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敏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与之相辅相成的是教学方式的日新月异。因此,当今教育需要响应国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号召,整合教学方式,通过客观力量让学生在学习源头发展其主观能动性。而教学方式的整合对于小学数学课堂而言尤为重要,不仅在于能够完美地凸显学科性质,更在于能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实。本文将从整合教学方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的应对策略加以探讨,旨在开辟出一条教育领域新路。
关键词:教学方式;小学数学;重要性;教学整合
引言:数学是一门偏重与逻辑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在小学教育伊始就体现出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做好学生数学思维培育的引路工作,促进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培育与数学素养的提升。而这些过程都离不开教学方式的整合与发展,因此教学方式改革为当务之急,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既要与原有教学理念有一定关联,又要加入新思想新维度,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此一来方能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整合教学方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方式固化死板,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于小学数学是一门入门课程,教授内容逻辑相对简单明了,这就导致教师展开面不多,且不能进行深入讲解,从而导致教学方式固化死板,强调重复相同知识点多遍,渐渐消磨学生积极性。小学学生正处于思维萌芽期与发展期,一味地传授固化知识会使得原本想象力丰富的大脑变得死板教条,这不仅无益于他们数学学习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2.教学理念缺乏革新,课堂内容丰满度不够
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秉承的教学理念是只要灌输给孩子考试的内容便足够了,其余的不必再多花心思。这种思想无疑是局限化的教学理念,在当今思维碰撞融合激烈的今天,这种教学理念早已不适合教育发展趋势,缺乏创新性思维的引导会使得教学课堂内容的丰满度不够,进而直接导致学生难以吸纳足够的知识,不利于自主学习思维的培养。
3.缺少教学方式整合归纳,难以形成有效教学体系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式,但真正好的教学方式无疑是扬长避短“取百家之长”,可是教师却局限与个人教学方式的范围,缺少其他优秀教学模式的加入,没能实现教学方式的整合归纳。如此一来,小学数学课堂中就不会存在有效完美的教学体系,多少会有漏洞点与盲点,不利于学生全面吸纳知识。
二.整合教学方式背景下小学数学现状教学策略探讨
1.选取贴近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进行课堂教授可以增加孩子们的亲近感,减少课上知识的距离度,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课程内容本身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能力。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认识角》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入常见存在角度的孩子们身边的物体,让他们用开创发散的眼光与思维进行个人意见的发表,这不但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而言也有一定的提升。
2.实行“寓教于乐”式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寓教于乐”式教学对于低年龄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教学方式了,由于学生年龄尚幼,对于事物的兴趣度与学习度主要与老师授课的趣味度挂钩,所以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参与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吸纳。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认识小数》一课的讲述过程中,我采用游戏抽签的方式,让孩子们扮演数字中不同的角色,并通过各种趣味方式、分小组完成问题等方式让孩子们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保证他们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数学思维的培育。
3.及时对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创新,实现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教学方式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是要随着教育形式与体制改革而不断发展完善的。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对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创新,这不仅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更能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下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做到自主读题、自主解题,了解学科的意义所在。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过程中,我一改原本沉闷枯燥的教学方式,用动画片的创新教育形式展示给学生们“厘米”的实际含义与意义所在,通过短片学生们对“厘米”这个单位有了初步的结构体系与个人理解,在深入学习过程中接受起来也就更加轻松容易了。
三.结束语
整合教学方式任重而道远,不是一蹴而就就能解决根本的,而是需要长久持续的不懈努力才能真正拥有完美的教学体系。所以,學校应该重视起教学方式的整合改革,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数学素养与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海英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0,(4)。
[2]缪淑梅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