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萍
摘要: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本质,就是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收获。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善于利用提问这一教学手段,相信每个学生,相信他们经过努力都能发现自己的价值;关爱个体,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与良好习惯的养成。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是以人为本发展的必然需求。下面就将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经验来简要谈谈如何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问的重要性;课堂妙趣横生;艺术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定胜天,只在每事问。”这足以说明问的重要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但是目前语文课堂提问常常存在提问肤浅,提问模糊,提问方法不当,提问时机不准,提问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提问弊多利少,不如不问。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应该怎样提问呢?我认为应做到两点:有效性和艺术性。
一、语文课堂上“提问”的特性
(一)提问要讲究目的性
好的课堂提问,既非伸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在自然而然中就能得到。同时要求教师提问语言要规范、简明扼要、针对性强,这样问之才能做到科学得当,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语言,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有目的的课堂提问要准确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兴趣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熏陶,思维上受到启迪,能力上得到提高。
(二)提问范围要讲究广泛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所以,有效性提问也应具有广泛性,而非一成不变。我所带的班级就有几个这样的学生,一提问,马上就有马怡乐、殷宇佳、朱梓玥等几个同学主动发言了,而其他的同学则是又佩服又羡慕,每次都是这样。这样课堂就成了个别学生的舞台,长时间下来大部分学生就会形成思维惰性:总有学生发言,自己就不必动脑了,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后来我就将全班学生分组,要求每组都要选派一个代表发言,而且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真正达到“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有效性提问应具有广泛性,让每个学生都机会均等,让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施展空间。
(三)提问要讲究思维逻辑性
课堂上老师的提问不能一开始就难住学生,否则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后就很难再有思考的热情。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才能更好地展开讨论,有效学习。课堂提问要有坡度、深度,要逐层深入。比如在学习《落花生》一课,为了更好地理解花生的品格,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一家人都议论了花生哪方面的知识?”这样问过之后,学生很容易找到“姐姐、哥哥、作者、父亲,分别议论了花生的味道、用途和花生的品格。”这样再进一步分析父亲说的话蕴含了什么道理,結合苹果、石榴、橘子与花生比较,我们得出结论:“花生具有默默无闻、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品格”。最后问道:“作者对父亲的话是怎么理解的?”从而将课堂引向更深入的思考。
二、 语文课堂上提问教学的实施策略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效果,但是一堂好的语文课更要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能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让学生感到课堂的妙趣横生。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讲究艺术性。提问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问题宜精不宜杂
课堂上老师过多的提问,一个接一个,就像做考试题,容易使学生思维高度紧张,产生疲劳;同时回答问题并不能代替朗读、书写等基本能力训练,不能代替课文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满堂问使得课堂较为呆板,缺乏生气,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想让学生什么都学,可能什么都学不到。
(二)问题不宜死板
传统的课堂更多的是老师问,学生答;老师问什么,学生就思考什么。这样就牵制了学生的思维,局限了学生的思想。新课程标准下,我们的课堂要更具有活力,更有激情,更有思想。这关键就在于尊重学生,让他们有充分展示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说,都可以说,都会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及兴趣。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低效或无效的提问是败笔,而有效、艺术的提问就能成就精品,锦上添花。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准备,潜心钻研,精心设计,慎重提问,形成自己的提问自己的提问艺术风格,只有课堂上的妙“问”连珠,才能在不经意间收获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
参考文献:
[1] 邢红卫.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7):40-41.
[2] 苟秉宽.剖析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J].科技资讯,2020,18(8):128-129.
[3] 丁迎淑.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几点思考[J].南北桥,2019(23):38.
[4] 孙晓春.语文课堂导入之我见[J].读写算,2019(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