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冕
【摘要】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健康成长的非常重要的时期,为了确保幼儿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必须要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成长环境,幼儿园除了要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外,还应联合对幼儿健康成长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家庭环境,积极地创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合作的平台,采取家园合作教育模式,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本文对家园合作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家园合作环境下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的教育策略。
【關键词】家园合作 幼儿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6-0126-02
一、前言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品质与人格形成的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之一,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幼儿园负责幼儿的启蒙教育,必须要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健康的环境里快乐地成长,从而不断地帮助幼儿提升知识及心理认知。要想幼儿能够更加全面地健康成长,必须要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融合在一起,充分地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才能全面地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家园合作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必要性
家园合作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园合作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纲要中已经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极其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渗透到了幼儿教育中,并且还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次,家园合作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支持的需要。一般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来自于家庭,在社会上形成后,再在学校里表现出来,因此,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通过家庭和学校双方的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良好的家园合作能够为幼儿心理健康提供支撑,这样才能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才能全面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幼儿的常见心理问题
(一)好动性
通常的观念认为,儿童的好动只是一种贪玩的表现,是幼儿期间无法控制自己的正常现象,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儿童的好动其实也是一种心理问题的表现。对于好动的儿童来说,注意力通常难以集中,且容易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没有办法控制自己集中注意力,因此会表现出好动的状态。实际上这种好动的状态正是因为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心理状况而导致的,这也是一种心理问题,且是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存着这种问题的孩子往往会情绪波动较大,贪玩多动,难以控制自己,有较强的破坏性。
(二)焦虑心理
比较容易观察到的孩子的异常心理状况是焦虑的心理。焦虑心理具体表现为对自己缺乏自信心,难以表现自己,难以与其他人交流,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更不愿向其他小朋友和老师倾吐心声,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会高度担忧,总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三)攻击性
还有一些孩子会有较强的攻击性,这种异常的心理状态往往会与焦虑性同时出现,孩子相对于动口讲,更倾向于动手去做,而且是通过攻击他人、搞破坏、搞恶作剧、给他人起外号等行为来让自己更加突出,这些孩子这种心理状况的出现往往是与其成长环境有关的。
(四)人际关系不佳
儿童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不佳包含与自己父母、亲人、教师、同学和陌生人之间的关系不佳。通常来说,与自己家人有不良的人际关系的孩子往往也容易与其他人产生冲突,或是有较少的交流。这些孩子不容易相信别人,总觉得别人的话可能会害自己,难以倾心与他人交谈,这也是孩子们身上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教育观念影响
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育工作者,在幼儿教育阶段,由于幼儿自身的认知水平以及思想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因此,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加深,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开始慢慢受到重视,但是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之下,教育工作者大都过于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了很多教育漏洞。由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及时地更新,在教学实践当中,特别是一些体育活动过程当中,对于幼儿运动技巧的丰富过于重视,但是对于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教师大都关注浅层的体育教学活动方法的创新,却忽视了幼儿自身的真正需求,幼儿的真正需求和教师的教学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要想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就要杜绝错误的教学观念,让教育工作者以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展开幼儿教学。
(二)人际关系影响
研究发现,在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人际关系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是师生关系,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将会严重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关心理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他们需要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坚强,如果在这一阶段,幼儿没有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在幼儿园,他们无法获得成人的关心与呵护,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师生关系当中,幼儿很容易产生缺乏安全感以及焦虑等情绪。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强迫幼儿接受各种规则,通过压抑幼儿天性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除了师生之间关系之外,幼儿之间的关系也会严重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在幼儿园当中,幼儿需要学会如何与其他伙伴相处,有些幼儿在幼儿园内会缺少自己的小伙伴,他们长期处在一个被孤立冷落的状态中,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三)家庭教育影响
在提及幼儿教育时大都会想到学校教育,但是实际上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很多幼儿都有过分依赖成年人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和家庭教育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现在很多幼儿都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受到了很多家人的呵护,因此对他们的教育都比较重视,有些甚至抱有拔苗助长的心理,他们希望幼儿在孩童时期就能够学习大量的知识,这种过高的期待很容易给幼儿带去较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难以产生自信,还有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让孩子们养成了较为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些都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方面。
五、家园合作视域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
(一)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观的转变
在家园合作的教育模式下,要想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要改变传统望子成龙以及望女成凤的教育认知理念,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不仅不能激励幼儿上进,还会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负担,严重地阻碍了幼儿身心健康成长。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幼儿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都必须要同时进行传统教育观念转变,树立具有大格局的健康教育观念。首先,幼儿园必须要根据幼儿成长特点科学地制定教育计划,充分发挥幼儿游戏教育课程的优势,不断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课程内容中,始终坚持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负责的原则,培养幼儿具有活泼、探索、乐观以及自信等良好的心理素养。其次,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幼儿园可以通过教师培训来传导给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并提升教师对教育的认知,充分地利用家长会以及家长接待日等活动与幼儿家长共同探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还可以交流一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不断地拓宽幼儿家长的视野,引导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健康观。
(二)建立家园合作教育的长效机制
在家园合作教育模式下,要想提升家园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还必须要建立家园合作教育的长效机制。由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教育工作,因此,家园合作教育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家庭长期地、持续地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成长,才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幼儿园解决幼儿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利用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节日庆祝活动以及家长会等平台为家园合作教育搭建多元化的交流沟通平台;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群以及公众号等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实时的交流沟通,将家园合作教育巧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另外,相比幼儿园,家庭才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场地,是幼儿最重要的课堂。父母所营造起来的家庭氛围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父母之间相处的融洽程度也会很多大程度影响孩子的心理。有些家长在家中吵架肆无忌惮,就可能会让孩子形成闭塞的心理状态,不敢与他人交流,有的家长对孩子求全责备,不能够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反而针对孩子的缺点与做得不好的地方大肆批评,也会让孩子形成自卑的心理状态。因此作为家长,也应当作孩子最好的倾听者与伙伴,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诉求,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创设出互相关心、互相呵护的家庭氛围。
(三)完善家园合作教育的评价机制
在家园合作教育模式环境下,要想达到理想的家园合作共同教育的效果必须还要建立健全的家园合作教育的评价机制。家园合作教育评价机制一方面能够对教育质量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是改进教育方法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的家园教育评价机制不仅能够实现家园互评以及家园共同进步,同时还可以发掘家长资源,让家园合作的教育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不同的家庭对于幼儿的教育环境以及教育理念也都不相同,在家园合作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家庭教育互动的模式,分享来自于不同家庭的健康教育经验,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引导家庭教育的实践,为幼儿创建良好的健康的教育体系模式。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我国更加重视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幼儿时期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幼儿习惯养成以及智力开发的重要时期,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采用家园合作的方式,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科学有效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全面保证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林.通过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刍探[J].成才之路,2020(12):28-29.
[2]武海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8):112-113.
[3]朱婷婷.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5):149-150.
[4]田甜.幼儿园教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观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19.
[5]仇淑恒.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教育,2019(9):125+105.
[6]宋瑞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11-12.
[7]张冠琦.基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現状的家校合作优化[J].教育现代化,2017,4(43):277-278+281.
[8]蒋萍华.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11):77-79.
[9]张婕.一项国际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上海的实施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