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鹏
摘 要:近年来,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方式引发了语文教育领域的一股改革热潮,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单篇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的诞生和发展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走上更全面、更系统的道路。文章探究了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情况,从部编本教材的分析、作文议题的选择、教学实践案例的展示这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5-0045-02
一、群文阅读的含义
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长赵镜中教授认为群文阅读是“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笔者所理解的群文阅读是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在一定的时间内展开读写评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进行集体建构,从而达成共识的阅读活动。
二、部编本教材适合群文阅读的开展
2017年,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正式投入使用,对学生的阅读量要求有所提高,更注重课外阅读。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十分丰富,非常适宜教学,为开展群文阅读奠定了基础。教材单元结构设置更加灵活,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结构,语文要素中的语文知识学习,语文方法提升和口语、写作方法训练等内容被由浅入深地渗透在各个单元中。部编本教材还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这也透露出一个单元的文章可能是相同主题或采用了相似的写作方法。部编本教材的设置,便于教师“加码”,采用“1+X”模式教学,这与我们开展群文阅读的理念不谋而合。
正因为部编本教材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内容和本单元的写作教学专题十分吻合,所以在进行单元作文教学时,我们可以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将每个单元内的文章或课外多篇文章进行整合,确定相关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评议,总结出某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从群文教学中确立作文的议题
根据部编本教材的编排特点,围绕每个单元的群文教学主题和单元写作主题,笔者总结了六至九年级的写作议题。
六年级上册:景物描写,场面描写,记叙文中的说明,写好一个故事,写出人物感受,联想与想象的妙用。
六年级下册:全景与特写,表达情感的方法,写回忆性文章,张开想象的翅膀,写好倡议书,写人物小传。
七年级上册:抓住景物特征,学会记事,让人物表情动起来,写好线索与过渡,如何突出中心,发挥想象与联想。
七年级下册:写出人物精神,巧妙抒情,抓住细节巧妙写人,如何选材,学习托物言志,写出故事的波澜。
八年级上册:学写消息,学写人物传记,跟着古人来写景,学习说明文寫作,语言表达要得体、连贯。
八年级下册:如何仿写,理清说明顺序,写好读后感,怎样写演讲稿,学写游记,学写小故事。
九年级上册:尝试诗歌创作,初试议论文的写作,学习长文缩写,学会名篇改写。
九年级下册:学习现代诗扩写,作文审题立意,美文布局谋篇,好文修改润色,学会有创意地进行表达。
四、教学实践案例
根据群文阅读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我确定了第一次作文教学的议题:物语人生——从群文中学习托物言志,选择了部编本教材七年级下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贾平凹的《一颗小桃树》和周敦颐的《爱莲说》三篇课内文章。因为这三篇文章的共同特点是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文本有了深入的理解,笔者让学生采用“群文共读”的形式,直接围绕着托物言志的议题,通过寻找写作的共同点来总结归纳托物言志类散文的写作方法。
课堂实践步骤:
第一步,名言导入。由王国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在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如明月赋相思,菊花寓高洁,这些似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导出作文教学的议题:物语人生——从群文中学习托物言志。
第二步,确定学习目标。通过三篇名文的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然后学以致用,运用学习借鉴的方法,描摹“物”、表达“志”,写出托物言志的散文。
第三步,群文类比阅读,探究方法。学生阅读文章《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爱莲说》,找出文中的“物”和作者的关系。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运用插叙的手法,回忆了十多年前一株衰败的紫藤萝,来感叹小弟的不幸,花的不幸和人的不幸就用这种方式串联了起来。作者选取了一个有故事的“物”引出了自己要表达的“志”,在文章结尾总结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生命哲理。在《一棵小桃树》中,作者也选取了和自身经历相似的一棵小桃树来表达自己的心志。《爱莲说》的作者也是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表达自己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学生可以归纳总结出写作要点一:先捕捉有故事的“物”。
在《一棵小桃树》中,作者极力渲染小桃树“长得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但作者却执着地要它将来开花结果,作者也曾像小桃树一样生长在不被人发现的角落里,小桃树特定的生长环境和作者的经历相似,小桃树成了作者梦的种子。联系作者的经历,我们发现作者表面在写小桃树,实际上在写自己的人生。学生可以归纳出写作要点二:着重渲染“物”与自身最相似的特质,找到“物”和“志”之间的关联点,采用象征的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
《一棵小桃树》中用爷爷服侍盆景的精心来反衬小桃树不被重视,但小桃树却默默地长上来了,赞美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紫藤萝也在恶劣的环境中努力挣扎着。《爱莲说》中,作者借助菊花、牡丹衬托出莲花的与众不同,物外之物是很好的配角,能更好地凸显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得出写作的第三个要点:明确了“物”和“志”的相似点后,再设置一个物外之物,尽显“物”生存下来历经的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