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茶马古道

2021-10-17 06:59月亮先生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1年10期
关键词:马帮松茸山居

月亮先生

从丽世三谷水客房内可以俯瞰金沙江。

一大清早,最新鲜的一批松茸从附近的尼丁村下山,被送到奔子栏丽世酒店的厨房。它们中的一部分会迅速地被厨师处理掉:个头与品质最好的,直接做成松茸刺身;个头略小的,或是入菜搭炒,或是熬汤,直接放入牦牛火锅里。8月,在奔子栏依然有些微寒的夜晚,这样一顿散着牦牛肉和松茸香味的火锅是很好的抚慰。奔子栏附近的三江河谷与山林是大香格里拉区域重要的松茸产地之一。但尼丁村的居民不得不走到更深的山林里去寻找上好的松茸。每年的松茸季,除了些许飘忽的雨,也是大香格里拉地区气候最温和、户外活动半径最大的时节。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酒店的管家更愿意带着客人在水河边多走一些,沿着一条攀腾转圜的山路,可以从海拔最低的百任村,一路穿过石义村,抵达酒店里大部分松茸的来源地、海拔最高的尼丁村。3个藏族村落之间的连通,早已经依靠更为宽敞的、适合大型机械和交通工具的道路。而和管家一起踱步的老路依然保持着多年前山路的一切特征:斑驳、粗糙、曲折、狭窄。尤其攀上稍高的地方,路还是偶尔会扎到林子里去,看不到尽頭。

在奔子栏丽世正式营业的前后,这样的山路还有很多。它们像毛细血管一般地网状交错着,将山上上下的村落连接在一起,并且最终汇集到奔子栏的集镇之上。多年来,村落里的特产和手工艺品源源不断地来到集镇,小部分用来在当地交易,大部分货品则指望能够搭上长途运输的“最后一班车”散往各地。

虽然在地理位置上靠近香格里拉(曾经的中甸),奔子栏依然发展成一座规模可观的镇子。地势温和(海拔平均为2000多米),附近广大的三江并流地区物产丰饶。更重要的是,这是自平坦高原进入崎岖山脉之前的最后一处集散地。自普洱出发的马队,一路经过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在这里进行入山之前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休整、商品交换,包括人员的最后调配。以纳西族、彝族、独龙族和羌族为主的马队,在这里和从藏族聚居区来的马帮完成商品的交换之后,大部分会各自折返回去。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勇者走得更久、更深。这样技艺超群的“赶马人”极受马帮的欢迎。他们渐渐地留在奔子栏,建造马厩、照顾马匹、经营驿站,接受不同的雇用。奔子栏成了“赶马人”的镇店,成了不同旅程的起点和尽头,也成了意义不同的落脚站。对长年穿梭的马帮来说,哪怕只有一两天的逗留,也意味着短暂的轻松和温暖。

所以哪怕奔子栏是丽世落脚在云南的第二站,但可以说是它“茶马道系列”的真正开始。以海岛度假村起家的酒店品牌,开始接近和理解高原山水之间的长途旅行和生活哲学。我在遍地落雪的时节在这里足足待了一个星期,每天看着庭院里的篝火升起、熄灭。农闲的藏家往来于酒店,小部分为了生意,大部分时间是乡邻和伙伴式的走动。酒店的客人也会成为冬日宴席上的客人。吃食和歌舞,哪怕没有多少人有勇气走真正的马帮路,微醺之间,你总能觉得这跟马帮短暂留驻在这里的种种情景有微妙重合。

我分明是待在丽江最热闹的区域之一(想象一下大研古城里的人潮汹涌),但令人舒服的是,丽江丽世所在的这两条古城小巷始终都没有什么嘈杂声。在马帮最兴盛的年代,每天有近万匹马从丽江出发,散往各自的远方。古城里的驿站数量庞大,几乎与城内的商铺相等。如果认真地追溯,现在古城中的大多数民宿和客栈其实在那个年代就已经在为马帮提供食宿服务。你得有足够的空间把住宿区和马厩隔在院子的两端。老板和富商得到楼上更为宽敞和更为干燥的房间,大部分的人分享楼下的客房,便于彼此交流和照顾马匹。一个好庭院真的很加分,离家的马队汉子们很容易在篝火旁把晚餐变成一场派对。在有酒有肉的场合,一些买卖更容易谈成。

在桃花谷附近森林中采摘菌子。

丽世三谷水的丽世咖啡。

丽江丽世先后赁下了两栋这样的纳西小院,彼此独立,但相隔不远。最先开张的鹤院是极其传统的纳西大宅风格。大比例的原木裸色、巨幅的透光玻璃影壁、稍微扩开的雕花木窗,让尽可能多的光线跟浅淡的色调相得益彰,带来现代的舒适感,又维系着相当的传统特色。床头的黑白系列摄影作品是丽世的选择,英国著名作家和摄影师Michael Freeman对茶马道沿线的光影捕捉是一种意识流的、隐忍的、不动声色的讲述。丽世标配的图书馆和餐厅也坐落于此。但如果你想尝一杯标志性的丽世咖啡,还是要走上10分钟,转几个弯,去二期的龢院。这是建筑本身的限制和分工,其实倒也暗合了当年的风俗。大型的马队动辄二三十人以上,不得不分住在不同的驿站里,但频繁的走动构筑了街道古巷之间密切的生机和社区感。这是马帮之间的江湖,血性和交易都需要在这种氛围中完成。庭院中那张巨幅的骏马喷涂是茶马道系列的第一张,在之后的几年,这一系列的骏马喷涂出现在接下来所有茶马道系列的酒店和山居的角落,成为茶马道的标志之一。

丽江与香格里拉之间的高速公路通车让两地之间的车程几乎缩短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大部分的游客也不必再忍受省道上动辄堵塞的车队。但话说回来,省道沿途的风光依然让人留恋,尤其是沿着金沙江的那一段,当云海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确实会降低车速,但那种攀上山头直入云端的感觉依然会让人心跳加快。我的司机错过了进入三谷水的岔口。我们得从一个丝毫不起眼的小山路拐下去,兜兜转转了20分钟,才渐渐地接近沿着山势匍匐至金沙江边的小村落。这里曾经有过开发旅行的尝试,抬头还可以看到半山腰里探出森林的一截玻璃栈道。但是直到丽世把山居开在了村里最高的山头,村子里除了跨在瀑布之上的一座凉亭之外,再没有其他的旅行设施或者商业体了。

与马帮时代正好相反,他们曾经短暂停留的驿站——如今的酒店——成了带着我们去往未竟之地的重要凭持。山居其实更像是酒店的“派出机构”,维系着酒店的标准和风格,但可能规模更小、更简约、更易操作,并且落地在不易抵达的地方。

我住在16号房,即顶楼的角房,有可以摆下一座迷你沙发的阳台,可以直接望向坡下的老村,以及冬季里泛着青色的金沙江,还有对岸,偶尔挂在半山腰的云层。床的正对面,从茶榻的飘窗可以望向村落的另一个方向。丽世坚持每个山居依然要配有丽世咖啡和阅览室。一日三餐,我都要走下山头,穿过瀑布,经过村口那个小小的祠堂,迈进丽世咖啡的庭院。我的管家就像候鸟一样,在他负责的三个山居之间来回地走。他是经理、管家、茶艺师、厨师、DJ。他和驻店的阿姨一起给我准备早餐的九宫格,烤中午的面包,做晚上的腊肉火锅,也会冲到吧台那边做出几种花式咖啡。在必要的时候,他也需要亲自动手修缮老屋的屋顶,在临近瀑布的花园里做木工。你都不觉得这好像是一个公共空间的酒店,而像是进了他自家的屋子。夜深,在阅览室里烧着热茶,谈丽世和先锋音乐人Turkana Dusk打造的茶马道电音舞曲专辑,说那是他以后的目标之一。

麗世三谷水山居附近村落。

丽世山居的餐饮颇具纳西特色。

丽世山居传承和发扬了许多纳西族的特色文化。

丽世三谷水山居客房内。

几座山居几乎是同时落址开工建造的。在三谷水开张的那几天,石头城和吉北科的工程正在收尾,规模比三谷水还要小一些,但筹备的难度有增无减。即使只有6间望山望江的客房,石头城山居的配置依然“五脏俱全”。管家们知晓通向古村最高处的便捷路径,或者哪个农家的阿婆烧得一手上好的当地菜。山居其实更像是酒店反向生长出的枝蔓,会向新的地方生长。毕竟,茶马道从来就不止几条粗壮的干道,而是如同密织的叶蔓一样,连接附近所有的村落。

马帮时代正在过去。2009年,日本与韩国联合拍摄的那部著名的系列纪录片《茶马古道》的时候,新修缮的盘山公路和隧道正在飞速蔓延。汽车负担起主要的物流重任,马帮则退守到更远、更深的山区里。我在丙中洛深处看到的怒江河谷旁,仿佛是在悬崖正中凿开的一条细细的,仅供单人单马行走到古老羌寨里的古道,以及斜跨在怒江上面的、木板破损的铁索桥,更多是在满足外来人观赏和听故事的存在。法国作家康斯坦丁在云南创立的“溜达马帮”,更多走的是深度游览和豪华露营的路子。

但更多茶马道系列的酒店和山居也正在陆续开放。大理、香格里拉、普洱……或者将来,在任何茶马古道曾经蔓延的地方,有新的形式来呈现和纪念它。

Q&A

Q_如今的茶马古道有哪些新的特别之处?

A_曾经的茶马道是内地和边疆商贸互市的要道,也是马帮和商旅的冒险之路,充满跋涉与艰辛。今天的茶马道多了很多现代文明的舒适;这里是户外探险的天堂,也是亲密接触高原森林、湖泊、雪山、寺庙,深度体验藏传佛教、藏族、纳西和东巴文化的绝佳线路。我最爱茶马道的原因在于,它能把壮丽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宗教,以及多样的民族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

Q_如果有朋友来茶马古道旅行,你会建议他们去哪些地方呢?

A_哪里好吃?香格里拉的热巢酒吧(本地区最好的特调)、飞虎餐厅(地道的法式汉堡)。

景点推荐?奔子栏森林徒步(一片藏在高原森林里的轻奢秘境)。

传统与自然相融?宝山石头城:建在山巅的天空之城。

Q_在茶马古道丽世山居沿线,有哪个地方是值得再次造访的?

A_绝对是宝山石头城。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商贸重镇,如今是被时光遗忘的纳西古镇;这里的金沙江水有着天然的蒂芙尼蓝,连着长江中下游的重庆和上海;坐渡船开过太子关的时候,总会想起当年忽必烈率蒙古大军征服大理国的豪迈。在这里的每一天,时间都很慢,阳光都很温暖,好像穿越回了数百年前的马帮世界。

Q_在茶马古道丽世山居的生活中,是如何实现与自然、传统和谐相处的?

杨宇 丽江茶马道系列运营经理

A_在每一家茶马道丽世酒店或山居,我们80%以上的员工都来自本地;我们会教给本地员工专业的技能和管理培训,但同时让他们保持最淳朴的本性;我们的食材大都取自当地,我们深信本地和时令的味道才是最佳的美味;我们日常运营中基本杜绝了塑料制品;我们帮助所在社区销售手工艺品,开发体验线路为他们创造收入,和他们共同成长,但同时把商业对他们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降到最小。

Q_在与自然和传统文化相处的过程中,请分享一个发生在茶马古道上、令你印象最深且感动的瞬间。

A_白马雪山的傈僳族人世代以狩猎为生,是横断山脉区最优秀的猎人,天上飞的、地上走的都是他们曾经的猎物。为了保护滇金丝猴,傈僳族最优秀的猎手放下了珍爱的猎枪,成为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最忠诚的护林员。如今每天早晨都能看到这些曾经的猎手为保护金丝猴群奔波在白马雪山的密林里。

猜你喜欢
马帮松茸山居
《临夏日山居》
松茸,你了解吗
拯救濒危的松茸需多方合力
山居秋暝
壹品故事
高仕兴:云南普洱市马帮传统民族文化继承者
山居秋暝
姬松茸当松茸卖是不是售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