够重视自身开展形式方法创新优化,导致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落实缺乏良好的形式方法基础。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最常见的方式方法为说教法。这一形式落实在教育工作中不僅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低下,同时促使其产生厌烦感,从心理上拒绝这一教育工作,最终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同样存在开展形式过于落后问题,导致心理教育的开展同样以说教方式落实,严重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阻碍学生心理素养培养。同时,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由于教师存在开展能力低,不重视落实形式,进行创新优化,导致教育工作开展效率低下,学生的心理素质难以得到强化,思想素养不能够得到提升,影响其未来学习与发展。所以,在当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开展形式创新优化是保证教育工作全面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学生思想素养培养提升的有效路径,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促进高中教育工作高效开展。
(三)缺乏实践支撑导致教育缺乏巩固强化
在开展高中阶段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应该高度重视落实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促使这一教育工作能够有实践支撑,进而则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高中阶段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应该不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育工作开展要求落实实践活动开展,促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教育工作时以很高的积极性投入实践活动中。但是,在过去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长期由于实践活动的缺失,导致教育工作开展缺乏实践支撑,学生的思想素养培养难以得到巩固强化,也导致了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形式长期单一性问题。在当下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主任班级管理开展要求后,落实实践活动能够保证学生在心理受到保护的背景下得到心理素质强化。在过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渗透其中落实开展往往会出现开展方式不合理问题,不仅不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甚至还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此,在当下开展这一教育工作时,班主任应该不断进行实践活动的合理设计,促使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思想素养以及心理素质强化,满足高中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策略研究
(一)优化教育理念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在高中階段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时,应该重视落实教育理念优化,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充分融入班级管理之中,进而满足教育全面性要求。在开展这一教育工作时,教师自身的开展能力以及开展理念对教育工作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当下开展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应该充分落实心理健康渗透,从思想上改变对心理加快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认知,能够明确其具有的关联性,进而落实教育工作则能够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2]。同时,在开展这一教育工作时,班主任教育理念的优化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教育工作缺乏学生基础问题。
教育案例一:在开展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开展理念优化。在开展这一教育工作时,应用新媒体能够发掘班级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进行融合开展方式方法了解学习,落实在自身教育工作之中,保证教育理念能够得到有效优化,最终学生的思想素养则能够得到不断提高。同时,应用新媒体应该重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应用,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要求,促进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革新。
(二)创新开展形式以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往往由于班主任开展教育形式存在问题,不能够重视结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落实开展形式优化,导致学生参与教育工作缺乏兴趣,严重影响这一教育工作高效开展。因此,在当下的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重视落实开展形式创新,促使学生能够以高度的积极性参与其中,进而则能够不断得到思想素养培养,是教育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同时,班主任需要保证自身能力不断强化,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一过程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保证学生以高度积极性参与其中,心理素质不断得到强化。
教育案例二: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时常由于自身应用说教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导致学生积极性低下。因此,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通过对开展形式进行创新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3]。班级中有几名学生最近出现了学习热情降低、逃避与人交往等问题。在对其进行了解后,明确由于其近期考试发挥失常导致成绩较差,受到了家长的批评,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在这一背景下,班主任可以通过应用主题班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充分满足学生心理素质强化要求。
(三)落实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巩固强化教育
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后,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落实教育巩固强化,促使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思想素养以及心理素质的提升。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活动开展能够充分满足学生思想素养培养要求,才能够为这一教育工作高效开展奠定基础。同时,班主任教师在开展这一实践活动时可以通过结合信息化落实创新,促使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到综合素养培养,也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班级管理的有效路径。
结束语
当下对高中阶段教育教学工作高度重视,对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提出了高度要求,应该充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融合开展,促使学生能够得到思想素养培养以及心理素质强化,为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晓威.高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J].南国博览,2019,000(009):265.
[2]林晶晶.高中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J].数码设计,2019,8(16):1.
[3]李能文.浅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读天下(综合),2019(16):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