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之音形义辨析

2021-10-23 22:05詹偲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1期
关键词:部首字理字形

詹偲偲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容易书写错别字,“错字”指书写不正确的字,即由于多笔、丢笔、结构错误等,写成不正确汉字。“别字”错误用了形近字或者同音字。出现这些普遍性问题,原因在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上感知较为笼统,还不能精确辨认字形的细微差别,在认识汉字上不善于把笔画、部首等元素组块进行感知,因此就增加了识字的困难。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教学无趣,学生无兴趣学,学生易写错字等问题引发思考。一个汉字字符记录汉语的一个语素,每个汉字都有它们独特的音、形、义,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中提到,汉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汉字就是以这“三美”陶冶人们的情操,教师可以从这“三美”展开教学,让学生体会汉字之美。

一、汉字之音美以动耳

音美,每个汉字都有独自的音节,这是字音。优美的文章由字成句,句成段,由汉字不同的声调产生了平仄、节奏、起伏、韵律。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课程安排第一单元是识字课,其汉字比较简单,字形单一,难度较低,让学生较为容易接受汉字的学习,并树立汉字学习的重要性。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是学习汉语拼音,学会了拼音就可以识更多的字,读更多的书。所以讲每个汉字的发音读准至关重要。因此可以借助以下方法:

(一)图片激趣,学习发音

统编版的生字多为生活中常用字,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图片更为吸引孩子的注意,让孩子简单明了认识生字,也便于学生的发音学习。例如:一年级语文园地设置了识字加油站和展示台,就通过图片来展示生活中的语文汉字,让学生在食品包装上识字,在广告牌上识字,在其他课本上识字。

(二)教师示范,学生趣读

对于低年段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引领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对汉字的发音进行示范,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形,仔细听老师的发音。

紧接着进行课堂的“朗读小能手”活动开展,通过男女生赛读,点名读,开火车朗读,同桌互读互评的方式来并纠正学生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边音的发音。在这个竞赛活动中,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也不会对朗读生字而产生厌倦的心里。

二、汉字之形美以悦目

形美,汉字为方块字,由最初的象形演变,有着独特的形美,汉字的一撇一捺,一横一竖等笔画构成和谐、平衡、匀称的美感。

例如:统编版一年级语文识字单元的《日月水火》一课中,提及到了象形字的认识,象形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根据学生的学龄特点,运用图文结合,象形学习更能让学生直观识字,提升识字兴趣。于是,教师一边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妙趣横生的简笔画,一边书写生字,形象看出这是“日”,指太阳;再学甲骨文,像火苗一样,引申为“火”。

接着利用课堂开展“象形文字大闯关”活动,将孩子们提前收集到的象形文字,用彩笔精心手绘出来,利用多媒体投影,让学生自说其字;利用象形字绘一幅画,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

就这样,孩子在学习中识字,趣味中学汉字。孩子惊叹于祖先造字的神奇,更增强了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他们自主探究过程中,孩子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被唤醒了,中华传统文化以“汉字”为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又为孩子们打开一扇学习传统文化之门。

三、汉字之意美以赏心

意美,是汉字的意义之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是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字形字义紧密结合,通过字形的分析来理解字的含义,通过对字义理解来识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结合字理巧用识字方法。

(一)“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是让学生更快记住生字的方法之一,教师在施教中如果忽略对字义的教学,那么会让孩子在今后字词运用中出现混淆的情况。因此在认识字形的基础上,再向学生问问为什么?例如学习字族文识字《小青蛙》中先学习“清”,再学“晴”“睛”等“青”字族汉字特点。运用换一换的方法把“清”的“氵”换上“日”就是“晴”,追问学生为什么把“氵”换上“日”就是“晴”;换上“目”就是“睛”?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生字的偏旁,理解字义,“氵”表示与水有关,故为清水,而“日”字旁大多与天气有关,故为晴天,“目”代表眼睛。

(二)部首解读知其名,知其义

汉字里大多是合体字,把握了部首才能理解字的大致含义,了解部首是了解汉字字形和字义的基础。

例如:以“月”字为部首的,大多与身体器官、肢体或与月亮、时间有关,直接看“月”字与月亮和时间有关很好理解,如期、朝等。但是月为部首与人的身体器官联系在一起,对于学生而言有些难理解了,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月”字为部首的其中一个意思是“肉”的变体,俗称肉月旁,金文写作,像一块肉的样子,隶变后写成肉,用作部首写成“月”,因此以“月(肉)”为部首的字与肉或人的肢体、器官有关,如:肥、胖、腰、肩、臀等。

又如:部首四点底“灬”,是火的变体,或是鸟兽腿尾的变体,借助动画演示“火”、鸟兽腿尾变成“灬”,让学生明白“灬”与其有关,如:“羔”,本义是烤羊,引申为小羊。“然”,本义燃火烤肉,引申为虚词,本义用“燃”表示以便区别。“蒸”、“熟”“煎”“烹”都是制作食物的方式,需要用到“火”。另外,再观看“鱼与角”“鸟与鳥”“马与馬”的书写,直观得出“一、”指鸟兽的腿尾。

再如:“坐”,是会意字,古代人席地而坐,二人面对坐在土上。“坐”和“座”是一组同音字,坐表示动作,那么如何让学生记住“座”?“座”由“广”字头加“坐”组成的字,“广”字旁的意思是依山建造的房屋,与房屋有关,引申讲解“座”就是指停坐的地方,含义“坐具”。

部首解读知其名,知其义,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构字的含义,让学生更清楚分清同音字、形近字。

(三)适量讲字理,条理清晰

随着课程改革,越来越多教师也会尝试在教学中融入字理。

例如:“富”是形声兼会意字。现在意思为:财产多,富裕。这让学生很难记住这个字,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字理来讲解。“富”的甲骨文是,金文,一个宝盖头代表房屋的意思,很有意思的是,宝盖头下面的字不是与钱财有关的字,而是画了一个酒坛。在远古时代,粮食严重缺乏,而酒又是粮食所酿造的,因此,家中有酒便是生活富裕的体现,因此,这个“富”是宝盖头下面是“哥”字。从一个故事来理解汉字。

又如:学习生字“双”,两个“又”字组成一个“双”,第一个“又”变捺为点。有老师会写下繁体字“雙”,并解释:这里的“又”就是一只手,“隹”是短尾鸟,两个“隹”就是一对,一双。所以“雙”就是一双手持两只鸟的意思,古人用这个字表示“双”。这个老师在识字教学中有意识地借助字理帮学生识字,力图通过字理在汉字的形与义之间探索其内在联系,但是有些汉字可以简单讲解字理,无需繁琐化。“双”左右都是“又”,各位一只手,故而一双手,学生这样已经是能够理解了,不必讲解到繁体字来解释其含义,为了讲字理而讲,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识字负担。

因此在讲解字理的时候以适量为原则,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日常教学备课中,在选择识字方法上应该进行取舍。

总之,识字教学是一门艺术课,教师懂得汉字的音形义三美,才能让学生懂得三美。总结以下几点:

“厚重”——教师深厚的知識积淀与汉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扎实”——学习与训练到位,学生学得扎实;

“丰富”——生活、语言、文字、文化紧密相连;

“优美”——读美、写美、教美、学美。

猜你喜欢
部首字理字形
“品”字形汉字知多少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系在绳上的“冬”
巧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
添一笔变个字
用“A”字形的性质求角
同部首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