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荷?张增光
[摘要] 比较阅读旨在找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认识,进而实现提高鉴赏、开阔眼界、活跃思想的作用。将“比较”引入名著整本书阅读,通过对《骆驼祥子》的自由、定点、延伸比较阅读来细致梳理情节、深入品析人物、深刻理解主题,达到提升学生阅读效率和深度的整本书阅读目的。
[关键词] 比较;整本书;情节;人物;主题
比较阅读是指把内容、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或者是同一文章的不同人物、情节等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以达到找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认识目的,进而实现提高鉴赏、开阔眼界、活跃思想的作用。将“比较”引入名著的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效率和深度的有效途径。笔者就以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为例,谈谈管中之窥。
《骆驼祥子》作为七年级下学期必读名著,情节动人、主题深刻、结构紧凑。而且人物并不复杂,除祥子外,有名有姓的屈指可数,无名小卒也不多。祥子是绝对的主角,其他人物均依附在他身边,围绕祥子的奋斗、挣扎,上演一幕幕令人心酸的故事。遗憾的是,在这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的关注点往往只集中在单个人物分析上,缺乏人物之间的相互比较,不注重情节的前后关联。由此带来的是对人物形象理解得不够深入,情节分析的粗略浅显。如果带领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阅读效果势必会有明显提升。
一、自由比较,细致梳理情节
小说阅读离不开人物和情节。《骆驼祥子》一书人物并不复杂,但老舍先生以简练的文笔,让这些人物一旦出场就让人难忘。本环节首先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以“有名有姓的”和“无名无姓的”对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先进行简单分类,并对这些人物进行圈点批注,写下自己的第一印象。可以说,这一步骤简单易行,但能比较成功地把学生的目光更多地转向祥子身后的小人物,让他们很容易地走进学生的视野,成为学生探究的对象。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比较,巧妙进行情节梳理。参照学生熟悉的QQ,假设情境:如果祥子有QQ,这些人都是祥子的QQ联系人,请你根据他们在祥子生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其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大家熟悉的QQ联系人一般分为好友、亲人、陌生人、最近刪除、移入黑名单等几类,学生要完成这个分类就要认真梳理情节,通过情节梳理,仔细探究这些人和祥子之间的关系,说明理由必须要依靠内容提炼。
课堂上在对刘四进行分类时,有学生把他归入了好友中,理由是刘四对祥子不错,即使不拉刘四的车,也让他住在车行;有学生把他归入了“拉黑”一组,并结合相关情节说明理由:他虽善待祥子,是因为他看中祥子的勤快劲儿,而他心里压根就看不起祥子,阻止女儿嫁给祥子,间接造成了虎妞的死亡,最后祥子见到他的时候对这个失去女儿的老人没有一点点同情,只有战胜他的快感,这得有多大的仇恨!所以,祥子最后应该会直接拉黑。结合两种看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辨”,让学生结合小说情节理解在祥子生活的不同阶段,有些人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了同一个人在祥子生活的不同阶段,会分在不同的群组中,也就是说这个分组是动态的。这一环节以人物间关系为抓手,通过自由比较,巧妙地梳理了故事情节,形式贴近生活,富有趣味性。
二、定点比较,深入品析人物
仔细梳理《骆驼祥子》中作为配角出现的人物,不难发现,老舍先生塑造了不少相似或相反的人物,他们围绕祥子的生活而出现,对祥子的悲剧命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紧承上一环节人物分类,本环节请学生根据人物分类,选择两个相似或相反的人物进行比较阅读。从书上找出相关描写,精读品味,看看他们的相似点在哪儿,不同点又有哪些?造成这些异同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中,首先带着学生一起把祥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虎妞和小福子进行比较,朗读相关情节,让学生概括两人异同,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比较结果。
从比较中延伸出两个问题:
(1)祥子喜欢小福子的原因是什么?拒绝小福子的原因又是什么?
(2)各方面如此悬殊的两个女子,最后结局却都不得善终,为什么?
问题一:引导学生理解祥子内心深处的自尊,在处处被歧视、时时遭屈辱的生活中,与钱相比,他更希望被尊重。小福子和他同是底层受压迫者,共同的遭遇更有感情的共鸣。拒绝小福子的原因有社会环境的压力,也有祥子内心的软弱与自私。
问题二:在封建男尊女卑思想的统治下,女人的命运和时代息息相关。不要说柔弱的小福子被蹂躏而无反抗之力,就连性格强硬一身本事的虎妞也敌不过父亲的绝情。说到底她们都受制于人,难以摆脱重重束缚,最终导致相同的结局。
在示例的基础上,可以请学生自己选择人物进行比较阅读。挺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的配角都被学生选择了,有的还被多次多角度进行比较。有人把孙侦探和买了小福子的军官作为一对进行比较,还有人把祥子的雇主曹先生一家和杨先生一家进行比较。以亲情为比较点,有人把老马祖孙情深和小福子对父亲、弟弟的奉献进行比较,还有人把老马祖孙和二强子一家进行比较。刘四既是车场老板又是虎妞爸爸,有人把他和杨先生一家比较,也有人把他和二强子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这些暗夜中的背影或温情脉脉,或愚昧顽固,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在比较中令人难以释怀。
三、延伸比较,深刻理解主题
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老舍笔下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个体人物印象深刻,却普遍忽略书中的群像描写。然而,这些群像恰恰是展示祥子生活必不可少的背景,这个背景蕴含了像祥子一样的千千万万底层群众的生活原生态,是当时社会现状最好的诠释。对于这些被忽略的群像,笔者选择了由书本到书外的延伸阅读,让学生在书与书、书与现实的比较中开阔眼界、锻炼思维、提升认识。
对话大师,品读刑场看客群像
读《骆驼祥子》中阮明被杀的情节时,那一群刑场看客让笔者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和鲁迅小说《药》极其相似的一幕。于是,笔者选择了这两个片段让学生阅读:
片段一
忽然,大家安静了,远远地来了一队武装的警察。“来了!”有人喊了声。紧跟着人声嘈乱起来,整群的人像机器似的一齐向前拥了一寸,又一寸。来了!来了!眼睛全发了光,嘴里都说着些什么,一片人声,整街的汗臭,礼教之邦的人民热烈的爱看杀人呀。(老舍《骆驼祥子》)
片段二
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的镶边。——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鲁迅《药》)
不少学生虽然没有读过《药》,但这一段在“刑场看客”的标题下,他们理解起这个场景并不难。设计探究题如下:这两段文字描写的刑场分别给你怎样的感觉?找出文中的比喻并说说你的理解;你对这些刑场看客有什么看法?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看客形象、刑场氛围、数字、比喻的使用、作者的个人风格等方面进行探究。对这群刑场看客,老舍和鲁迅先生都没有对看客进行具体的个体的描写,而是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漫画式的勾勒群像的方法。前文把看客比喻成“机器”,后文则比喻成“鸭”,机器没有感情,“鸭”则被“无形的手捏住了”,麻木愚昧,没有自主精神。老舍先生笔下的刑场有更多热闹的世俗气,鲁迅先生笔下的刑场则更肃杀恐怖。一个直接讽刺“礼教之邦的人民热烈的爱看杀人呀”,一个则把批判寓于理性的描写之中。课后,可以请学生对话鲁迅,阅读《药》。对初中生来说,这篇小说有一定的深度,只要求学生了解故事和主题,能领略两位作者文风的不同即可。
通过比较阅读,有效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增强了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