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娟
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代替单纯的提高学生卷面成绩,成为了如今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为了高效达成这一目标,教师们纷纷做出了许多尝试,加速了教学方法的革新。显然,在新的目标下,教师必须明确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摸索出更具实效性的方法。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提出几点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已经历经了多个重要阶段,从过去的“双基”教育到如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体现出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方针,坚定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决心。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项内容,如何准确、高效的将上述内容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取得看得见的实效是教师共同思索的问题。下面是我总结的几点建议。
1.用亲身参与活动代替听讲
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将理论实践化的综合能力,势必需要在实践中才能见真知。从传统教育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学生在旁观式的学习模式中参与度很低,对知识点的理解十分浅显,也许能够做到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状态下,很难达到增强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效果。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最大的特征就是抽象,随着知识点难度不断增加,许多内容已经超出了学生原有的认知范围。这种情况下,建议教师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经历之下构建知识体系,完成数学抽象到形象的转化,增强抽象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部分的内容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很难让学生对圆柱体有具象的认识,不能理解圆柱体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于是,教师将自己用纸片制作的圆柱体分发给学生们,让他们自行观察,随意拆剪,最后仿照着模型自己独立制作出一个圆柱体。这是一个观察、总结和实践的过程,学生在剪裁长方形、圆形并围成圆柱体的过程中,不仅对圆柱体的特征和构成有了全面的认识,也为后续学习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打下了基础,甚至能够自然而然的推导出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1]。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能够促进他们逻辑思维、动手操作等各项核心素养的提升,原本需要学生一堂课甚至两堂课消化的问题,在一个20分钟左右的活动中便完成了,效果远远超过教师在黑板上画图、板演,既高效,又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更高。
2.优化知识的呈现方式
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逻辑推理指的是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利用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相互联系的特征,推出一个命题,它包括归纳、类比和演绎,这无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在最原始的教学中,教学活动按照看书本、教师讲解、学生做题这样的既定流程进行,每个知识点的呈现方式都是相同的,不仅没有体现出教学方法的特色,也不利于深层揭示知识点规律,很难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优化知识点的呈现方式,重新规划教学活动。
比如,在向学生介绍“公约数”的概念时,为了在帮助学生高效理解这一概念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可以这样引出知识点。首先,要求学生按照座次依次报数,接着让刚刚报出的数字是3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左手,再让报出的数字是4的倍数的学生举起右手。此时学生们发现,一些同学同时举起了左右手,说明他们报出的数字同时是3和4的倍数,比如12、24等。教师立即引出“公倍数”的概念,此时的学生们一点既透。此时要求他们反推概念,联系之前所学的“公约数”概念,自然而然的得出了3和4是12、24等数字的公约数[2]。这样的教学没有先入为主的提出概念,直白的讲解,而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引出知识点,巧妙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并且由于活动的直观性,即便是数学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迅速掌握。
3.以学生为主体
如果教师一直霸占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长期令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背诵现成的理论知识,那么我们最终培养出的只是会套用公式解决卷面习题的“机器人”,缺少自主思维,更毫无核心素养的基础。无论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还是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都少不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最为关键性的策略。
具体的实施方式有很多,上述的组织活动方法可以算作其一,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思考,或者让学生主动发问,这对于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一次,在学习“垂直与平行”的课堂上,当我提出了“平行线不相交”的概念后,一名学生提出:“既然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那么怎么才能证明两条平行的直线在延伸后不会相交呢?”这一问题具有很高的探究价值,于是我抓住机会让其他有问题的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总结出了几类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围绕这些问题一一展开论证,打破了原本的教学设定,使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多面和深入,强化了他们的假设、猜想、论证能力,这是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础。
4.与生活建立紧密联系
数学建模是建立起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数学知识工具性的特征体现,也是數学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学活动不能离开生活这个基础背景。必须将数学知识和问题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比如,在引出知识点之前,教师先让学生设法测量旗杆的高度,学生们束手无策。接着引出“比和比例”的概念,学习后给出“旗杆的高度是地面上影子长度的2倍”的条件,再让学生去计算旗杆高度,轻松的解决了这一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3]。
5.结语
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首先要确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目标,再认真分析学生们当下的需求,反思教学实践中的错误和不足。我认为,可以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保持目标一致。望上述建议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柴林红.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智富时代,2018(6X):237-237.
[2]王艳红.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2019,000(021):P.15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