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颖文 韩晓明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护理的效果。方法:于我院实施预防护理前后各随机抽取9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前)和观察组(实施后),对对照组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比两组感染率和满意度。结果: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非层流手术室、手术时间≥3h、手术室温度、有参观人员、切口长度≥10cm、留置引流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感染率21例(22.11%),满意度76例(80.00%)。观察组感染率6例(6.32%),满意度91例(95.79%)。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室出现切口感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手术时长、层流手术室、手术室温度、手术切口长度、参观人员、术后留置引流管以及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根据上述因素展开预防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改善患者满意度,更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手术室;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DOI】
前言
切口感染是手术患者常见并发症,患者感染后会影响术后康复,严重时发展为脓毒血症、切口疝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1]。近年来患者在手术室治疗期间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医患纠纷的重要缘由,受到医院高度重视[2]。由于手术治疗流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手术室护理难度高,对于医护人员专业素养和风险意识提出较高要求。通过对感染患者危险因素的分析,积极采取预防护理干预,对于降低切口感染率具有积极作用[3]。为研究预防护理的实施效果,本文于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90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190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95例,性别:男/女=49/46,年龄(52.43±3.16)岁,平均BMI(23.51±0.84)kg/m2。观察组95例,性别:男/女=50/45,年龄(52.68±3.20)岁,平均BMI(23.64±0.91)kg/m2。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择期手术,无糖尿病等慢性病。(2)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3)患者具备正常沟通能力,无意识障碍。(4)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术后有严重并发症,无法继续参与研究。(2)意识模糊,精神障碍。(3)资料缺失,中途退出的患者。
1.3 方法
1.3.1调查方法
全面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个人信息。根据对照组中感染患者数量21例,随机抽取非感染患者21例,对比感染和非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
1.3.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治疗,按医嘱给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情况。
观察组给予预防护理,操作如下:(1)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明确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叮嘱患者做好皮肤消毒,快速完成术前备皮时间。(2)术中保证手术器械处于无菌状态,和上一台手术之间保持30min层流净化。严格使用紫外线照射,注意手术器械和地面的清洁。术前检查手术器械包完整。(3)术中最大限度上避免人员走动,准备好充足的物品和器械,减少切屑传递和走动的次数。严格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手术室,和手术外联系均通过电子设备进行。(4)术前护理人员须和医生提前模拟手术,研究手术方案,优先选择微创或小切口手术方案,确保医护人员对手术流程完全掌握,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密切关注手术室温度,稳定在22~28℃。(5)术后视情况留置引流管,并叮嘱病房护士、家属,避免触碰引流管。叮嘱病房护士严格控制探视人员,注意对手部消毒。可給予预防性抗生素,并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
1.4 观察指标
总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的危险因素。统计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切口感染率,使用纽卡斯尔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80分为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x±s),使用X 2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室类型、手术时间、手术室温度、参观人员、切口长度、留置引流管、预防性抗生素。详见表1。
2.2 两组感染率和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感染率6例(6.32%)较对照组低,满意度91例(95.79%)较对照组升高。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切口感染是手术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医护人员加强预防[4]。经过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非层流手术室、手术时间≥3h、手术室温度、有参观人员、切口长度≥10cm、留置引流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对应的预防护理干预,加强术前准备工作,最大限度上提高手术熟练程度,尽量缩短手术时间[5]。加强术中控制,严格控制温度和无菌化操作,消除医源性感染风险。做好和病房护理的衔接和指导,共同控制切口感染风险。给予预防护理后,观察组感染率6例(6.32%)较对照组低,满意度91例(95.79%)较对照组升高。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预防护理的应用显著降低感染率,改善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根据危险因素展开预防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改善患者满意度,更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李燕,高岸英.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提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的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6):2251-2253.
[2]李莉,刘平,杨秀霞,等.手术室护理干预对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21,42(05):1259-1260.
[3]毛红艳.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手术室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5):10-12.
[4]王珊珊,丁浩,薛梅.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0):210-211.
[5]黎丽.术后切口感染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干预[J].吉林医学,2020,41(09):2288-2290.
作者简介:
郝颖文(1988.12.29-),女,山东省潍坊昌邑市,汉族,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
韩晓明(1990.9.7-),男,山东省潍坊昌邑市,汉族,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