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策略探究

2021-10-21 15:53张晓坤陈瑶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8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策略探究小学科学

张晓坤 陈瑶

【摘要】科学讲求实证,强调以事实为基础和出发点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是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科学教学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探究为出发点,以实验为载体,把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实证精神。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实證意识;策略探究

一、引言

科学的本质是实证的,是以事实为基础和依据并且要求经得起事实的证实与证伪。科学本质教育反映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这既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也是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科学教学应当唯真求实,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引导学生体悟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这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予以重点关注的地方。传统科学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探究活动走向了形式化与简单化,不利于学生实证意识的形成。本文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得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教学策略。

二、 研究策略

(一) 防止科学探究流于形式,培养实证意识

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与认知客观世界、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例如:探究过程放任自流;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科学合理分工;实验记录缺失、数据失真等。有时为了不让探究活动偏离预设的方向而延缓课堂进程,教师甚至会采取一些措施,如刻意控制实验条件等以达到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的目的。这些做法使得科学探究简单化、形式化,不利于学生实证意识的形成。

在组织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探究环节,强调“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学生才不会置身于探究活动之外,或是“走过场式”的应付了事。在组织探究之前,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与方法,了解探究的步骤和要完成的任务。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严格按照制定的探究方案进行,细心留意学生在探究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一些不够规范或者错误的操作要及时予以纠正。同时指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在表达交流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实事求是地描述事实,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做出调整改进。通过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经历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与求实,培养实证意识。

(二)尊重实验数据,形成实证意识

实验数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是支撑科学概念形成最直观且有力的实证。搜集、处理实验数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仪器设备、实验环境、操作失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科学规律或书本结论相悖的异常数据。小学生由于是非判断能力较弱,唯书唯众心态普遍存在,当看到自己的实验数据与他人不一致或者与原有猜想相矛盾时,为了得到预设的实验结果或迎合书本结论而随意删改、编造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在探究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尊重实验数据,不修改、不丢弃,既不能单凭主观经验来为实验下结论,更不能捏造实验数据以迎合书上的结论。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促进深度学习,形成新的科学认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异常数据的分析,它能够促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操作是否正确、实验步骤是否规范、实验方法是否得当等,对于提高学生今后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当实验中出现异常数据时,教师不应直接予以否定,而是要因势利导,顺其谬误进行推进论证,启发学生分析出现异常的原因。

(三)多次重复实验,养成实证意识

在探究活动中,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往往具有偶然性,为了避免以偏概全,只有进行多次实验才能算作是科学的操作。但实际上,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往往倾向于将正确的结论教给学生,并没有让学生多次重复实验,而且有的学生经常只进行一次实验就急于下结论,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实证意识的形成。在实验中,为了确保实验受偶然性因素影响所造成的误差减到最小,需要进行重复实验,通过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以减少误差。如在探究“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对小车运动距离的影响”的实验中,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减少偶然性,需要重复3次实验,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多次实验”的意识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让实证意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四)渗透“证伪”思想,发展实证意识

证伪主义认为,通过归纳法对经验事实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的科学理论从本质上讲都是假说。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证伪主义的科学观启发我们,对于由特殊具体的事例经过归纳推理得到的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因此,在探究活动中,当学生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结论后,教师应该再引导学生进行“证伪”,让学生通过寻找反例的方法对得出的结论进行检验,从而使科学探究的过程更为严密,以帮助学生发展实证意识。

如在研究声音的产生一课中,学生从以上实验现象的共同特征归纳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推论时,课堂探究不应止步于此,教师还应该再引导学生对推论进行质疑,并鼓励学生尝试着去寻找是否存在‘发声而不振动的物体或现象,通过这样的过程来促使学生严谨的对待自己的探究结论,从而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实证意识。

三、结语

科学注重实证,强调用事实说话,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证意识,是科学本质教育的关键。小学科学课堂要注重探究式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在实验中寻找证据、在证据中得出结论的实证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方媛. 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J].河南农业,2015(22):32-33.

[3] 陈秋虎. 小学科学课堂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2):53-54.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策略探究小学科学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