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商业电影与文艺电影的畸形儿

2016-11-30 16:55周天
戏剧之家 2016年22期
关键词:商业化艺术性传播

周天

【摘 要】本文对电影《万物生长》的外部传播模式和内部的影片创作进行分析,旨在讨论该片在商业属性和文艺属性之间的摇摆,探讨其传播的成功和创作的得失。

【关键词】万物生长;传播;商业化;艺术性;导演意图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43-01

一、影片外部:全媒体传播的商业之路

全媒体概念现已广泛使用。《万物生长》的传播正是借助了全媒体,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同时不放过传统宣传样态,全面覆盖大众传媒的视野,令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明星微博造势先声夺人。从2014年秋,影片在微博上的宣传便开始了,到了2015年春,微博上明星转发如火如荼,影片上映一周反响热烈,各种影评人、公众号、媒体人都在发表关于《万物生长》的微博。除此之外,地毯式宣传也在进行。全国巡回发布会加高校点映,几乎包含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二、影片内部:商业与文艺的双人舞

李玉正在抛弃《观音山》那样的现实主义、纪实风格、社会反思、自我意识的迷茫与寻找,彻底开始商业电影的造梦之路。

(一)豪华班底打造另类青春梦

影片《万物生长》的作曲小林武史进入中国电影是在《后会无期》中担纲音乐制作。更重要的是,影片改编自冯唐同名小说。改编畅销书作家的作品,本身就意味着向大众和商业靠拢。再看该片的制片人方励、路金波,两人曾联手推出了韩寒的《后会无期》,成功打造出6.29亿的票房。《万物生长》作为李玉制作成本最大的一部电影,在商业上必然野心勃勃。

(二)“一反常态”的视觉呈现

1.升格镜头的慢放演绎。影片一开场,升格镜头表现下的福尔马林、白色头盖骨、玻璃碎片等完全颠覆了纪录片导演出身的李玉风格,奇观化的视觉传达早已将内容先导的纪录片思维变为形象先导的吸引力思维。

2.对比色彩的大胆渲染。在影片中,黄色和红色也时常作为空间色彩来渲染画面表达情绪。秋水、厚朴、黄芪等人在地下室喝酒时是黄色的;在柳青与秋水几次对手戏中,红与黄碰撞的色彩表达了爱恋纠葛,红与黄间隔的色彩表达了不认可,而红与黄融合的色彩表达了两人身体的结合。

3.布光造型的人物辉光。在对待女性角色的用光上,李玉别具一格。她把女性美丽的身体幻化成光,照耀进人心。相较之下,男性的出场方式简单粗暴,甚至无趣。男人从来不是李玉镜头下表现的主体,而以一个男性作为叙事的主体,讲述男孩到男人的成长,可以说是李玉创作的一次重大改变。

(三)小说改编的成败之间

1.人物塑造与低级笑点。尽管韩庚很努力地打破自己的偶像形象,仍没有将秋水的性格塑造出来,反而架空了人物。小说中的秋水是个满脑子污言秽语又满腹文学天才的骚情大学生,李玉选用韩庚看重的是他白面书生的形象,可是骨子里的骚气却被韩庚淡化了,败笔在于竭力讨好观众而制造的段子式的低级笑点。

2.文学与影像的冲突。小说的改编,成就了电影的大众化,也导致了它与商业的背道而驰。几段摘自小说中的文字诗意、跳跃、情绪激荡,放置于电影中却生硬、奇怪、不知所云。原文写:“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在狂喜中一动不动,我想,如果这时候,我伸出食指去接触她的指尖,就会看见闪电;吐一口唾沫,地上就会长出七色花;如果横刀立马,就地野合,她会怀上孔子。”电影将这段文字以秋水的旁白配以动画出现,与前后的情节关系不大,令人过目即忘。除了感觉到文字跳戏,就是动画苍白。可见纯文字的确不适宜商业电影的表达。

3.重塑叙事的生硬裁剪,导演意识的离间。小说中秋水的初恋小满、现任白露占有很大的笔墨,但李玉将之淡化,删繁就简。《万物生长》将女性人物的情感精华全部加之于柳青这个人物身上。就小说改编到电影而言,电影故事将小说中的小部分情节抽离出来,运用电影叙事方式重组时间线,将小说分散的矛盾集中起来,并且置换了故事的重心,编织了柳青与秋水的情爱故事,改编的力度很大,冲突虽有但叙事不够流畅。

柳青和秋水的几次争吵都引起了观众的期待,但情绪并未大肆渲染便被生硬的打断,这绝非商业电影的惯常手段。它全盘推翻这场戏之前的情感储备,置观众的满怀期待于不顾,并使用电影配乐的戛然而止来配合观众情感的无处释放,由此看到导演意识在本片中的痕迹:导演试图造梦,却又不断地将梦毁灭,令观众始终无法进入电影的叙事。《万物生长》始终与观众保持距离,它时而很近、时而较远,仿佛就在我们身旁却又触摸不到。

李玉依旧想使用文艺的内核表达商业化电影,但艺术层次拔不高,那一点点的“有笑有泪”既不有趣,也不动人。然而李玉是成功的,她和范冰冰携手创造出文艺电影成功的商业之路,使《万物生长》成为一个独具中国电影特色、集商业与文艺于一体,既不够商业,也不够文艺的畸形儿,却让我们看到文艺电影在商业市场上仍大有可为。

作者简介:

周 天(1991-),女,汉族,河北保定人,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文艺批评。

猜你喜欢
商业化艺术性传播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社会化和商业化思维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