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珂
摘要:在当今这个信息化发展时代,线下与线上深度互动融合将逐渐成为必然。该文对近年日语语言教育教学标准的综合评价体系针对学生"接受"(语言理解)、"产出"(语言表达)、"相互行为"三种类的学习实践活动,探索基于现在课程化的思政教学背景下,通过SPOC+TPD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学生学习"基础日语"这门课程的集中线上线下综合教学管理实践和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探讨了该课程思政背景下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与管理方法、内容、效果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师生双主体 spoc+tpd教学模式 基础日语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与价值
1.1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当今时代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在第14届(2016)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专题讲座中首次被提出。现在,各地高校已陆续开启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课程承载着思想政治,思想在课程中。"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且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来构建一种全员、全程、全课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于"课程",重点在于"思政"。因此,在"课程思政"在各大高校落实到过程中,不光要注重传统的思政教学,还要将其所相关的各类课程予以高度重视,不可忽视任何一方面,确保好好开发其中的教育元素。如此一来,就可以让思政相关课程教学从单调乏味,变得有趣生动,引人注意,让更多学生的道德素养与专业知识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与升华,从而让其学科知识与人文素养得到更大的发展。
1.2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
1.2.1体现育人本质。
高校在实行传统的学科教学管理过程中,各学科专任教师都要专注于将自己课本与脑海中的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传授给广大学生,课堂的互动局限在专业讨论的范围内,教师只授知识,不授道德素养。这极大的导致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出现分离,课堂上只教书不育人,高校的育人目标往往被忽略掉了。"课程思政"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限,它主张将思政理念灌输到高校各类课程中,通过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结合,来实现"在知识中传播价值,在价值中凝聚知识"的目标,很大程度地促进了协同育人的实现。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外语学科的特点,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将语言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实现高校课堂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达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既传播了文化知识,又体现了育人本质。
1.2.2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课程思政"从很大程度上说,可以让社会涌现出更多的具有高道德标准的年轻人,他们通常大都具有高道德政治素质,高专业水平的特点。并且教师要认真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与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党的基本理论基础研究和党的理论制度建设。重点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体系进行学习,准确深入阐述当代党的重大思想理论实践观点,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党的核心思想要义、精神实质,并且可以用当代党的最新思想理论实践成果深刻武装高校专业课堂与思政课堂,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好好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社会观,这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应该秉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卯足了劲的去好好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政思想与意识,从而培养学生道德思想更为高尚。
1.2.3加强学科之间交流。
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者及其悠远的历史,就现在而言,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我国社会大众的思想也越来越具体化,其社会分工水平也较之前相比日渐增高,分工合理程度也更为全面。而现在众所周知的各大高校也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了,其思政课程也相应而生。课程思政"通过开发了在各专业课里学生可以学习到的道德素养与道德理论知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高校学生的道德发展趋势,让高校发展趋势更为广阔,甚至可以提高社会的道德走向,让更好道德素质的学生融入社会发展中。
二、基于SPOC+TPD的教學模式概述
目前国内高校的SPOC教学案例,以在线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为主。基本教学流程如下:一是在线学习———学生自主观看在线视频预习课程、做练习和作业,教师批阅;二是课堂教学———教师回答学生问题,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依需做教学设计、授课。教学活动应以教师还是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一直是教育史上争论的话题。
与传统教育进行比较,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论普遍认为教师和学生同为主要教学活动要素,两者缺一不可,最需要优化的教学活动关系应该是学校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此教学模式整体课程可以划分为如下五大教学步骤:
第一部分步骤:课前预习SPOC———以学生们为主体的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自主通过校内软件,在线下载观看学校课程教学视频、预习学校课程相关资料、提交问题预习课程难点等,以有效保证学校课堂教学的具有针对性、高效性。
第二阶段步骤:开展课堂学习T第一阶段———以教师们为主体的"接受"学习引导活动。教师基于分析学生在SPOC课堂学习中的数据,分析检查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借助北京大学课堂慕课、超星泛雅、雨课堂、qq移动课堂等大型移动教育互联网教学平台,通过教师现场提问而学生现场思考、教师现场引导而学生现场解答、教师现场解说而学生深入理解等多种教学活动,促进广大学生对热点问题的深入思考、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
第三阶段步骤:开展课堂教学P第一阶段———以学生们为主体的"产出"主题学习展示活动。基于这种翻转式的课堂教学理念,以4~5人学习小组为合作单位定期展开课堂合作交流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课前针对日语课程的内容特点进行阅读说明、分析、拓展不同类型的课件进行设计,课堂上学习小组全体成员互相配合,逐一进行相关日语观点发表。
第四阶段步骤:开展课堂引导D第一阶段———以教师们为主体的"相互行为"课堂学习引导活动。线上在大学课堂慕课网络平台自由设置讨论区,线下在大课堂平台设置小组讨论活动时间,教师和学生平等自由参与小组设问、答题、辩论。通过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讨论和问题反馈,加深对教学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与独立思考,展开教学课程中的思政品德教育。
第五部分步骤:课后活动SPOC———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音乐活动。学生可以自主通过校内练习或者在线练习课后练习题、复习相关课程教学资料等,以逐步巩固所学课程内容,强化所学重点知识单词,促进句法等基础知识的消化吸收。
三、大学《基础日语》教学课程中以师生双主体的教学SPOC+TPD的教学模式设计实践
《基础日语》是日语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通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日语知识、技能以及进行国际跨不同文化领域交际的基本综合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深入了解日本国际社会和跨文化相关知识,使他们逐步养成对跨文化上的理解能力。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先进教学管理技术和教育手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深入进行教学,为高年级阶段日语学习打下厚实理论基础。同时还应在巩固理解日本有关社会、文化、文学等多方面基本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跨文化领域交流沟通能力、日语词汇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团队步调协作沟通能力等基本综合文化素养。
3.1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SPOC预习
运用大学课堂慕课、学习与沟通等教育平台,展开以广大学生自己为学习主体的课前SPOC教学预习,锻炼广大学生集体自主拓展学习综合能力,为提高后续学校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展开活动做快速性的预热,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可以要求每名学生课前一天自主预习完成三个预习任务:一是在线免费观看课程中的微课预习视频;二是在线提交文章阅读预习的重难点;三是在线提交数学课文预习思维活动导图,学习时间约2.5个学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在线阅读、预习每篇课文后,选出2~3句较难学生理解的日语经典句子,并对其内容进行汉语翻译、分析和日语解释,上传日语学习成果通知等平台。该课堂教学活动主要通过督促部分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让部分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出并理解一篇文章的具体表述,有利于帮助教师及时掌握了解学生课前预习语文情况和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同时可依据其需要来设计下一个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同时在线提交语文思维活动导图:要求全体学生每天自主在线阅读、预习一篇课文,将阅读课文中的主题、段落大意等绘制成思维导图,以便于更好的理解。
3.2以教师为主体的T阶段学习
T(综合思考)第一阶段主要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接受"专题学习实践活动。基于实际问题研究驱动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借助泛雅学习通、雨果微课堂、qq网微课堂等大型移动教育互联网教学平台,通过开展教师互动提问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教师互动引导来激发学生主动解答、教师现场解说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等多种教学活动,促进广大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深入思考、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要求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理解教师提问者的意图、积极主动回答教师提问。并且教师要以教学问题引导意识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词组如何搭配和联系文脉,加深对重点单词和基本句法的正确理解。同时要以重点问题解决意识作为驱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讨论日语预习中重难点上的问题,同时充分了解其他年级学生的重点问题解决意识和思考想法,进一步有效促进自我独立思考。
3.3以学生为主体的P阶段学习
P第一阶段活动是以学生学习为活动主体的"产出"综合学习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翻转教学课堂和完成任务教学驱动课堂教学的新理念,要求学生以4~5人学习小组为教学单位组织展开小组合作互动学习。各组织与学生课前教师协商工作分工,通过多种网络视频检索方式收集相关文献等交给教师,增加参与感。并且学生主动讲解句法技巧、美文日语美句案例分析、拓展日语知识方法介绍、课程教学思政等主要内容。展示活动形式主要有视频知识点互动讲解、提问问题竞猜、视频互动展示、情景剧角色扮演等。
3.4以教师为主体的D阶段学习
D(参与讨论)第一阶段活动是指以教师们为主体的"相互行为"课堂学习实践活动。在教师学习与沟通信息平台上还开设多个线上讨论区,线下每个课堂平均设置2~3学时的课堂讨论问答环节,教师和在校学生平等自由参与课堂设问、答题、辩论。通过热烈互动、和谐的专题讨论和意见反馈,加深对于新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与独立思考,同时也能起到对新课程教学思政的引导教育带动作用。由此使它达到了对培养和不断提升外国学生外语专业知识应用技能、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异国语言文化综合理解能力的重要作用。
四、SPOC+TPD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教学效果
SPOC+TPD教学模式的特点可归纳如下:一是活用SPOC、雨课堂、学习通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二是加强学习金字塔中的“主动学习”内容,重视师生双主体课堂教学。三是通过T(思考)、P(发表)、D(讨论)三大阶段的学习活动,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日语思辨、发表展示、跨文化交流、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和素养。
SPOC+TPD这种教学模式基本减少了必背单词、句法阅读讲解和口语背诵、课文详细章节解说等课堂教学活动,加强了学生自主参与预习、讨论、展示等多种线下课上线下主动结合学习教育活动。然而今后高校需要把握掌控不同课程教学难度和不同知识点的不同侧重、合理安排分配学习时间、了解我国学生的日语异质化学习需求等,进一步探索完善课程教学模式,为有效推进我国高校提升日语教学质量与教育效果不断进行探索。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与师生双主体的情况下运用SPOC+TPD的教学模式,在其三大不同阶段的日语学习实践活动中,在不断提升中国学生日语专业知识和理论技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对日语问题思辨、发表作品展示、跨领域文化交流、团队互调协作等多种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运用SPOC+TPD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已经能通过结合在线课外学习活动数据,相对客观地综合测评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另一方面也已经受到了绝大部分学生的普遍认可,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和开发潜能,提升在校学生的社会综合管理能力和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牟海涛.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J].山西青年,2016
[2]韩祥伟.基于师生协同发展为导向的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研究[J].理论观察,2014:174-175.
[3]潘园园.基于SPOC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以网络营销课程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7
[4]苏春;苏兰;.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建构——以《学前手工》课程为例[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121-123+132.
[5]焦晓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外语课堂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70-171.
本论文系2021年度郑州西亞斯学院教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21JGYB6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