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娜
摘要: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开展,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后续数学教学打好基础。为此,在数学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利用好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低年级学生提升数学计算能力。笔者在充分开展教学实践的前提下,开展了相应分析与探究,以期为后续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小学数学;计算能力;高效课堂
新课标要求注重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数学计算教学,帮助小学生提升计算能力。为此,教师要结合高效课堂的构建背景,掌握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在保障基础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升数学计算能力。
一、教师及时转变教育理念
唯分数论在传统的小学数学环节较为盛行,应付考试也是大多数教师开展教学的目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过度关注,但是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主流的教学形式,教师需要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1]。但在当前教育阶段,依然发现有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上,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不够关注,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开展也相对较少,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应当采取相应策略,帮助教师及时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转变观念,主要原因是对全新的教学模式,高效课堂的构建信心不足,因此就需要帮助教师认识到高效课堂背景下取得的教育成果,明确高效课堂对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学校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帮助教师充分了解新课标教学理念,并进行学习和应用,也可以积极开展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帮助教师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学习其他学校取得的教学成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转变自身教学理念。
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明确一个道理,那就是“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那无论应用怎样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将教学目标放在培育学生的计算兴趣上,只有在学生拥有一定计算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2]。
在进行计算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相应的题目,在教学设计环节添加生活化元素,这样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就会更加熟悉,也有更高的积极性。例如,在带领学生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长方形元素進行应用,让学生进行桌子、讲台、文具盒等物体的面积计算,这样学生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也就能够更加的有积极性,培育学生的计算解题兴趣。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将一些图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长方形,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的性质,了解长和宽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计算长方形图形的面积,内化掌握的计算公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也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育学生的计算习惯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计算环节,无外乎就两种计算方式:口算和笔算,在与学生一起计算不同的数式时,要注重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培育学生的计算习惯。在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过程中,类似于18-6等问题的计算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计算过程中,涉及到的数额较大,计算形式也比较复杂,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笔算,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并降低计算的错误率,使得学生的计算更加精准。
此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应的计算作业,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进行计算练习。教师也应当与家长保持积极沟通,家校合作仍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有效的教学方式。家长结合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解决计算问题,陪伴孩子进行计算练习,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循序渐进帮助孩子提升计算能力。
四、合理利用错误资源
在计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计算错误,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减少这种错误,让学生将计算错误记录下来,并形成错题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翻阅,并将这些错误根据不同原因进行分类,有的是因为计算过程太过复杂,而有的就是因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粗心大意,所以出现了错误,学生可以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相应改正,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教师也要定期检查学生的错题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计算课堂,帮助学生提升计算能力。
结束语
作为小学低年级主要的教学环节,在高效课堂背景下,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革新计算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计算学习,构建高效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并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彩霞. 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6):277+255.
[2]罗淑燕. 智慧教学云平台在小学数学计算高效课堂中的实践应用[J]. 第二课堂(D),2021(0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