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2021-10-16 20:29蒙雍香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吟诵古诗词高中语文

蒙雍香

【摘 要】本文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研究对象,论述吟诵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以音乐为辅、关注诗词的文学性、诵读与想象结合、反复吟诵等做法,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现突破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 吟诵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101-02

中国古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可以让学生受到文化熏陶和审美教育,促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品位均衡发展。但是,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结晶,许多古诗词意蕴深远,学生难以理解。而吟诵是一种传统而实用的诗词学习方法,其有助于学生对诗意、诗情的理解,成为诗词教学中最受欢迎的教学手段。

一、吟诵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吟诵,是中国古诗词特有的诵读方式。中国古诗词不仅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而且句式错落有致,非常重视节奏美、韵律美。古诗词最初主要是以音乐的形式存在,所以宋代有“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的说法。许多古诗词不仅通过生动的文字营造了引人入胜的情景,而且将语言的美发挥到了极致。如宋代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大都语言清新明快,灵动有致,充满美感;而辛弃疾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读起来抑扬顿挫,能产生铿锵悦耳的美感。诵可知意,吟可悟情。吟诵是一种非常符合古诗词声律特点、最能体现古诗词美感的形式。吟诵,也是古人最常用、惯用的诗词学习方法。吟诵古诗词,可以让人对诗词意境产生美好的想象,让人在美好的意境中流连忘返,深刻感受诗词的韵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读得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诗词的奥妙。在学习、记忆和欣赏古诗词时,沿用古人的学习方式,吟诵诗词,能在吟诵中获得深刻的理解和美的享受。

随着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也越来越值得探讨。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古诗词,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家名篇。吟诵,从“读”开始,了解诗词创作规则、语用技巧;由“吟”生情,知情入意,能够促使学生心口相应、心神合一,深入古诗词内核,汲取前人智慧,丰富审美体验,体会古诗词情趣,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和教育,真正体会古诗词的言中之意和诗外之言。

二、吟诵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以音乐为辅,创设古诗词吟诵意境

现代教育教学实践充分证明,适宜、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可以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直接影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氛围枯燥,是古诗词教学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如许多教师直接用讲解的方式去吟诵、分析古诗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体会到古诗词的内涵和美感。古诗词与音乐、歌舞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其本身就具有音乐性。在古诗词教学中,借助音乐创设适宜诵读的环境,营造诵读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吟诵热情,让学生有想读的冲动,促使学生在吟诵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时,这是一首怀古诗,诗歌语言凝练,情感悲怆,风格沉郁,“怨”是诗眼。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开口吟诵诗歌且能读出诗歌的感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和这首古诗意境相符的背景音乐,如扬琴独奏曲《昭君怨》、琵琶曲《昭君出塞》等,借助音乐给学生的感官带来直接冲击,激发学生的吟诵热情,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诵读诗歌,学生不仅愿意读,而且很容易感受和体会“分明怨恨曲中论”中“怨”的深层含义。

(二)关注诗词的文学性,解读语用规则

在古诗词教学中,吟诵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方法,许多人对吟诵也非常熟悉。在这种最基础的教学方法回归语文课堂后,不少教师都对古诗词吟诵是该关注诗词的文学性还是诗词的音乐性存在争议。从文学的角度来讲,诗词是古典文学的代表,诗词的价值和属性,首先是以文本的形式存在的。在诗词诵读中,即便是采用吟诵这种介于读、唱之间的朗读方式,也要先关注诗词的文学性。诗词的文学性,在诗词语言的平仄、押韵、停顿、节奏方面体现得非常明显。在诗词吟诵中,教师要让学生从“读”开始,根据诗词的语言节奏来决定是采取读的方式还是唱的方式去吟诵诗词,再从文学的视角解读汉语的语言规则、声律之美,让学生牢固掌握诗词的格律,进而为吟诵诗词、读准诗词节奏、自主诵读打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时,这首词写了杭州繁华的都市生活及民众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吟诵这首词时,鉴于词中描写了多种明暗交叉的景物,写景视角大开大阖,笔法波澜起伏,而且随着景色变换,词的文字在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上也与之相呼应。因此,在吟诵时,教师要先让学生结合注释,掌握词的平仄、韵脚、停顿,了解词的格律;再通过语调、节奏变化读出优雅的语言和审美的激情。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一句,开头要读出惊喜感叹之气,并且“繁华”属上扬下顿,为下文蓄势;读到“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时,要读得婉转清丽,读出作者的赞赏、喜爱之情;在读到那些有象征意味的词如“怒涛”“霜雪”“天堑”时,要铿锵有力,吐字清晰,读出大江大河奔騰而来的雷霆之势,让听者闻之动情。这样在吟诵时,通过曲调变化体现诗词的情感流动,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诗词世界,充分体会古诗词独有的艺术美。

(三)诵读与想象结合,让学生知情入境

中国传统古诗词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主要是因为古诗词在意象氛围渲染、表现手法和炼字方面都非常讲究,许多古诗词意境深远、文字优美,读起来令人唇齿留香。在学习古诗词时,吟诵能促使人进入诗词意境,达到心神合一,比死记硬背古诗词效果要好。吟诵是会情悟意、知意入境的重要途径。在诵读古诗词时,让学生且读且吟,以音引路,在吟诵的基础上揣摩古诗词的意象,想象古诗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的情感与声情、诗人生命融为一体,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在古诗词吟诵中,教师要借助问题、故事、字词分析开启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从“吟”入手,由“诵”生情,体会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在学习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吟唱诗歌,感受诗歌的音律美,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接着,利用故事、文化典故铺陈、点染,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意境:在中国历史上,唐明皇李隆基可以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君主,他通过政变夺取政权,开创了“开元盛世”,在位时发生了“安史之乱”;他多才多艺,在音乐、书法方面都有着深厚的造诣,后期却沉溺声色,娶了儿媳杨玉环。关于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为二人深掬一把同情泪,许多人认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不过是借二人的故事抒发自己失意的情怀,李杨两人的爱情其实并不值得称赞,那么李商隐在其诗作《马嵬·其二》中对李杨二人的爱情持什么态度呢?最后,让学生吟诵诗歌,诵至情深,结合诗歌中出现的经典意象,如虎旅、宵柝、鸡人报晓、六军、马、七夕、牵牛,想象诗歌的意境,促使学生的情感和生命与诗人的情感和生命融为一体,进而对诗外之音有所领会。

(四)反复吟诵,感受古诗词的内在情感

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让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学修养。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都与现代文有着显著的不同,许多古诗词不仅文字晦涩难懂,情感也非常隐秘。这也就加大了诗词学习的难度,以致许多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读,是加强文学修养的根本路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强调了“读”的重要性。高中生正处于记忆力较好的一个时期,在古诗词学习中,让学生反复吟诵、熟读诗词,他们自然而然可以发现诗词曲调、语气和情感的变化,进而自悟其意,将古诗词吟诵常识和技巧内化于心,体会作者情感、诗词的景语情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让学生通过吟诵体会诗词的情感流动方向,发掘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

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时,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伤时念旧的心情,虽然表面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是它有一个显著的艺术特点,那就是“入眼之物,皆著我之色彩”。无论是天气、节日,还是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都是词人愁苦心情的寄托。“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句更是神来之笔,它不仅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境界,还写出了作者深秋怀人的悲情—— 重阳佳节,佳人独立西风之中,与瘦菊相看无言,其中哀愁,无人可说。仅此一句,就如司空图所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同样,从这一句,读者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思念远人时简直是愁肠百转、度日如年。这与作者前面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时的情感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教師可以让学生反复吟诵,并且明确吟诵时应该停顿、重音、延长的部分,让学生通过吟诵走进词人的情感世界,看哪些景物使作者内心掀起了情感波澜,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以及情感的变化,品味词作所描述的凄凉滋味,与作者进行跨时空的交流,直至有更多的收获。

综上所述,吟诵是学习古诗词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吟诵,可以使诗词这种古老的文字发出崭新的声音。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吟诵诗词,促使他们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涵咏、在读中积累,最终将古诗词知识和智慧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温佩佩.高中语文古诗词语言教学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5.

[2]王宇.论传统吟诵法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3]王立荣.小学语文课堂古诗文吟诵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7(7).

[4]徐静.小学语文课堂古诗文吟诵初探[J].新课程(上),2017(1).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吟诵古诗词高中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猜诗词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