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婷
摘要:以当前所实行的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为基础,通过实际教学案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标,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设问策略,对英语文章的阅读前、阅读中以及阅读后展开深入的探究,确保学生能够拥有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深刻性的学习思维,确保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学生的思维品质共同提升。
关键词:思维品质;英语阅读教学;设问策略
引言:当前英语课程改革当中最为重要的精神要点就是:将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由传统的语言运用转变为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主要包括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文化品格。通过这几方面的培养,最终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对此本文将会结合英语阅读中的三大环节展开详细分析,为英语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一、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在高中阶段的所有学科当中是重要的一门学科,而随着英语教育的改革其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也越来越大。在由传统教育目标转变为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后,学生将会从多个方面得到提升,其中主要包括了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文化品格。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发展的条件;语言能力则为英语学科的基础;思维品质指的是学生能够在国际场合运用有深度、有逻辑、有层次的英文与他人进行沟通,这一点也是传统英文教学当中所忽视的一项。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而非简单的了解文字表面信息。通过设问的方式可以很好的让学生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进行对文章的探索,进而培养出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这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至关重要,是其将来快速适应社会的关键基础。
二、读前巧问,激活灵活性和敏捷性思维
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学生应该对文章进行分析、总结、辨别、评价、质疑等行为,之后这样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到文章的内在含义,当英语老师安排学生进行文章阅读前,可以利用analyze some special phenomena或 brainstorm,make predictions based on the questions and pictures等其他情境,引導学生能够进入到相应的英语语境当中,让学生对英语文章学习拥有更高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同时,还能让其思维变得更加灵活、敏捷。当教师在对译林版高中《英语》中的The School Life进行授课的时候,文章作者有这样一个问题:"What do you think about your school life?"通过该问题,学生能够在相应的英语教学情境下展开一系列的思考,同时,能够对整个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生活进行畅想,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学生们的思维将会更加广阔,更具有发散性。教师也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图片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文章主题,这样的创新模式可以激发出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1]。
三、阅读中进行追问,探究文章内涵
学生在进行思维活动时会具备逻辑程度以及抽象程度,这一程度就可以用思维的深刻性来代表,此外还包括了思维的难度及深度。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多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文章的阅读,在问题的催化下,学生将会更加注重文章当中的细节以及所包含的含义。进而培养出宽广的思维。但是当前阶段还有大部分教师都无法对文章做出有效的处理,通常都会通过让学生做判断题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大的缺点,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仅需要通过眼睛就可以进行做题,而大脑却没有完全利用起来,以至于自身的大脑思维完全机械化、被动化,在上课的时候大脑不会做出任何有益的思考。对此,英语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必须要结合文章提出一些具有意义的问题,例如说一些具有概括性、分析性的问题。以确保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深层意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意文章细节,结合细节来进行提问,以此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住文章所带来的知识。例如说,英语教师在使用译林版高中《英语》进行教学的时候,在讲述 The Olympic Games时,作者为了让学生进行想象,提出了 "When two people from different ages met, what did they talk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If you were posania, what questions would you ask?"这一问题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后作者又再次提问,“How many questions are mentioned in the inter-view?”由此可见,文章作者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对学生进行了引导,确保学生可以拥有更为丰富的想象力,很好的保障了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和广阔性[2]。
四、阅读后展开反问,强化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学生应具有批判性思维,这里的批判性指的是应用、积极、熟练、评估、综合的行为过程。在阅读文章之后,学生已经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及评价。通过思考发现文章中的内涵和言为之意。对文章当中存在疑惑的地方进行提问及讨论,并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写作风格进行探讨确认。通过学生之间不断的交流,学生将会拥有更高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创新能力。这会让学生自身获得巨大的提升。在高中《英语》译林版的Tomorrow’s world中,文章作者做出了以下提问:"If it were you, 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Tomorrow’s world?"除此之外,作者还布置名为debate的环节,要求学生之间以What are the disadvantages and advantages of Tomorrow’s world? 为题进行分组辩论,学生在经过辩论之后,将会对文章知识有着更深的了解及记忆,强化对文章知识点的掌握,对所发现的信息展开批判性的分析。在提出问题时,要求学生做出创造性的回答,同时做到融入自己的真实想法,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课堂,感知相应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通过作者的提问,学生们已经进行了广泛的思考,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节日的理解加上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下,学生已经能够结合自身想法以及文章主旨展开想象。除此之外,学生思维在得到有效扩展之后,还要求学生说出自己设立节日的合理解释。再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对节日的了解,利用创造性思维创新出更多的节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结束语
结合前文所述,英语教师要明白设问的实际意义,要将设问的作用发挥出来。通过设问来激发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渴望,具备学习的动力。在进行设问的时候,其问题不能太过于复杂,这会让学生感觉到厌烦;而问题又不能过于简单,以至于失去了设问含义。因此教师必须要合理搭配,以此提高英语学科的素养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助力学生实践学习效果的有效强化。
参考文献:
[1]史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8(9):116-117.
[2]徐宝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7(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