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胜
摘要:信息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借助信息技术完成大量的工作和学习,所以从初中的孩子开始抓起这门技术很重要。现代教学更要体现教学相长,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此去闲谈教学感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终身成长;有效教学
一、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
初中生还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基础差异较大,我们这边学生群体构成是农村和城镇孩子,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会存在一些差异,那对于信息掌握的差异性比较大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差异更大,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没有计算机使用基础,平时也没有应用计算机的环境,有些连使用键盘、鼠标都不会用,拼音也不会。初中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也远没有社会需要那样重要,学校内部不过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项辅助课程,信息技术课一般一周安排一节课,所以对于入门学科来说课时偏少,没来得及学,学不会,这也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当前的现状。还有前后课程无法做到良好的衔接,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无法起到有效作用。另外,一部分信息技术需要长时间反复练习才能避免出现差错,但是学生基础差、课时较少的状态直接导致学习与练习的时间不够,初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性也因此被遏制。所以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实现有效教学成了任课老师要想的事情。
二、做一个终身成长的教师
除了现有的条件,不可否认现阶段的学生知识丰富,思想开放且多元化,他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社会上各种正在发生的、实时的信息的敏感和接受程度,往往优于教师。所以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配合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对于我们来说,打开思维,做一个终身成长型教师不仅是教育的需要,还是个人格局和获取有效信息的需要。如果新时代的教师如果只囿于自己所教的那一部分知识,不及时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信息,不用全新的教育理论充实头脑,不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就会落后于时代,无法适应未来的各种变化挑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空前开放的、多元的、智能的、移动的、不断更新的、积极开放的学习资源环境,教师、教材逐渐失去了权威和主体地位,为了适应时代潮流,必须做一不断成长的教师,不断学习、随时给自己注入新鲜的血液,积极接受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现有的认知和基础上举例子或者作比较让学生从这门课程走出去,觉得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师和学生之间信息共享,敩学相长。
三、把枯燥的理论课上得轻松风趣
基于现阶段的学生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共鸣,把他们的兴趣提起来是教学效果的源泉。因为相对于城里的孩子,我们这边的学生不管是接触信息程度还是学习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可以说比较落后,为了让差距拉小且有意思,需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关注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需要多种多样,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等。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红绿灯的存在提醒我们红灯行,绿灯行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回到家父母给你拥抱是欢迎你回家的信息等。通过这几个身边的小事情,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也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激发学习兴趣。
四、分层次共进步
在我实际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受原生家庭和社会环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响,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比如有的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家庭早早给孩子配上了电脑,学会在网上查找信息或者更多的技能,而有些贫困山村的孩子才刚开始接触电脑,从开机学起。如果这种情况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没学到”,中等生“没学好”,后进生“学不会”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初中生又刚好处于叛逆期,很容易因为“没意思”的课堂产生厌学心理。为此我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与研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潜能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他们电脑基本功扎实;b层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c层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或没有。上课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归。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通常感慨这一代的孩子太幸福了,从小就开始抱着手机和平板进行信息输入,但泛滥的信息导致很多孩子沉迷于表面,比如短视频和游戏,对于实用的正确的信息技术学习不感兴趣,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我通常就会布置课题,比如信息的载体的模块比较简单一些,就采用分组比赛看看谁说的载体比较多,延伸到举例子或者讲故事,这个跟语文老师配合的效果很好,形成课堂的综合性。
六、多元化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把学生分等或分类,而是用来改进教与学。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此我上课总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不会的学生,我从不训斥,而是鼓励和耐心辅导他,即使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也会真心地表扬。表扬要有信服力必须要学会找出他某个亮点评价,比如有个学生总是在一堂课中反应比较快,吸收能力也很强,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我就会说他平时动手能力很强,认真严谨,学会举一反三,如果能带动其他同学,相互配合会更好,那他们会很有意识的组队相互评价并且鼓励完成。事实证明,信息技术教学采用多元化评价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学习合作的积极性。
七、合作式教学
信息技术课大部分时间是在机房上课,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教师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运用广播功能展示他们的成绩,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减轻了教师的辅导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保护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可以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问的友谊,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得到了提高。印象最深的是系统操作模块,需要指导频率比较高,但是采取相互协助共同完成的目标后,不管是制作表格还是画图工具操作都有了显著的效果,他们很有成就感,促进了班级同学之间的友谊。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年代,教材知识和硬件设备有可能没来的及更新,我们能做的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可幸的是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所以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信息技术课又是一門新兴的学科,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传统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信息技术的普及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时兆慧.
[2]《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浅谈》.十堰市郧县青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郑兴安.
[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温州四中,胡宏算.
[4]《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乔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