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2021-10-21 10:58敖玲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6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评价

敖玲

摘要: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作为素质教育实施 的主要途径的学科课堂教学如何渗透素质教育则需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素质教育思想,树立文道统一的语文观和“大语文”教育观,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基础;改革课堂教学,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工程。而改革教学评价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评价

有人说:“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句话反映了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上的作用远不仅于此,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语文教学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然如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考察一些学校的做法,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从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就这个问题作一些一般性探讨。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素质教育思想,树立文道统一的语言观和“大语文”教育观,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基础

素质教育思想,简单地讲,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思想。它的基本含义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个性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地、健康地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它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思想的精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面向全体不等于面向多数,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主动发展不等于放任自流。

文道统一的语文观,是语文教学必须树立的一个重要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得到和谐的统一。语文教学的过程主要是一个语文训练的过程,但语文训练绝不是脱离思想内容的单纯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一个内容与形式辩证运动的过程,是语言和思想相统一,语言和情感和谐交融的过程。

“大语文”教育观,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的又一个重要观念。“大语文”教育观的基本含义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有着广阔的天地,不能把发展语言的工作仅仅局限在课堂上。除课堂教学外,以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外活动,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以语言为工具的各种教育活动、日常生活、看电视听广播等,都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体,又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机会,去发展学生的语言。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要破除那种把语文教学跟语文课堂教学等同起来的观念,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这个体系需要沟通语文课堂教学同课外活动的联系,同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封闭的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

二、改革课堂教学,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工程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强化语文课外阅读和其他课外活动,沟通语文教学同各科教学、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变语文教学的封闭式为开放式。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些方面,是因为目前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课堂教学的一统天下,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基本上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并没有要削弱课堂教学的意思。恰恰相反,不管把课外阅读及其他课外活动强调到何种程度,都丝毫不能动摇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要真正发挥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必须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改革课堂教学。近二十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大范围来看,陈旧低效的课堂教学尚普遍存在。为此,必须构建一个可以在大范围内推广的高效的课堂教学体系。

首先,在教学目标上,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完全可以自学,语文这个工具也只有靠自学才能真正掌握。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自己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过程。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重点、难点、疑点。语文课最容易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语文课也最忌讳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的思想根源在于,教师总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课书都是从零开始的,而且学习任何一课书里的任何内容都必须一次掌握;而事实上,任何一个学生学习任何一课书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真正掌握任何一项语文知识(比如一个字,一个词或一种句式等)一般都不是在学习一篇课文中完成的。有些教师还有一种误解:认为任何一项知识,只有教师教,学生才能弄懂;而事实上,不少知识,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就能理解,甚至理解得并不比教师差。

第三、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教学的过程,本来应该是一个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并在聽说读写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发展思维的过程。但目前的课堂教学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课文内容和情节的繁琐的分析和问答中。提出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主要是针对这种倾向而言的。

第四、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启发诱导。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启发诱导的基本要求是:要把教的过程变为一个“导”的过程,要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在教师引导、指导下,学生自行探索、自己发现的过程,而不要只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论。

三、改革教学评价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改革最大的阻力是什么?只要是对近二十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比较关注的人恐怕会做出一致的回答:是考试。多少比较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从长远看有利于语文素质提高的改革方案,只是由于在短时间内过不了考试这一关而夭折在襁褓之中。当然,问题不在于考试这种手段本身,而在于考什么,怎么考,以及把考试的结果放在什么位置上。

建立一套符合语文教学特点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需要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在短时间内要提出一个成熟的方案是不可能的。从当前的实际来看,在改革教学评价办法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坚决摒弃以一两次书面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教学水平从而决定对师生奖惩的唯一或主要依据的做法。把教师的主要精力从应付考试、追求分数的方向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上来。

第二,对学生的成绩考核,要重在平时的考查。平时课堂上的朗读、背诵、回答问题、练习、作文等,应作为评定学生语文成绩的主要依据。

第三,无论是平时的考查还是期末考试,都要力求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语言积累的状况和语文能力提高的程度。朗读、背诵、听话、说话等均应列入考核的范围。为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对课外阅读较好的同学可采取加分的办法。

第四,目前在一部分地区和学校试行的用等级制代替百分制的办法值得推广。就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异来说,百分制反映得似乎十分精确,但这个“精确”往往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往往更不科学。

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不同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素质上有一些共同点,但各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所侧重培养的素质和如何去培养这种素质等问题上不尽相同;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前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翟启明主编 《中学语文教育学》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

[2]编写组《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10第一版.

[3]周庆元著《语文教学设计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4]佟士凡著《语文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语文教学评价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