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霞
(厦门市中医院,福建 厦门361009)
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目前,临床上对它的治疗主要是采取静脉溶栓,如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其最终的预后效果除了治疗本身外,还同临床护理干预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1-2]。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就综合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作用影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以便更好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次研究中的116例随机抽选患者均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且均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年龄均在44-80岁范围内。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常规组50例患者,干预组66例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详细情况见表1。
纳入标准:(1)患者确诊为急性脑梗死;(2)患者均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3)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溶栓相关禁忌证;(2)存在肝、肾等其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3)患者不配合护理。
两组患者均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
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辅助患者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告知家属溶栓相关情况,静脉输液护理等。
干预组予以综合护理。具体为:
(1)基础护理,即对患者进行实时生命体征监测,密切关注其变化情况,并严格实施并发症相关预防护理。严格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做好吸氧等辅助支持治疗。严格控制探视人数,保证病房安静。
(2)心理护理,应多与患者沟通,注意交流期间的语言抚慰和情感关怀,保持耐心、友好、亲切、细致的护理服务态度,拉近护患关系,帮助患者保持平和、乐观、轻松、积极的治疗心态。
(3)饮食护理,应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和饮食习惯等指导调整其饮食结构,在保证饮食低脂、低盐、高蛋白的同时确保其营养均衡。
(4)康复护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身体状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护理,加强督促方案实施,并强化康复后期的随访调查。
1.3.1 临床评分(1)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量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估,轻度卒中<4分,中度卒中5-15分,重度卒中>15分。(2)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对患者进行生活能力评估,完全不能自理<20分,小部分自理20-40分,大部分自理40-60分,基本自理>60分。
1.3.2 临床疗效 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恢复状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基本或显著改善,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为显效;患者神经功能有所改善,日常生活大部分能够自理为有效;患者神经功能无改善,日常生活小部分自理或不能自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100%。
1.3.3 临床满意度 通过满意度问卷(自制)进行患者满意度的调查,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病例]×100%。
本次结果均由SPSS22.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数据处理。±s表述计量资料,行t检验;n(%)表述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比较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基本资料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常规组干预组χ2/t值P值例数(n)50 66男28 33女22 33平均年龄(岁)66.0±4.8 66.4±4.7 0.448 0.655性别0.411 0.522
如表2所示,两组干预后的NIHSS评分、ADL评分相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改善,且干预组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的各项临床量表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的各项临床量表评分对比(±s,分)
注:常规组干预前后比较,tNIHSS=18.221,P<0.001,tADL=5.146,P<0.001;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tNIHSS=50.904,P<0.001,tADL=22.992,P<0.001。两组干预后评分对比,tNIHSS=33.623,P<0.001,tADL=21.311,P=<0.001,
组别常规组干预组例数(n)50 66干预前15.3±1.0 15.6±1.1干预后12.0±0.8 5.4±1.2干预前53.8±9.3 53.2±9.5干预后61.7±5.6 85.0±6.0 NIHSS ADL
如表3所示,经过护理,干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n(%)]
经过随访统计,常规组50例患者中19例为非常满意,20例为满意,11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78.0%(39/50);干预组66例患者中38例为非常满意,24例为满意,4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3.9%(62/66)。干预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0;P=0.011)。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类脑血管类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主要指的是患者脑部动脉因粥样硬化、血栓等造成管腔狭窄、堵塞,导致脑部供血出现急性、局灶性不足,进而使得脑组织出现软化、坏死等[3]。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rt-PA静脉溶栓疗法属于超早期溶栓治疗,也是目前被国内外临床界认可的最为有效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4]。但由于该疾病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危害严重,再加其死亡、致残率均极高[5],因而需要加强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以便更好地确保临床治疗预后的效果。
综合护理是基于常规护理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临床护理干预服务模式,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将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流程、环节、内容等综合化、全面化、专业化,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了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有效、科学的干预辅助和护理服务,有助于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的提高[6-7]。
本次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在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患者,其NIHSS评分显著下降,且低于常规护理患者;ADL评分明显上升,高于常规护理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到了97.0%,护理总满意度为93.9%,也均高于常规护理患者(82.0%,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在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能力和质量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应当予以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