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欢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1)
近年来,肝癌的发生率日益增高,且存在低龄化的发展趋势,仍以老年人群患者居多[1]。该病初期隐匿性较强,临床上发现时多为中晚期,多数患者均需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2]。肝癌切除术是该病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但手术创面较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由于担心病情,患者还会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不能配合后续治疗。本次研究中,对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采用人文关怀联合心理疏导护理措施,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98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43~76岁,平均(59.15±3.57)岁,病程1年2个月~4年,平均(2.20±0.31)年;观察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44~76岁,平均(59.47±3.63)岁,病程1年4个月~4年,平均(2.29±0.37)年。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过医生及相关血清标志物检查确诊肝癌;患者合并为腹胀、腹痛,符合恶性肿瘤临床诊断标准;对研究内容知情。排除标准:存在脑部及重要脏器损伤;存在智力障碍无法沟通;对研究主体内容不确定,依从性差。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文关怀联合心理疏导护理措施,具体为:根据外界温度及湿度变化,调整患者所处病房的温度及湿度,降低夜晚警铃的响声,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术前,与患者交流,在了解患者真实感受、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病情恢复良好案例,制定康复计划,提升患者对肝癌手术治疗的信心。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护理人员记录每位患者的习惯、爱好,准确评估患者的不良心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确定个性化访谈内容,并将内容制成视频或图片。术后患者会存在长时间的持续疼痛,护理人员通过交谈等方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访谈时多倾听,让患者主动说出其疼痛感受,并记录患者疼痛部位、疼痛开始或持续时间、患者及家属对预后恢复期望等,引导患者发泄不良情绪。访谈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至少30 min。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配合家属为患者翻身、肌肉按摩等,提高患者的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了解患者的意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满足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温暖。
分别以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评定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数据,分值0~30分,分数高表明患者不良情绪严重[2,3]。出院时发放调查问卷表,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总满意率)。
以SPSS20.0软件为主体,对肝癌手术两组患者所有的数据进行处理,护理满意度数据采用χ2检验,SDS(抑郁)等不良情绪数据两组干预前后数据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调查数据 例
目前临床上肝癌发现时多为中晚期,需手术治疗阻断癌细胞生长的效果。由于对自身疾病及手术的恐惧,患者易出现悲观、焦虑等不良心态,导致依从性下降,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人文关怀护理联合心理疏导措施进行干预,主张以患者病情及治疗心态为出发点,针对患者的心态进行干预,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及配合度,从而影响其预后[3,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数据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术前将肝癌对自身的危害、致病因素及疾病知识等对患者进行告知,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通过准确评估患者的不良心理,并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使患者心理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通过交谈等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缓解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配合家属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及按摩等,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满足患者,使其感觉到温馨,从而达到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联合心理疏导,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护理质量得到了提升,值得临床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