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2021-10-16 20:12崔万响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4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小学科学能力培养

崔万响

摘要:创造性思维主要以新发明、新创造、科学改进成果为主,小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科学学科教师不能将学生的天性抹杀,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故此,文章将围绕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对策展开以下分析,以期为小学科学任课教师提供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389

创造性思维作为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人们可以根据自己想法去创造的探究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根本原因是解决问题常常只需要运用科学方面的实验技能,然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新观念等,往往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科学的进步发展。

一、基于科学观察方法,强化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对事物展开观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根本原因,即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感知活动,这是认识世界、感悟知识的开始,也是强化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了解观察目的与观察人物,教授学生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才能使学生对事物进行深入观察,强化学生直觉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小学科学任课教师以《花、果实和种子》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花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对花进行直观观察,发现多数学生可以准确说出花的名字、花的香气、花的颜色、花瓣数量、花盛开过程中的形态等,但是学生对于花的结构特点并不十分了解。基于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依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对花展开层层剖析的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教学片段:

教师:(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认知规律等方面入手,为学生精心创设教学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意识处于活跃状态。)同学们通过你对这盆花的观察,你发现花瓣是由什么托住的呢?

学生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花的整体进行直观观察,了解花的基本构造。)托住花瓣的好像一只“手”,就将花瓣轻轻地托了起来。

教师:我们将这只“手”叫作萼片,请同学们继续思考,花瓣里面到底有什么呢?

学生1:(教师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纷纷对花瓣里面进行观察。)花瓣里面有花蕊!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花蕊是不是都一样呢?

学生1:我认为都差不多!

学生2:我认为不一样!因为花的品种不一样,所以花蕊也不一样!

……

教师:(教师在学生争论不休时,将为学生准备的另一盆花拿出来,引导学生利用比较观察的方式,对两盆不一样的花进行观察。)

学生1:花蕊不一样,你看这盆花,花蕊就是由心皮形成的。

学生2:两盆花并不一样,这一盆花的花蕊就有花丝、花粉。

教师:我们将由心皮形成的花蕊叫作雌蕊,把有花丝、花粉的花蕊称之为雄蕊。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從科学的观察方法入手,引导学生依照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式,使学生逐步了解花的结构,克服学生的认知障碍,强化学生的直觉思维意识,为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奠定良好基础。

二、构建趣味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兴趣作为个人力求认知某种事物或者某种活动的心理意识倾向,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兴趣常常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有着密切关联性。通过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自觉地展开对知识的探索与应用。为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需求,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构建趣味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让学生获得原有相对较为浅层的间接兴趣,使其不断发展成比较稳定的科学志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小学科学任课教师以《运动与摩擦力》一课为例,教师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需求,为学生创造趣味性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激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想与做中,触发自身的创造意识,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

教学片段:

教师:(教师向学生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你们知道老师最关心你们什么吗?

学生1:当然是成绩!

学生2:还有学习!

学生3:我们的身体!

……

教师:错、错、错!我最关心你们的就是“玩”!请同学们认真看我接下来的举动,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随后,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气球拿出来,并将气球在身上摩擦,使气球产生摩擦力,把气球放在身体的右侧,让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1:哇!气球就在那挂着,都不下来了!

学生2:气球在老师身体的右侧,为什么它掉不下来呢?

教师:接下来我也将这个神奇的气球发给你们,让你们也来玩一玩,感受一下这个神奇的气球!

(同学们纷纷效仿着教师刚才的操作步骤,气球就像粘了胶水一样,粘在了自己的身上,使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得到良好激发,对这个现象进行深入探索。)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粘气球活动中,学习兴趣、探索欲望进一步提升,组织学生对粘气球现象展开不断探索,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认知,从科学的观察方法入手,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创设趣味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良好激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龚晓伟.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新智慧,2021(01):123-124.

[2]王丹丹. 研学型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小学科学能力培养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