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周玲
摘要:幼儿园时期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综合素养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作用。幼儿园和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幼儿学习能力差异,制定出生动多元的游戏教学活动策略,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综合素养,培养出新时期需要的素质人才。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教学;作用;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43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于幼儿的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充分利用游戏教学的优势,可以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活动游戏的参与度,更好地与外界接触,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有益于幼儿日后的成长发展。因此,幼儿园要制订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利用多元化的游戏,针对性格不同的幼儿,培养不同的兴趣优势,利用创新型的游戏教学,帮助幼儿培养优秀的品格、习惯等,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游戏教学提高幼儿积极性的作用
(一)对幼儿具有启蒙作用,降低幼儿的抵触心理
开展游戏教学对幼儿具有启蒙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入园后见到的第一位老师,但是大多数的幼儿对于新老师还是有些陌生和抵触,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通过一些游戏活动的交流方式,在游戏中可以使幼儿降低紧张感和抵触心理,能够让幼儿更加信任教师,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的乐趣,接触到更多的小朋友,更好地适应新的幼儿园生活。另外,教育幼儿就像培育一株小树苗,既需要浇灌健康的水,又需要施合适的肥,只有这样,幼儿才能长成长为参天大树,游戏化教育就像小幼苗所需的适量水和肥料,要不断地给予幼儿成长的适量的水和肥料,用适合幼儿成长发展的方式,才能更好地让幼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二)颠覆传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将幼儿固定在课堂之上,将知识强行的灌输给孩子,在孩子还未对学习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有清楚的认知时,就已经被牢牢的框在了填鸭式的教学环境当中。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以游戏的方式带领幼儿走进学习,让孩子以快乐为开端,循序渐进的进入到学习当中,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教学的影响,从而在身心上得到不断的发展。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会让孩童以更加快乐的心情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愿意参与游戏,更加愿意在游戏中获取知识。而不再是被压抑着学习。并且通过游戏所创造的情境,能够发挥出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可以不断的丰富游戏教学内容,使幼儿时刻都保持对游戏学习的热情。
二、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有效途径策略
(一)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对幼儿进行知识讲解主要是以图片和口头讲解为主,教师让幼儿排排坐不许说话,只许听教师讲解。但是幼儿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一节课下来往往学习不到多少知识。另外,幼儿对教师的言情动作等也会不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幼儿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效果也很难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在了解幼儿性格特点、年龄特征等的基础之上,创建一些能够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的游戏环境,这样才能让幼儿学中玩、玩中学,并且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的每一句讲解都对幼儿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天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一款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游戏中,教师设定如下情景:一只母鸡孵化出五只小鸡,然后母鸡妈妈带着小鸡在教室中玩耍,突然有一只老鹰趁鸡妈妈不备,一下子抓走了一只小鸡。接着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还剩下几只小鸡?”然后教师再创建情景:狡猾的老鹰趁着鸡妈妈外出,又抓到了一只小鸡。教师同样引导孩子们思考“还剩下几只小鸡?”通过这样游戏氛围的创建,幼儿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也会提升,课堂参与性和求知欲望也会上升。
(二)利用多媒体开展家园合作实践教育活动
幼儿园及教师主动加强与家长紧密沟通,实时了解掌握幼儿的心理情绪变化和学习情况。利用多媒体开展家园合作实践教育活动,有效促进中班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家园紧密沟通及亲子关系,实现良好教学实效。比如,幼儿园举办全园范围的“寻找最阳光宝宝”多媒体互动活动,促进幼儿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养成,更好地实现幼儿园家园合作成效。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们,将在家时为幼儿录制的生活片段及在幼儿园内的学习生活情境,通过多媒体设施播放出來,以最终选出“最阳光宝宝”人选,具体以茶话餐会的形式展开互动评选。只见幼儿们怀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与家长们一起观看多媒体视频。而从幼儿园领导、幼儿教师、家长们以及幼儿们中间总计选出4位评审人员进行最终评审活动。最终历经两个小时的播放评比,选出了“最文明宝宝”,幼儿教师亲自为其戴上“最文明宝宝”的锦带,并且颁发了荣誉证书,现场的家长及幼儿们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对于促进中班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具有极大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还提出幼儿和妈妈们进行角色互换游戏,就是让他们当“妈妈”,妈妈们扮演“幼儿”。这样能让幼儿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妈妈的辛苦劳累和伟大无私的爱,从内心深处种下感恩的种子,感恩一切帮助爱护自己的人们。
(三)以幼儿为主体,鼓励自主参与
新课改认为,无论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工作或任何一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应充分尊重“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同时鼓励他们自主接受教育。因此,即便是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尚不具备良好知识辨别能力的幼儿,也必须秉承这一原则。尤其是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考虑到“幼儿只有在真正的主动参与状态下才能完全感受游戏化学习的独特魅力并探究知识”,更要加强对其主体地位的尊重并鼓励他们自主参与、自主感受。但是,在现阶段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理念的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完全尊重幼儿在游戏化学习模式下的主体地位,往往不仅凭借自己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在不考虑幼儿实际需要、兴趣和能力的基础上组织游戏,还会过多地参与幼儿的游戏,给予他们关于“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完成游戏”等指导,甚至直接将其可能在游戏中探寻到的知识告诉给幼儿。这样一来,幼儿的游戏乐趣被削弱,他们必然会逐渐丧失参与欲望。幼儿教师要想在学前教育工作中规避这一问题、真正发挥游戏教学的效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更好地成长,就必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根据其真实需要设计游戏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主参与,在保证安全和纪律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让幼儿自主感受、独立探索。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游戏教育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创新性、主动性等,能够在幼儿玩耍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度,提高幼儿对于一些活动游戏的专注度,更有助于幼儿的日常发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晓琴.幼儿园游戏教学的作用及途径探索[J].名师在线,2020(16):58-59.
[2]周晓艳.幼儿园游戏教学的作用及途径探索[J].考试周刊,2019(84):191.
[3]刘晋,孙亚晶.幼儿园游戏教学的作用和途径探索[J].时代教育,2018(0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