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春
摘 要:新时代赋予了工匠精神新的内涵,而技工院校是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更应该在技工院校教育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技工院校可以从班主任教育、日常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技工院校;职业能力
一、绪论
古往今来,工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科技快速迭代,新工艺、新手艺快速涌现,与传统老工艺相比,虽然技术、流程不同,但工匠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从战国时期的“庖丁解牛”,到现代从事特高压、智能电网研究运行的电力工人,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诠释者。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协作共进、追求卓越等方面的精神理念。技工院校是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技工院校学生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传承人群之一。为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优秀技能型人才,技工院校更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因此,将工匠精神理念融入学生的教育中,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精益求精的创新钻研精神和习惯,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一)班主任工作中工匠精神的融入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00后,是高考选拔制度下的落选者,在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力上有所欠缺,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放松管理的现象。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学生入校最先接触的也是班主任老师,因此班主任工作对于班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1.培养学生遵章守纪,做到严格要求自己
学生毕业进入企业需要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在校时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班级中,班主任应在校规指导下制定特色的班规,奖惩结合,让学生在班级内感受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集体观念,为今后进入职场打下良好的职业素养基础。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晚上不睡,白天上课精神状态差的情况,那么在校期间时间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班主任需要以實际工作中的考勤制度向学生宣传就业后守时、合理分配时间的重要性。时间管理最重要的是珍惜当下,珍惜今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珍惜目前还在课堂里面的学习机会,做到今天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决不拖到明天来完成。将此时此刻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利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中职学生还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这对今后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会有带来很大的好处,有利于步入工作岗位后更快适应企业考勤制度;日常工作学习要做到事先有安排,掌握分配合理的休息时间,学习中不要拖拖拉拉,要当机立断避免杂乱无章。在学习之余,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团活动,锻炼自己协调沟通的能力,在实践中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锻炼自己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做事风格。
从小事上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精益求精。学生进校会涉及各种表格填写或者申请书的书写,班主任需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材料的书写,在书写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细心、耐心,不在细微处出错,沉下心来完成每一件小事。学校在校期间都会参加值日,虽然很小的一件事,但班主任在排值日表时,一定要做到责任到人,相关责任人在值日表负责一栏进行签到,责任人对于当天卫生结果负责,培养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小事虽小,但是细微处也可培养敬业及职业意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文化课程学习欠佳,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等问题,同时家长对于学生鼓励也过少。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多数在十五至十八岁之间,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渴望得到认可,班主任可通过主题班会及日常管理,引导他们树立技能成才观。例如,班主任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宣传片,鼓励学生谈感受,培养学生们对工匠们的精神的认同感;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创造幸福”的主题班会,向学生介绍如王进喜、邓稼先、袁隆平等新中国楷模,向学生弘扬劳模精神;邀请优秀毕业生参加主题班会,交流职场心得和职业感受,在优秀毕业生分享和交流中,总结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同和憧憬,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工匠精神的传承构建良好的前提。班会中由学生自己总结所思所想,将自己的感悟切实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定期对学生的改变进行总结和及时鼓励。
3.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
针对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主动性不足、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现状,班主任在学生学习上要引导学生制订与自身匹配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将成绩排名作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发现乐趣,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从内心产生对“大国工匠”的向往。具体做法有每学期对学习成绩优异及学习进步大的学生在班会时进行表扬,由其向班级同学做学习感悟的发言;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定期向家长汇报,做好家校合作,使学生得到更多方面的鼓励,重塑自信心。
(二)教学工作中工匠精神的融入——以会计专业为例
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工匠精神
在专业实训课的开展过程中,工匠精神与教学课程的融合应成为重点内容之一。在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工匠意识并指导其形成精益求精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沙盘模拟企业经营训练中,无论是现金流的预算还是产品产能的核算,以及最终综合费用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的填写,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会计知识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认真态度。在课程实践中,部分学生在面对企业所有者权益下降时,会表现出情绪浮躁甚至放弃的念头,教师需要协助其掌握经营的方法和技巧,不断积累经验,在每一轮的经营中不断改进思路,追求精益求精,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就感,激发学习热情。学生在填写报表的过程中,容易粗心,造成报表不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沉着的耐力,指导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梳理造成报表不平的原因,使学生形成面对问题沉着冷静、钻研解决方案的意识和习惯。对于生产、销售、财务等不同的岗位,探索本岗位的操作方法,岗位之间协作共进。采购岗需准确预订原材料供应生产,生产岗准确计算产能,销售岗在既定产能下投放广告取得订单,财务岗需准确预测现金流支持生产及销售,每个岗位都需追求精益求精,相互之间协调合作,使企业所有者权益稳步增长,让学生深刻理解“功成必定有我,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局观。在此实训过程中,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以及协调合作的精神,同时定期对学生实训过程进行总结,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授课班级进行表扬,不断激发学生们的技能学习实践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