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摘要】目的:研讨微生物检验技术在疾病感染预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尿路感染患者90例,时间线在2018年1月—2021年1月,分为未采取微生物检验(对照组)与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观察组),2组均为n=45。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感染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免疫力下降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尿路感染患者,临床进行微生物检验技术,具有临床借鉴价值。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技术;疾病感染预防;应用效果;免疫力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188
患者在医院所受到的感染就为医院获得性感染,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住院,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并伴随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早期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导致一些患者在出院后才会有明显的感染症状出现,这种情况也被归纳于医院感染的范围。随着我国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发生滥用的情况逐渐增加,从而造成感染耐药菌株的情况越来越多,一旦发生感染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不利于预后恢复,对此,临床加强疾病感染预防,采用先进的生物检验技术,是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1]。本次通过对尿路感染患者的检验方法进行探讨,研究采取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效果,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尿路感染患者90例,时间线在2018年1月—2021年1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均为n=45。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25:20;年龄范围:20—76岁,平均年龄(52.86±3.76)岁;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26:19;年龄范围:21—75岁,平均年龄(52.17±3.29)岁。以上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比差异不大,(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未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组:采取微生物检验技术,首先,采用微生物形态学来检验菌株,应用药敏试验方法来预防和控制疾病,避免患者出现耐药菌, 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与安全性,在对患者检验过程中,利用诸如纸片法、试管稀释法等药敏释放的形式。试管稀释法的主要内容就是将抗菌药物最高稀释管作为终点,调整试管中合适的药物浓度,从而有效获取检验菌株需要的敏感度。纸片法可对菌株大小进行检验,有效分析对抑菌圈存在的情况,对药物的敏感度进行试验。具体如下:采用ATB 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来进行生化鉴定细菌,利用ID 32R 试纸来进行实验药物的敏感度。细菌在液体 (37°C) 中培养 12 小时,使用传统的纸扩散法。无菌吸出 200 μL 菌液,用火焰对 L 玻璃棒进行消毒,并在 TSA 培养基上均匀重复涂抹。 干燥后,在距离 1.5 厘米处使用对各种类型的抗菌剂敏感的纸片,将其置于培养基表面。将纸片培养在37℃ 的环境, 18 ~ 24 h 后取出,详细观察并记录抑菌圈的大小与直径。
1.3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感染严重程度。轻度感染:患者有轻微腰部疼痛;中度感染:患者有较明显的腰部疼痛,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重度感染:患者比以上症状更严重。
(2)分析两组免疫力下降情况。对患者机体免疫力情况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 (x±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表示,用x2檢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分析两组感染严重程度
观察组感染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分析两组免疫力下降情况
观察组免疫力下降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感染会使患者生病或使病情恶化。 医院感染可能在患者家属或医务人员不注意的情况下发生。 这不仅会增加医疗费用,还会使病情恶化,增加治疗难度,甚至导致死亡。就医院而言,工作量增加,病房周转率下降,医院运营成本增加。,对社会来说,会增加医疗和社会成本,影响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对疾病预防感染工作进行加强至关重要[2]。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快发展与成熟,介入性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技术等在临床广泛应用,且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不断升高,极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可利于医生准确诊断,发现感染原因,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感染计划,若在院内感染,医护人员可通过采取分型、分离培养等技术确鉴定病原菌, 此外深入研究对病原菌有效的抗生素,可利于医生全面掌握患者的感染情况,便于采取最好的控制措施来降低感染,并规避耐药菌的产生[3]。
本研究观察组感染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免疫力下降率低于对照组,这与张文梅[4]的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尿路感染患者,临床进行微生物检验技术,不仅能降低感染严重程度,还能改善免疫力,具有临床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夏一秀.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1):88-88.
[2]姜良飞. 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应用[J].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 000(004):286.
[3]冯杨.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及相关病患预防中的意义分析[J].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9):00116-00116.
[4]张文梅.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 000(007):P.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