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设计实施中的“隐性密码”

2021-10-17 11:05张奕智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张奕智

摘 要 随着“学习任务群”越来越常态化,学习任务群的实施也慢慢陷入形式化、浅层化、非学科化的泥淖。为了回归正途,我们需要重回原点,溯本求源,破解学习任务群设计实施中的两类密码,一是宏观的、方向性的显性密码。二是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隐性密码。在具体的设计实施中隐性密码更为重要。笔者研究近五年全国中考题,从试题中发现可借鉴的四大“隐性密码”:真、新、活、整。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设计实施;隐性密码

随着“学习任务群”越来越常态化,学习任务群的实施也慢慢陷入形式化、浅层化、非学科化的泥淖之中。到底什么是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1]8。有专家认为“学习任务”的“任务” 须指向“学习”,“学习”也须紧扣“任务”,两者密不可分,彼此呼应。显而易见,落实好“学习”与“任务”及处理好这两者之间关系是学习任务群设计实施中的关键点。笔者把以上称为学习任务群的“显性密码”。显性密码是宏观的,方向性的。在具体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我们更需要破解学习与任务之间的“隐性密码”。隐性密码有具体化,可操作性的特点。任务出自于教者,但借助学习者学习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任务的设计、实施必须立足学习者,以学为核心,这是学习任务群的“隐性密码”。笔者研究近三年全国中考题,从试题中发现可借鉴的四大“隐性密码”。

密码一:“真”

创设真实情境就是将学生带入相应场景下的人、事、物中促发其真思,真看,真感受。创设真实情境能有效地克服形式化的弊端,促发学生真思真感受。创设的真实情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学校情境,即在熟悉的学校学习情境中,以学生身份,完成任务活动,如演讲赛、辩论赛、征文赛、校刊投稿、布置展板等;二是非学校情境,除学校之外的现实生活情境中,以学生或转化为其他身份,完成具有时代感、典型性的任务活动,如微电影制作、发布朋友圈、发布微信公众号讯息、发表钉钉消息、新闻记者招待会、旅行社广告宣传、抖音制作等等。

[例1]2020年浙江省舟山(嘉兴)中考卷题

文本材料(《剃刀匠》)原文略

为向建党百年献礼,校电视台摄制组拟把下面的小小说《剃刀匠》拍成微电影,邀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摄制组想作前期宣传,请你根据小说内容,用简洁的语言给这部电影写一个剧情介绍。(60字以内)

任务二:摄制组认为文中画线部分父亲言行的描写不够真实,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任务三:为帮助演员深入把握小说,请就文中“剃具”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任务四:摄制组对“谁是小说主人公”争论不休,对此话题你怎么看?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文章是一篇名為《剃头匠》的小小说,讲述了父亲为一家因烧伤而死去的三口人理发,儿子继承父亲的美德,为死去的新冠肺炎患者理发的故事,赞美了父子二人爱岗敬业,关爱生命,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文章写得精妙。围绕“剃刀”切入故事、插叙矛盾冲突、展开故事、最后收束故事。剃刀寄寓对父子高尚品质的赞美,也隐喻着对尊重生命和传承美德的褒扬。

此任务群创设校电视台摄制组情境,学生转化为摄制组工作人员。通过完成以摄制组说戏研戏为主任务驱动下的三个任务,深度理解探究小小说《剃刀》人物形象、文本内容和深刻内涵。

任务一,写剧情介绍,为了引导学生思索这篇小小说核心价值——矛盾冲突:父子两代人对是否继承剃头匠职业的不同看法。任务二,研读父亲言行刻画的真实性。父亲在赵巍接到医学院通知书的那天中午,特地办了一桌酒宴。“记得父亲当时喝醉了,一边喝酒,一边说,咱这手艺传男不传女,可惜到了我这一代要失传了。罪孽啊!”引导学生思考此情此景,人物描写是否符合父亲人物性格、身份、年龄、心境等诸多因素,深入地分析探究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合理性。任务三,谈论道具“剃具”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度解读。任务四,对“主人公”的争论,制造人为冲突,引导学生对文本主题开展多元解读。学生借助摄制组说戏研戏为真任务的载体,凭借为思维层递的阶梯,读写思悟析连动,串联成一个任务群,提升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密码二: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教师要有更开放的思维。打破时空壁垒,融通不同学科,善于搭设多种新型的助力支架。教师设计思路为多维导向,一是从学的角度,综合考虑学生的阅读动机、已知知识、阅读参与度和认知障碍多个维度;二是从教的角度上,将问题型活动转变为任务型活动,克服阅读“浅层化”,激活学生深度阅读。

[例2]2020年南京中考卷题

佳肴弗食,不知其旨;好书不品,不知其妙。下面是米豆和小轩所写读后感的提纲,你也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中选择一部,另选角度,写出你的读后感提纲。

【米豆的提纲】

《西游记》里猪八戒真逗。他被莲花洞的妖怪吊在梁上,竟然要它们给自己备办斋饭,还历数了蘑菇、竹笋等食材。他虽是个想象中的形象,却和现实中的不吃不欢的吃货差不多。

作者身边也许就有猪八戒这样的事人吧。作者应该是从他们身上得到灵感的。

原来,高超的想象力既需要有天马行空的思维,也需要有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悟。

【小轩的提纲】

《水浒传》中李逵和宋江、戴宗在琵琶亭吃饭,李逵用大碗筛酒。戴宗说他:“兄弟好村!”接着,李逵见他二人不喜鱼汤中的鱼,便从他们碗中捞鱼吃。这个“村”字真妙,写尽李逵的粗俗。

想来,作者喜欢观察和研究人的个性,也喜欢用最简洁的语言作精准的把握。

可见,刻画人物的语言的精准,来自对人物个性把握的精准。我想写好人物,就要好好把握人物的个性。

【你的提纲】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任务群设计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内容新,经典名著融通美食,学科化与非学科化融合,易于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从而乐于思考,主动探究经典名著中人物描写之精妙,理解中华美食文化内涵;讨论角度新,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开放度,有利于开启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归类思维,并掌握演绎方法;任务形式新,此任务群是思维导图、批注、读后感和仿句的混搭。命题者充分考量到学生的认知障碍,以“提纲示例”为支架,给学生思考的导向和范式,助力学生完成任务活动。教师上课亦可如此,发挥想象力,突破常规,设计出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探究”的任务群。

密码三:活

构建动态体系,实现思维表达共生。“学习任务群要从学生的所思所想出发,在学生的能思能想范围内,达到学生的应思应想。”[2]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群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动态学习体验的过程:所思所想——能思能想——应思应想。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获得思维力表达力的共生,甚至可获得精神意识的共生。

[例3](2020年浙江省湖州中考卷题)

下面是网上流传的关于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戏说”请针对《西游记》或《水浒传》的“戏说”,写一段评论性文字,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国:学的是韬略

西游:学的是皈依①

红楼:学的是叛逆

水滸:学的是造反

【注释】①皈依:原指佛教徒的入教仪式,后泛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织。

以问题情境为载体,评论网络戏说为任务驱动,引发学生对“戏说”深度思考,并阐述看法和理由。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首先需要通过阅读与鉴赏文本,然后由表及里地梳理与探究小说深层的思想内容,逐渐建构起自我阅读体验和生命感悟,最后用适恰的语言文字将自己看法及理由表达出来,与阅卷老师交流。在完成此任务过程中,学生呈现的思维轨迹,像一滴水落在纸上,慢慢晕散开来。与此同时,学生评论名著戏说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辩证的思维方式,也获得了精神意识的成长。

密码四:整

整合异质文本,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所谓异质文本,就是具有不同核心价值的不同文体的文本。语文的学习资源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异质文本。因此,任务群设计要兼顾各种异质文本,才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2020年南京中考卷、2019-2020年嘉兴舟山市两年的中考卷为例,它们大胆尝试整合多样的异质文本,由主题式大情境下设计出整套试题。由此可见,命题者们已关注到整合异质文本的重要性。这给一线教师如何整合异质文本设计与实施任务群做了很好的范例。

[例4]2019年嘉兴舟山市中考卷(原卷略)

此中考卷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研学情境,并在研学情境下依次设计“嘉兴印象”的情境、“嘉禾探寻”的情境、“烟雨抒怀”读书情境、“红船共读”名著的情境、“南湖追梦”的情境五个小情境,展开具体的研学活动,布置相应研学任务。每一个小情境下,设计聚焦性较强的任务活动。例如,“嘉禾探寻”的情境下,设计任务一是了解和探究鉴亭背景资料(鉴亭之铭并序》),任务二是浏览《南湖晚报》网页,思悟南湖精神,任务三是选择蕴含传统文化的标题,并说明理由。这三个任务活动整合了文言文、现代非文学类文本二个异质文本,整合了理解文意、探究建造鉴亭及命名的原因、阐述开头的妙处、探究语句深刻内涵、品析标题一系列语言活动,最终思维落点聚焦在思考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

2020年南京中考卷,创设“美食”话题情境下,依次设计了“写美食街对联”“取美食小屋名”“创美食菜单”“制美食星级评比表”“读古今美食文章”“编社区报(美丽餐)”“比读经典名著美食片段”“写作食趣”一系列任务活动。这些任务活动设计旨在最大可能的整合不同种类的异质文本。笔者认为此设计的亮点在于“整”字:打破时空壁垒,突破学科限制,图文并茂,联通实际生活与语文学习。这种整合可以促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在语文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全面发展。[1]41

全国中考卷不仅是评价导向,更是给课堂实践提供明确的教学导向和良好范例。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反思,我们才不会被形式化的外表所迷惑,拨开迷雾,识得学习任务群的真身。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不断寻求到破解“以学为核心”“为学而任务”的要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任务生态系统,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能力和提升素养,真正实现学科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宁.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J].语文建设,2019(01):7.

[作者通联:江苏太仓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基本课型及教学模式建构
浅论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高效教学
实验版与2017年版普高语文课标对比分析
“杜甫夔州心境”学习项目组教学研究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项目学习初探
植入红色基因 培育英雄情怀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几点忧思与期盼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