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树英,彭鹏
(重庆市彭水县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重庆 409600)
呼吸衰竭为一种常见综合征,其危害性较大,插管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案,其可辅助患者完成呼吸。而在ICU中,呼吸衰竭插管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治疗,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肌相关性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效果不佳。因此,重视ICU呼吸衰竭插管患者的康复治疗,其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保障患者的生命质量[1-2]。鉴于此,本项研究主要以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对分级化早期康复活动的实践价值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重庆市彭水县中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ICU呼吸衰竭插管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2~75岁,平均(68.42±2.41)岁。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53~74岁,平均(68.34±2.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机械护理):给予患者被动运动,辅助患者锻炼四肢,为患者后续主动运动奠定基础。观察组(分级化早期康复活动):①分级化早期康复活动计划制定: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此制定分级化早期康复活动计划,且叮嘱康复治疗师对患者一日状态进行有效评估,确定患者恢复情况,有助于康复治疗师及时调整康复计划。②实施:一级活动:康复治疗师为患者行被动关节锻炼,尤其是四肢关节,每个肢体关节均进行活动,且重复10次,每日进行两次被动活动训练;每隔2 h进行翻身,避免压疮的出现;二级活动:患者意识恢复,可在康复治疗师的引导下配合康复活动;康复治疗师可为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个肢体关节均重复活动5次;随后鼓励患者进行自主锻炼,康复治疗师在旁辅助;协助患者转变为直立坐位,且每次保持20 min;每日进行两次锻炼;三级活动:患者意识清晰,在二级活动的基础上,增加活动强度,协助患者坐在床沿;指导患者掌握争取的呼吸方法,通过患者的呼吸锻炼,实现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主要采用的呼吸锻炼方法包含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四级活动: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得以恢复后,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锻炼,包含洗漱、穿衣等,通过反复的练习,可实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对患者预后生活状态的改善有积极作用;辅以患者按摩训练,刺激患者穴位,促使患者经络得以疏通,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③反馈:详细记录患者每个活动阶段的状态,包含患者的生命体征、活动方案执行情况、计划达标情况,以此作为依据,调整下一级康复活动的强度与频率,持续增强患者的康复效果。④并发症预防:为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活动时,患者会出现不良事件,即管路脱落、生命体征异常变化等,因此在制定分级化早期康复活动计划时,应严格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确保康复活动的安全性,避免患者出现不良事件。
1.3 观察指标。就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经T、χ2检验,P<0.05表示临床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的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良好,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组内比较均为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的比较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的比较分析(±s)
?
2.2 干预前后患者日常能力评分的比较分析。观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改善,较之干预前、对照组有着显著区别,两组组间、组内比较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患者日常能力评分的比较分析(±s,分)
表2 干预前后患者日常能力评分的比较分析(±s,分)
?
2.3 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生活态度良好,与对照组有着明显区别,两组组间、组内比较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分析(±s,分)
表3 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分析(±s,分)
?
2.4 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的比较分析。观察组插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治疗时间均得以缩短,两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的比较分析(±s)
表4 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的比较分析(±s)
?
ICU呼吸衰竭插管需接受康复治疗,进而实现患者肢体功能、肺功能水平的改善。由于患者自身病情程度不同,患者临床表征有所不同,大部分患者初期治疗时,处于昏迷状态,身体机能仅能维持正常代谢活动。为了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可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初期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其旨在实现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进而增强患者的生活能力。传统康复护理方案的护理实践价值较低,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依据患者意识恢复程度不同划分为三个阶段,给予患者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在初期,ICU呼吸衰竭插管患者为休眠状态,康复治疗师为患者开展一级康复活动,旨在实现对患者的被动关节活动;待患者意识恢复后,为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并逐渐引导患者进行自主锻炼;待患者清醒后,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活动,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肺功能;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锻炼,促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提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3]。分级化早期康复活动的关键点在于对患者病情的评估,科学评估患者实际情况,以患者病情状况作为康复方案的制定依据,确保康复活动方案的个性化与针对性[4-5]。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为ICU呼吸衰竭插管患者行分级化早期康复活动,具有显著的康复效果,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明显提升,同时也能缩短患者ICU治疗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且通过分级化早期康复活动使得患者能够正视疾病,并调动患者自身的积极性,自主开展康复行为,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分级化早期康复活动为针对性较强的康复模式,在ICU呼吸衰竭插管患者康复中采用该种康复模式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实现患者预后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