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冉 王爱萍
受到负性情绪、气道刺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经常出现血压升高、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心率加快以及交感神经兴奋等情况[1],进而大大提高了心肌耗氧量以及心脏功能性负担,从而有可能导致术后心脑血管疾病和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选择一种高效、合适的麻醉药物对稳定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循环功能以及缓解心血管、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地佐辛是一种具有镇痛效果好、镇静效果佳、起效快的混合类阿片受体拮抗剂,目前在癌性疼痛、术后镇痛、以及内脏痛等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较为广泛[2]。本院将地佐辛应用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接受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中,并与生理盐水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样本即为来源于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接受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74例,采用随机奇偶数字方式将上述患者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其中,参照组女性、男性分别为24例及13例;年龄24~71岁,平均(49.65±6.66)岁;体质量48~85 kg,平均(59.68±4.71)kg。手术名称:子宫全切术5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9例,肺癌根治术7例,胃癌根治术6例。手术类型:腹腔镜手术30例,开放手术7例;试验组女性、男性分别为25例及12例。年龄25~70岁,平均(49.33±6.54)岁;体质量48~87 kg,平均(59.32±4.58)kg。手术名称:子宫全切术5例,子宫肌瘤剔除术20例,肺癌根治术7例,胃癌根治术5例。手术类型:腹腔镜手术32例,开放手术5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做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可以将两组进行比较。
根据全麻指征ASA麻醉分级:参照组中,I级17例,II级20例;试验组中,I级19例,II级18例。
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所有的患者均知情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2)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择期手术者;(4)凝血机制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正常者。
排除标准:(1)排除阿片类药物滥用史、手术麻醉史等患者;(2)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者;(3)存在精神障碍或者精神疾病病史者;(4)存在地佐辛、丙泊酚等本次研究用药过敏者。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将静脉通道开放并将监护设备进行连接,给予2 L/min氧流量的面罩吸氧[3];于麻醉诱导前试验组患者给予5 mg的地佐辛(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海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10262,国药准字H20080328,5 mg/支×4 支/盒)进行静脉注射以达到超前镇静的效果;参照组患者则在同期给予生理盐水1 mL;5 min后采用2~4 μg/kg的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10406,国药准字H20054172,1 mL×5支)、0.15 mg/kg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东英药业,批号:110914,5 mL/支),对两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将丙泊酚持续泵注,并维持3.5~4.0 μg/mL的血药浓度[4],在给予2 min的面罩通气后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瑞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分别0.15 μg/kg、2 μg/mL进行泵注,以对术中麻醉效果进行维持[5-7]。
对两组患者T1(诱导前)、T2(插管前)、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5min)SBP(舒张压)、DBP(收缩压)以及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对患者术后1 h、2 h、6 h的镇静、镇痛效果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8]进行评估并对比,共1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疼痛越剧烈。
对研究相关数据用SPSS 23.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就心率而言,试验组插管后5 min与参照组比较显著加快,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试验组气管插管后5 min的SBP、DBP而言,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管插管后5 min的SBP、DBP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s)
注:*与参照组相比,P<0.05,#与插管前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SBP(mmHg) DBP(mmHg) 心率(次/min)参照组(n=37) T1 124.11±5.77 79.74±3.68 117.54±2.05 T2 110.95±3.41 68.11±2.22 119.54±2.69 T3 124.84±3.11 78.51±3.62 116.11±2.06 T4 112.88±2.22* 72.10±2.14* 121.22±2.03*试验组(n=37) T1 121.69±5.81 79.11±3.72 116.05±2.11 T2 121.04±4.32* 79.51±2.41* 116.78±2.47 T3 122.09±3.62 79.74±3.48 117.01±1.99 T4 120.88±4.40*# 80.60±4.15*# 126.65±1.05*
就术后1 h、2 h以及6 h的VAS评分而言,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期VAS评分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期VAS评分对比( ±s)
注:*与术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 h 术后2 h 术后6 h参照组 37 8.51±0.23 7.13±0.16* 5.14±0.99* 3.42±0.62*试验组 37 8.52±0.14 6.42±0.08* 3.56±0.88* 1.35±0.41*t值 - 6.657 22.803 7.348 17.185 P值 - 0.063 0.000 0.000 0.000
在麻醉过程中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属于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在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患者气管以及咽喉受到外物的刺激会导致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活动亢进[9-11],并进一步大量释放儿茶酚胺,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等不良情况,甚至造成患者动脉瘤破裂以及脑出血等严重情况。因此选取一种合适的麻醉药物至关重要。
地佐辛这种新型桥环氨基四氢萘药物的镇痛作用是通过激动K受体起作用[12],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并且人体吸收的速度很快,具有清除慢、分布容积大、镇痛起效快、半衰期长、镇痛时间久等诸多优势[13-14],在手术过程中更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在应用于缓解急性术后疼痛方面,比相同剂量的吗啡更能起到显著的效果;除此之外,这种药物对受体的激动具有拮抗作用,并且对阿片受体的活性极弱,因此不会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或者是药物成瘾、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心率而言,试验组插管后5 min与参照组比较显著加快,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试验组气管插管后5 min的SBP、DBP而言,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管插管后5 min的SBP、DBP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术后1 h、2 h以及6 h的VAS评分而言,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1。由此能够看出地佐辛的镇痛效果显著,并且应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能够使麻醉过程更加平稳,具有起效时间短、镇痛强度大、作用持续时间长等诸多优点。但是本次研究也存在相对欠缺的地方,没有设计多个地佐辛的剂量组,在将来的研究中会涉及该部分,并寻求地佐辛最合适的用量,以使麻醉诱导风险更低。
综上所述,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应用地佐辛的效果确切,术中镇静、镇痛效果显著,并且能够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对于降低心血管反应以及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