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沁园春·长沙》中的四组对比看词人的“勇者”形象

2021-10-22 10:17陈永贵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20期
关键词:勇者沁园春形象

陈永贵

[摘要] 通过暖色调与寒时节的对比、万物自由与人民被压迫的对比、意气同学少年与“粪土”万户侯的对比、今日“独立寒秋”与往昔“携来百侣曾游”的对比等或明或暗的对比,《沁园春·长沙》塑造了一个困境之中见乐观、使命面前见担当、腐朽面前见自信、孤独面前见自强的“勇者”形象。本文透过对词作中四组对比的赏析,结合时代背景,探知内忧外患、时局维艰的大革命时期词人的“勇者”形象。

[关键词] 沁园春·长沙;对比;“勇者”形象

《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秋。当时,中华民族身陷内忧外患的巨大险境,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合作关系也面临着破裂。在这种境况下,词人在《沁园春·长沙》中抒发了于孤独艰难中执着勇敢、失意中追求乐观、前路未知中豪邁自信、家危国难中勇于担当的壮志豪情。这个“勇者”,既是面对困难艰险毫不退缩的骚客文人,更是国难之际勇于担当的赤子战士。

所谓“对比”,用意是通过“突出”达到表现作者情感倾向的目的。诗词中对比手法的使用,能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意象、意境、人物、事物或情感词句等错落有致地组合在一起,使其形成鲜明的对照关系,充分显示事物(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凸显被表现事物(人物)的本质特征,发掘其中潜在的艺术形象,深化诗词作品的思想主旨,进而增强诗词抒情话语的思想表现力和艺术表现力。

一、暖色调与寒时节的对比:困境之中见乐观

“独立寒秋”一句,点明了词人登高望远的时节——寒秋。所谓“寒秋”,即深秋,渐入冬时,寒气逼人。不管是正遭遇着湖南军阀赵恒锡的下令追捕,还是因病而回乡“赋闲”,词人都身不由己,心难安放。秋寒,很容易引起词人的身寒和心寒。面对大革命形势的不容乐观,毛泽东独自来到位于湘江之心的橘子洲头,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宏大开阔的天地将万物笼罩其中。虽处寒冷的深秋,词人也确实感觉到了秋寒,但眼中却出现了另外一番景象: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词人向西望去,岳麓山上的枫树经过霜侵,一层层的枫林都被染红了。红之广,赤之深,这寒风中的暖色不可谓不突出。所谓“漫江碧透”,是说湘江的水澄澈透明,不可谓不清。此时的碧水蓝天,不仅仅是词人眼前的碧水蓝天,更是词人心灵之中的碧水蓝天,是突破寒冷现实的温暖理想,是暖色与冷色的调和。词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二句,与《诗经·大雅·旱麓》中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二句实为神似,可谓化用。秋高气爽,雄鹰喜欢在天空中奋力搏击,展翅翱翔,为静谧的秋空增添了动感与活力。“鱼翔浅底”虽为秋景,但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鱼跃于渊”“鲤鱼跃龙门”的活力春夏。“霜天”中的“竞自由”,万物的萌动(暖色调)与时节的清冷(冷色调)相融、相衬、相比,整个世界充满着动感与活力,一扫秋的消沉与静谧。

红的山,碧的水,在蓝天中展翅翱翔的雄鹰,还有无忧无虑的游鱼,艳丽斑斓的色彩,动静融合的物态,将温暖和谐的色调展现在瑟瑟的秋日之中,形成相互融合而又冲突矛盾的对比。这种暖色调的生成,并非词人眼中的全部实景,而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艺术追求和心理追求。这种追求,是寒秋中词人对温暖的向往、人格的独立、勇者的乐观。

二、万物自由与人民被压迫的对比:使命面前见担当

“万类霜天竞自由”是万物的狂欢。这种狂欢在词中不仅是色彩的狂欢、动物的狂欢,更是生命的狂欢、自由的狂欢。从万山,到层林;从漫江,到百舸;从鹰击,到鱼翔……由远及近,从高到低,从无生命的到有生命的,霜天之下“万类竞自由”。词人眼中的那些没有思想情感,甚至没有生命意识的万物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可是为什么那些有劳动意识、有思想情感的人民群众却生活在“万户侯”的压迫之下?“三座大山”之下的苦难生活与“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灵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词人触景生情,由景发情,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悲慨之中透露出不愿妥协于反动势力的顽强与豪迈,回忆起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青年愤慨。这里词人还使用了婉曲修辞,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暗含了人民群众要敢于起来革命,勇于主宰自己命运的哲理。如是,词人敢于向天发问,敢于通过革命斗争争取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一个不惧困难、敢于号召、勇于担当的“勇者”形象跃然纸上。

三、意气同学少年与“粪土”万户侯的对比:腐朽面前见自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极力赞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不畏强权、独立自主、国富民强的“少年中国”。毛泽东在词的下阕回忆了峥嵘岁月里与同学少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场面,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和“粪土当年万户侯”凛然正气。而词人在身处困境的时候,依然把万户侯看成一捅就破的“纸老虎”,因为“中流击水”可“浪遏飞舟”,真可谓难得的自信!这种敢于担当的自信精神,正如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祖逖的誓言:“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这样的自信是同学少年对万户侯的自信,更是民主、自由与活力对封建、压迫和腐朽的自信。而这,就是勇者的自信。

四、今日“独立寒秋”与往昔“携来百侣曾游”的对比:孤独面前见自强

往昔“携来百侣曾游”,今日却只能“独立寒秋”。毛泽东从1914年到1918年,在位于长沙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经常和同学少年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或游泳。在那不寻常的岁月里,词人与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谈论英雄时事,为家为国忧愁。1919年底湖南开展了赶走军阀张敬尧的运动,而这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主要就是毛泽东和他的同学少年。可见,同学少年是词人青少年时期学习、生活和革命斗争过程中的坚定伴随者。

毛泽东少年立志,青年矢志,中年得志。而这“志”就是与那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少年一起推翻压在人民群众身上的“三座大山”,获得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而此时,以往的同学少年或四处分散,或因异而反,或因革命而牺牲。毛泽东内心的失落与苦闷并非没有,只不过他更加怀念那时的芳华,那种正气,那种信念,那种执着。尽管如此孤独,但他依然不忘那为革命而热血沸腾的过往。这种开阔的胸襟、不凡的气度、乐观的精神、雄伟的志向,把往昔与同学少年一起奋斗的革命热情融入今日的孤独当中,化成了一个男儿的孤高、孤傲和自强、自立,散发着不羁的性格特质与自信无畏的革命精神。

可以说,《沁园春·长沙》艺术性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于困境之中见乐观、使命面前见担当、腐朽面前见自信、孤独面前见自强的“勇者”形象。勇者,属于孤独的人,更属于乐观自信、充满智慧、勇于突围、敢于担当的人。而词人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本文系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HJG16091)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勇者沁园春形象
世界之巅 勇者为峰
沁园春.雪
沁园春 雪
沁园春·民富国强、时代新篇章
勇者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北人学没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