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婧
摘要: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包含的主题内容较多,所涉及的思想文化特点也具有较为显著的民族特色。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指导工作中,通过引用古代经典文学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在当前的课程理论内容学习中的文学资源,另一方面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内涵与思想价值观念等。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由于部分教师没有重视教学资源的拓展,使得整体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并且缺乏思想深度与情感内涵。对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重视古代经典文学所具有的教学作用,使学生在丰富的文学素材熏陶下,可以获得较好的思维成长和文学素养成长等。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代经典文学;教学
一、引言
部分初中学校在语文课程内容上,较为缺乏拓展性的内容引入,总体上的教学工作较为强调理论知识灌输的严肃性。不同国家、民族与地区的文学体系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性,单从课程理论内容的构成上进行教学工作,难以使学生建立较好的文化观念与文学素养。古代经典文学在国内的文学体系中所具备的文化特点是较好的教学切入点之一,同时能够通过文化上的渗透,拓展学生语文学习和文学素养的培养途径。文学艺术属于“语言技巧”高度使用的集合体,将其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导入,对于学生的文化观念、语言观念以及应用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结合古代经典文学体系及其文学艺术的特点的基础上,对其教学工作的展开进行了不同角度分析。
二、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文学艺术也可理解为语言文字上的艺术,通过书面上的語言展示与艺术构造,使人在阅读作品的同时,品味其语言文字的应用魅力。初中语文课程在目前的教学目标制定上,不仅强调过硬的文字理解能力,还较为重视跨文化观念的建立。古代经典文学与语文课程的相互渗透,其教学工作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类存在一定差异,在学生的跨文化观念、文学素养与品读技巧上也具有明确要求,即学生在掌握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基础上,对其应用表达以及蕴含的文化特点等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解。文学作品的种类较多,在初中语文教育工作中的导入也存在一定差异性,主要原因在于国家文化、文学体系、地区文化上具有不同历史背景、社会发展历程以及宗教信仰等。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而言,文学知识的导入能够引导学生根据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艺术特点等,理解该国家语言、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逻辑方式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等。[1]
三、相关教学思路与对策
(一)精读环节引入古代经典文学作品
在该环节的文学知识导入工作中,可根据教学工作的开展阶段记进行导入。通常情况下,在前期的初中语文学习中主要以文章导入进行学习,同时对文章写作方法等内容进行初步理解。经过初期的基础性学习,学生开始接触更多类型的文章内容,该阶段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精读课程中通常涉及大量类型的文章与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等,由于在初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以基础建立为目的进行课程内容学习。在该阶段的文学知识导入中需要避免内容过深、晦涩难懂的作品,可结合历史上相对著名的文学作品名称或者故事进行导入,避免学生在枯燥的精度课程中缺乏较好的投入,同时还能够以为作品熏陶的方式进行学生文化观念上的教育。比如:在学生的前期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教师可从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李清照、李白、杜甫等古代经典文学的代表人物上进行导入,如儒家经典文化中的内容导入。在介绍文学名家的基础上,对其名人轶事进行导入,使以往的精读课程能够通过文学相关知识的引入,“今之世取人也,每务其多学而舍其偏技,非良术也。兵家所利,随其长短而用之也。”就是《春秋》中公山羊传的一段经典论述,通过该方面的知识导入,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增强学习内容的吸引力。[2]
(二)基于现代化引入古代经典文学作品
该环节的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多层次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分别从字面上、课外阅读上与教师指导上完成相关单元内容学习。古代文学知识能够在此过程中进行多种途径导入。比如在文学技法和文学内涵挖掘的过程中,选取基础性的文学作品,如《后汉书》、《汉书》、《史记》。该部门书目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衍生出的文化作品较多,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文学作品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从著名的文学作品上,了解古代经典文学的应用形式与现代化表现模式。与文学素养培育与文学思维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可选取国内现代改编的文学作品《易中天品三国》及其影视改编作品(三国演义),使学生从作品名句的听力分析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特点与情感变化等,使生硬地语言学习具有人文精神。
结语:相对于传统教材内容,文学知识的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较好地跨文化观念,同时在语言使用的灵活性上获得较大启发。因此,在当前的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构建较好的文学知识导入模式,通过教学内容上的拓展与合理应用,确保学生能够在当前的学习过程中,较好认识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精神文化内涵与艺术文化特点。
参考文献:
[1]高敏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7
[2]王齐.浅析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素读"的重要性[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