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ICU中的患者多数都有较严重的疾病,接受的侵入性操作较多,自身免疫力差,因此感染多重耐药菌(multi-dmg resistant organism,MDRO)的几率较高[1]。MDRO指的是临床治疗中,为患者应用三种或以上的抗生素时,患者出现(耐药性)的细菌[2]。主要表现是脓性分泌物、咳痰、发热等,是目前医院感染类型中最多、最主要的一种感染类型,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长和经济压力,因此,控制ICU中MDRO的感染工作至关重要[3]。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应用于护理工作中,会形成标准化、科学化、全面化的体系,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4]。本文主要探讨持续改进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于我院ICU治疗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80例。研究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51.3±2.4)岁,基础疾病:严重创伤15例,脑血管14例,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19例,严重肺部感染32例。对照组男41例,女39例,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52.4±2.6)岁,基础疾病:严重创伤17例,脑血管15例,急性期COPD18例,严重肺部感染30例。两组共有女性护理人员274名,其中对照组137名,学历:本科20例,专科54例,中专63例,年龄23~51岁,平均(35.21±3.41)岁。研究组137名,学历:本科17例,专科59例,中专61例,年龄23~51岁,平均(34.33±3.39)岁。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加研究,且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同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准许。
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根据科室的规定,定期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做好病区和器械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合理应用抗感染的药物。
研究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干预。(1)由组员和组长共同组成CQI小组,组长为护士长,组员为护士,组长需要定期的组织成员培训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小组中各个成员的责任明确化。(2)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ICU病房中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的相关执行情况,例如消毒,手卫生,设置隔离单元,医疗用具的合理应用等,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3)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例如患者是急诊转入的,护士交接班工作不完善,没有及时的进行床边隔离,因此隔离单元的设置率相对较低。部分护士的感染意识相对缺失,且手卫生的技术没有完全掌握,因此手卫生的执行率低。ICU中的清洁工人相关认知低,没有按照规定处置CQI患者治疗中形成的医疗废物。部分护士的个人防护意识差,且防护用具操作繁杂,工作繁忙,因此容易出现不合理应用防护用品的现象。ICU病房中应用的仪器较多,且有混用的现象,同时加上工作繁忙,相关护士缺少隔离意识,因此容易出现医疗用具不合理应用的现象。(4)针对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关的处理措施,对ICU中的医护人员定期进行相关控制和预防知识。强化CQI患者的检测,如果患者是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危重患者,需要进行痰培养,连续3天,同时辅助进行药敏试验,尽早诊断和治疗。合理应用医疗用具和防护用品,预防感染。强化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管理意识,同时需要按照规定严格操作。针对CQI患者或高度疑似CQI的患者,需要进行隔离,专人专用相关医疗器械,如果无法做到专人专用,需要使用后立即消毒。(5)每个月均通过调差问卷,暗访,访谈,检查监督等方式总结控制工作的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在次月实施改进后的措施。
观察对比两组出现MDRO感染的几率。
根据原卫生部办公厅发布的多重耐药菌预防和控制指南[5],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组长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其中包含医疗用具、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消毒隔离、防护用品,每小项20分,分数越高代表质量越好。
观察对比两组医护人员对预防和控制MDRO的工作的掌握情况,通过自制的量表进行评估,其中包含理论考核和专项检查考核,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医护人员的掌握情况越好。
数据应用SPSS 20.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感染率对比
研究组医疗用具、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消毒隔离、防护用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工作质量评分情况对比(分,±s)
表2 工作质量评分情况对比(分,±s)
?
研究组护理人员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护理人员知识掌握程度对比(分,±s)
表3 护理人员知识掌握程度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理论考核 专项检查考核对照组 137 85.3±2.5 83.3±3.2研究组 137 96.6±3.1 95.8±1.4 t值 - 23.570 29.727 P值 - <0.05 <0.05
ICU中,患者的病情危重,治疗中有较多的侵入性操作,因此ICU中的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力底下的情况,一旦出现MDRO感染,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严重的还会造成患者死亡,所以做好ICU中患者MDRO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至关重要[6]。ICU中出现MDRO感染的原因较多,例如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执行力低,控制感染的意识差,MDRO相关知识掌握度缺乏等[7]。正常状态下,MDRO的持续存在和传播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预防和控制措施实施的效果,一个是易感人群。所以临床中需要积极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以此提高MDRO的预防、控制效果[8]。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 是一种新型的管理体系,主要对管理的过程进行强化,会凸显出每个环节的质量,最终提高综合质量,是现代管理中的精髓。其比较重视每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的全过程,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ICU中,能促使控制感染的工作更加的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9]。原卫计委提出,接触患者前后(医护人员),手需要通过消毒剂消毒,且需要尽量给予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单间隔离,如果条件达不到,可以进行床旁隔离,与此同时设立隔离标识[10]。CQI可以针对上述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关措施,例如强化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对清洁工人的消毒和清洁工作进行强化管理,同时为MDRO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的隔离条件,在具体实施中,会定期进行改进,将可持续改进性进一步实现[11]。在MDRO感染的控制中应用CQI,不就可以有效的控制MDRO的感染,还会提高医护人员护理中的执行率[12-13]。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分析了控制感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生原因,同时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从而降低了多重耐药就的感染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成立了专项小组,使预防和控制工作更加的规范化,使医护人员能积极的投身到预防控制的工作中,提升工作质量。且会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了医护人员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促使护理人员能规范合理的应用医疗用具和防护用品,不仅可以正确的进行隔离,还会严格遵守手卫生的制度,促使医疗垃圾的管理更加的规范合理。结果显示:研究组医疗用具、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消毒隔离、防护用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性,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还可以提升其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次研究中,选择的人数较少,因此得出的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之后的研究中会不断的深入进行研究,以便对此次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希望此次研究可以为临床的护理和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效果理想,值得临床中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