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计协同优化探析

2021-10-23 16:06谢锦煊陈雅菲吴嘉文
国际商务财会 2021年8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审计

谢锦煊 陈雅菲 吴嘉文

【摘要】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国家审计提出了建设动态联通审计体系、创新审计制度模式等新要求。文章立足国家审计现代化,分析我国审计的现状并指出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审计人才组织、提高审计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将审计与国家治理有机融合的建议,以期为审计的转型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审计;国家治理现代化;协同优化

【中图分类号】F239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监督、问责和评价等基础性作用。国家治理和国家审计相互促进,一方面,国家治理的方向是审计前进的指引,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对审计提出了信息化、多层次的要求;另一方面,国家审计对于经济行为鉴定、经济效益提高和政府建设透明等国家治理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 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审计监督在国家监督制度中的作用。但当前我国审计体系仍存在效率低下、监督制度落后、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难以适应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治理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我国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审计协同优化水平迫在眉睫。

一、我国审计与国家治理的现状

(一)审计促进国家治理总体水平稳步提升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决定》等多项政策,提高了全社会各单位及个人对国家治理的认知和参与水平。随着国家依法治国方针的持续稳步推进、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和各企事业单位等经济组织审计意识的提高,整个国家的审计监督水平逐步提升。国家加快建立多要素联动的审计监督体系,采用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相互配合的模式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我国的审计监督水平明显提升,审计立法支撑和执法力度同向提升。从政府层面来看,审计提高了政府透明化程度,降低了政治腐败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了政府公信力;从经济发展层面来看,审计通过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经济现状的真实性,反向督促被审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规划先见性,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从社会层面分析,审计通过对企事业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经济活动的审查,确保其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降低社会范围内经济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内部风险引发的危机。审计的作用机制直接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高。

(二)不同性质单位的审计管理难度较大

被审计对象主要包括国家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不同被审计单位有不同的财务管理特点:国家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以国家拨款为主,私有企业多为自负盈亏的资金组织形式,金融机构因其开展的多样化金融业务使得财务管理更为复杂。不同的单位性质使得其财务管理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实际财务管理的操作过程中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财务结果。

对于不同资金组织形式和不同经济活动开展方式的单位不便实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按照被审计单位的不同可分为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和企业审计。更多地根据被审计对象的不同性质分门别类建立审计标准、设计审计流程并采取相应合理的审计方法,这给审计的集中管理和统筹规划带来了较大挑战,甚至有时被审查单位会通过变更企业类型、转换财务记录等方式方法恶意钻国家审计规定的漏洞,导致国家审计难度较大,对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新形势下审计体系亟待转型

审计体系主要包括三大主体: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大主体在审计工作中的工作目标、工作依据和作用发挥不同,但三者的沟通和联动对于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审计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互贯通共同作用于国家治理,但在过去的审计体系中,三者的协同工作机制并没有发挥出“1+1+1>3”的效果:政府审计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领导作用不到位、协调与贯通过程中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审计业务外包带来的外聘注册会计师道德风险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审计体系的协同进步。在新形势下,一方面要创新审计体系的监督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审计体系进行改革,充分利用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联动机制。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审计制度和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型升级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具有基础性作用。新形势下应将顶层设计和基础审计方法相结合,通过加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等渠道建设,充分利用数字化审计手段,加快审计制度信息化和高效化转型。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下审计面临的挑战

(一)企业内部审计意识淡薄

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企业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进行监督和审查,企业内部审计需要较大的人力资本,审查流程和利益相关方涉及较广。企业通常受限于企业规模和企业管理成本,对审计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导致对审计的重视程度较低,难以做到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外聘注册会计师较高的费用也促使企业省去内部审计这一工作,导致企业审计范围过小、审计目标不明确、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差,进而影响企业層面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方面内部审计的缺失直接导致企业对自身经营管理现状认识不清、对潜在的资金和经营管理风险管理不善,增加了企业倒闭的风险;另一方面外部审计由于缺乏内部审计的铺垫,工作内容多、工作强度大且难以形成贯通的双向协调机制,影响了整个审计制度的充分利用和审计体系的建设。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重视,更需要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和准则规范企业的内部审计。建立起重审计、高效率、强联动的审计制度,补齐审计体系三大主体中企业内部审计的功能。

(二)审计体系信息化难以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

相较于政治、经济领域的高度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审计体系的信息化程度较低,难以同步当前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无法达到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于国家审计的要求,导致关联工作的线上业务开展受阻,阻碍数字化的社会公共服务的进行,影响数字政府建设。

从审计工作来看,信息受阻、协同停滞使得审计工作无法将审计内容数字化,也无法采用先进且高效的数字办公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进行对接,对于审计的公开化、高效化和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从国家治理来看,审计作为其中关键一环,是国家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因信息化水平低引起的数据缺失和实时性较低的问题直接影响协作机制建设,低信息化的弊端影响着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三)审计监督机制和路径严重老化

当前,我国国家审计三大主体相互连接共同构成联动的有机整体,但审计的发现披露机制、追踪问责机制和预防反馈机制尚未建立起良性的循环,旧的监督路径刻板单一,难以发挥出国家审计在人民社会生活、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预防、监督和评价作用。

发现披露机制老化导致项目审计实施状况和审查结果无法及时告知公众,不但影响公众对潜在风险和危机的预防,而且影响公众对国家公共政策实施情况的知情,会对国家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产生负面影响。追踪问责机制的落实对于审计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当前完整通畅的追踪问责机制尚未建立,单位内部和单位之间的审计结果联通追责难以实施,导致财务漏洞难以准确追查到个人,责任归咎不清,审计审查权威性和追责强制实施受到极大影响。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审计预防反馈机制的缺失使得审计结果只作为问责的依据,将导致审计结果无法充分发挥其预防作用,审计查出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难以作为预防依据。同时,审计依据传达到决策部门和检查部门的周期过长,时效性较差,影响国家和地方层面科学决策的优化,不利于审计与国家治理的结合,大大削弱了审计监管的作用和效果。

三、促进审计监督协同发展的对策

(一)提供高质量专业化审计组织保障

当前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科技进步和数字技术给传统的审计方法带来较大变革,传统审计中的重复性工作将更多地由人工智能承担,审计人员所需掌握的技能将发生较大变化,对于计算机、算法、数学和统计分析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而对传统制式的烦琐流程的重视有所降低。随着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发展,要求国家审计从传统的以事后审计为主更多地向事前预测和事中审计实时监督倾斜,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也为这一变化提供了基础技术保障。审计人才的培养应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培育,积极培养掌握审计专业知识、数理统计方法以及具备软件操作能力的新型交叉审计人才。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形势下,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和高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尽快建立起教学改革—高校培养—单位录用—层级审核的审计人才组织形式,审时度势地对我国审计人才的布局进行规划,以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需要。通过联合培养、发达国家深造等方式打造多元、协调、高水准的国家审计人才体系,宏观把握审计人才在企业内部、政府审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数量分配,为国家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提供一批专业的审计团队。

(二)推进审计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国家审计形成“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而其中信息受阻是影响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沟通合作、协同优化的重要因素。为匹配国家治理监督、审查等各领域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必須尽快打通审计“信息栓塞”,推进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可溯源、广覆盖、深联动、信息开放共享的可控网络审计监督管理平台,形成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元主体联动体系。

加强和新闻媒体的信息合作,以新闻曝光促进审计严格化管理,以审计推动媒体信息透明开放,将审计更多地展现在公众面前,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信息开放水平;通过信息搜集、分析和管理,开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功能,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审计提出的事前预测、事中监督要求,将传统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并重的动态预测监督,将信息化、数字化的审计有机融入国家治理中。

(三)将审计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机融合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的重点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和布局,国家审计推动了国家治理的完善和发展。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有机融合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注重考虑审计在国家治理布局中的重要位置;二是创新审计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作用路径。在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中,应重视审计在国家监督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把国家审计放在重要位置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国家审计与风险防控、公共服务的作用机制。

通过国家审计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首先要做好审计反馈工作,通过定期的三大主体的协同审计找出经济社会中降低经济效益,阻碍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和影响文化、生态建设的因素,建设好审计结果的反馈渠道,建立审计结果统计和分析机制,将审计结果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实质性作用,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总而言之,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力保障,也是加强反腐倡廉和权力制约的重要保障,还是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布局下,为协同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发展,对国家审计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旧有的低效落后的审计制度,完善三大审计主体的沟通联动机制,建立起动态监督的审计机制;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和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创新审计方法,精简审计流程,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将审计与其他监督方式结合,充分发挥出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发现披露、追踪问责、预防反馈的功能,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决策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兴楣,田金美.审计监督的机制优化和协同治理探究[J].财会月刊,2021,(13):88-94.

[2]郭小川,黄文炳.企业审计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路径[J].审计观察,2020,(8):16-20.

[3]王桂桂.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协调与贯通[J].财务与金融,2020,(2):43-46.

[4]叶怡熊,刘中华.集团企业智能化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9,(10):39-42.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现代化审计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维度
运用大数据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