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鹏飞 刘长宝
(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肛肠外科 温州 325000;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肛肠外科 温州 325000)
环状混合痔属于混合痔进展的最后阶段,多以肛门异物感、大便出血及疼痛为主要表现,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影响较大[1~2]。手术为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优选方法,外剥内扎术作为既往常用术式,但损伤大、出血量多,且易导致肛门衬垫下移,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环状混合痔治疗术式不断改进,其中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作为微创术式,已在环状混合痔的治疗中不断推广[3~4]。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在环状混合痔患者中采用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进行比较,旨在为环状混合痔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84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此次研究已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3.81±5.34)岁;病程9个月~6年,平均病程(2.81±0.63)年;其中混合痔Ⅱ度13例、Ⅲ度20例、Ⅳ度9例。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3.77±5.36)岁;病程8个月~7年,平均病程(2.78±0.60)年;其中混合痔Ⅱ度13例、Ⅲ度18例、Ⅳ度11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符合环状混合痔诊断标准:《痔临床诊治指南》[5],且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及肛镜检查确诊;(3)患者具有一定读写、沟通及交流能力,精神状态良好;(4)具有手术治疗适应证。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其他肛肠疾病;(2)患有恶性肿瘤;(3)凝血功能障碍;(4)合并免疫系统疾病。
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治疗,患者采用腰麻处理,取截石位,首先进行扩肛,对病灶大小、形状及位置进行明确,在距齿状线上2mm部位对内痔基底部进行钳夹,痔体通过贯穿“8”字法10号丝线缝扎,切除内痔、缝扎痔体外的2/3部位,测试肛管松紧度,外痔分为若干个自然段,取放射状纵行切口至齿状线下,对结缔组织、静脉丛至齿状线下间部位进行剥离,结扎组织基底部,对残端长5mm部位进行保留,切除其余部位,随后对皮缘进行修整,止血后,完成肛管放置,纱布覆盖并包扎固定。
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体位及麻醉处理同上,痔核依据内痔分界分为3~5个分段,可采取分次结扎方法处理较大痔核,对三角皮瓣进行固定,向肛管内取菱形切口,剥离痔核至齿状线上约3mm,钳夹痔核基底部,于内痔基底部进行“8”字缝扎,将外痔皮肤、曲张静脉团、缝扎线上内痔部位切除,采取同样方法处理其他痔核,止血后放置肛管,纱布覆盖并包扎固定。
术后两组均进行常规止血、抗感染治疗,术后24h静休。
(1)临床疗效[6]:临床症状及痔块完全消失为痊愈;临床症状减轻,痔块缩小为有效;临床症状及痔块无变化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RR)依据有效、痊愈病例计算,术后2周时评估。(2)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及排便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7](术后24h通过VAS评分法评估,评分范围0~10分,评分越高则疼痛越剧烈)及创面愈合时间。(3)肛门功能:术前、术后2周时采用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系统[8]评估,主要从大便固定、气体、液体、生活方式改变、卫生护垫使用等方面评估,各方面评估0~4分,评分高则肛门功能差。(4)生活质量:术前、术后2周时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9]评估,包括心理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等维度,满分100分,评分高表示生活质量好。(5)并发症:肛缘水肿。
两组治疗RR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及排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两组术前Wexner评分及SF-36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Wexner评分及SF-36评分对比分)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对比[n(%)]
环状混合痔属于肛肠科常见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将痔体彻底清除,并最大限度保护肛门功能为治疗该病的重点所在[10~11]。环状混合痔病情复杂,痔体覆盖面积较广,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无法将痔核彻底切除、损伤肛门微细解剖结构、术后易诱发肛缘水肿等,影响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12~13]。
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已在环状混合痔治疗中不断推广,能够将外痔彻底剥离,结扎内痔效果良好。本次研究探讨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与常规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RR相近,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及排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和术后Wexner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在环状混合痔患者中采用常规外剥内扎术或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治疗疗效相当,但与前者相比,后者损伤小、创面愈合快速且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微,有利于促进肛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可能为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治疗中切口小,外痔采用分段处理,且向肛缘外延长,能够减少出血,保护肛管皮肤及肛缘,减轻患者痛感[14~15]。针对内痔缝扎处理则有利于对痔组织进行消除,保留正常黏膜桥,降低术后肛门狭窄发生风险。但本次研究中术后仅观察2周,且每组纳入病例数仅有42例,仍需经后续长时间随访、大样本量研究,以进一步分析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指导环状混合痔的治疗。
综上所述,小切口外痔剥离加内痔缝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安全可靠,损伤小、并发症少,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快肛门功能恢复方面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