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芬
摘要:课堂练笔实践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解决学生作文下笔困难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其让学生在日常的小练笔中以点滴的短写作积累经验,有效消除了学生在作文实践中的畏惧感。而学生在小练笔中积累的经验以及信心将会成为学生写作的宝贵经验。由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广泛性与囊括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的方式是进行课堂小练笔的最佳形式。在随文练笔过程中,学生以对文章阅读文本的研究,进行仿写、缩写、改写等的写作练笔实践,有效锻炼了其写作的能力与信心。教师在学生随文练笔的实践开展中,要做好练笔与文本阅读的链接,为学生设计有益的练笔实践形式,发掘文本练笔实践的更多可能性,以练笔实践的发展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练笔;策略初探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1-029
课堂练笔实践是小学语文教师开发的一种锻炼学生写作基础能力的教学方式,其可以存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个板块,但又由于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其最多出现以及适宜结合的教学内容非阅读教学莫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依靠文本的便利条件,为学生进行各种文本练笔,有效提升了学生练笔实践的丰富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练笔实践与文本阅读的结合性,开发文本阅读更多的练笔实践可能性与机会,提升随文练笔的效果。
一、利用学生造句比赛进行随文练笔
在阅读文本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许多精彩的的句子,这些句子有许多学生值得学习的地方,教师可以对阅读文本中经典例句的讲解,为学生安排类似的造句实践,提升学生基础的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总是从句子到段落再到文章,句子作为写作实践中相对较小一级的单位,是学生从事长文本写作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经典例句,安排学生造句比赛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对其他各个同学造出的句子进行评判排名,有利于激发其积极进行造句实践,提升其活力与动力。
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观潮》一课的随文练笔实践为例。教师根据文本倒數第二段中对钱塘江大潮袭来时的声音、形态、气势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了作者在其中运用到的比喻、拟人、夸张的写作手法。在对该例句分析完毕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其在多媒体视频中展现的观潮的视频进行描写潮水的练笔实践。在学生练笔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分别对自己的练笔实践进行了阅读分享,并让其它学生进行评判,选出了最佳潮水描写奖。
二、利用文本故事缩写进行随文练笔
总结复述在学生写作中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其普遍运用于故事描写、人物话语转述等过程,教师在进行语文随堂练笔的过程中,要将对学生总结复述的能力作为重要的练笔实践方式。在进行关于总结复述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利用对文本故事的总结缩写实践,将学生的缩写内容限定字数,让其在规定字数内将文本故事进行完整的复写。这种随文练笔的方式可以广泛运用于故事性文本阅读中,对其中学生缩写字数的限制,教师应该力求让学生在最少的字数内,复写完整的文本故事。
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中《猎人海力布》一课的故事文本复写随笔练习为例。这一课的阅读文本具有充分的故事性,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进行《猎人海力布》一课的文本复写,让学生在最短的字数内,将《猎人海力布》一文的故事完整复写出来。教师在对学生的复写文本进行审阅后,必须要在下一节课中对学生复写的问题进行指正,提升学生总结复述的能力,不能只写不改。
三、利用阅读文本进行环境仿写
环境描写能力对许多小学生来说都是急需提高的写作能力,一是因为学生对环境的观察能力不足,难以完整细腻的还原环境;二是因为学生不懂环境描写的作用大多都是为了抒情,导致写作情感与环境描写缺乏结合性。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古诗词阅读文本中的环境仿写实践提升学生的环境写作能力。在古诗词阅读中,诗人创造出了与其思想感情相配合的环境,学生对诗人描写的场景进行还原,非常有利于提高环境描写的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的环境仿写实践为例。教师在该古诗的教学中,先是让学生进行文本翻译的的实践积累,在学生能够理解古诗意义后,教师让学生开展了以古诗场景为基础的仿写实践,学生根据作者的描写对古诗中的场景进行细致的描写,有利于提升其环境描写的能力。在学生仿写随笔练习完成后,教师随机挑选了学生对其文本进行展示阅读,并由其它学生对该生的文本仿写内容进行“挑刺”,进一步提升了环境仿写练笔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随笔练习对提高学生写作基础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果的实践方式,教师要在文本阅读等多个语文教学板块中融入练笔实践教学,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开展相应的练笔形式,提升学生环境描写能力、缩写能力等方面的写作能力。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练笔实践中,要负起责任,密切关注练笔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提升练笔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广云. 随文练笔,让小学语文写作“丰满”起来[J].教书育人,2019(22).
[2] 秦娟. 随文练笔 构建小学语文“语用”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