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技术在治疗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2021-10-15 00:13陈聪
康颐 2021年16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

陈聪

【摘要】目的:探究在对下肢手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症状的换杂合中将介入技术进行应用实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患者均出现深静脉血栓,对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不同方法,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腘静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指标均发生变化,相比之下,实验组的血管内镜和血流速度更好,数值差异大,P<0.05,存在意义。结论:在对下肢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展开治疗,采用介入技术,其临床意义显著,对患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可推广。

【关键词】介入技术;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4.3 【文献标识码】A 【DOI】

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中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为血液出现非正常性的凝结,导致血栓静脉回流受到阻碍,从而出现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病后,通常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和功能性障碍等问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均相对较大[1]。临床对患者近进行治疗,通常是采用抗凝方法,可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抑制,但是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药物抗凝效果还不够理想,而手术取栓对患者的创伤性则相对较大,在近些年发展中,导管介入治疗逐渐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本研究则在此基础上,将经导管介入治疗方法进行应用,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分析和研究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患者均接受下肢手术,术后出现了深静脉血栓。其中,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1:1,人数均为50例,其中,年龄最大的为87岁,年龄最小的为48岁,均值为(62.34±5.04)岁,本研究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将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应用,每组50人,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统计学方法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表示为P>0.05,可将治疗效果作为唯一比较标准。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的50例患者采用治疗方法为常规抗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将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进行应用,药物选择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对应的国药准字为:H20000097,采用皮下注射方式,每天干预2次,并将华法林进行联合使用,此药物的生产厂家选择为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药物的国药准字为:H31022123,药物干预方式为口服,每次服用剂量为2.5-5mg/d,随后对患者进行观察,以国际标准化比值为准,在比值分数在2以下時,则将低分子量肝素钠停药,给予患者单纯的华法林干预,患者连续接受半年治疗。

实验组的50例患者则采用导管溶栓介入治疗,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先给予患者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随后帮助患者选择合适体位,主要为俯卧位,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借助超声技术,对患者进行患侧腘静脉穿刺干预,随后将导管丝置入其中,对患者的血栓情况进行确定,在与血栓较近的一侧给予开口,并给予其导管留置,将微量泵进行应用,给予患者色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药物选择与对照组的相同,给予患者每天两次的抗凝治疗,并注意对患者的溶栓导管位置进行调整,每1-2天进行一次调整,连续给予患者3-5天的治疗,在完成溶栓治疗后,还需要给予患者华法林口服,药物的选择和服用方法均与对照组相同,并对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进行评价,在值小于2时,停用低分子量肝素钠,给予患者持续半年的治疗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腘静脉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主要对比内容为腘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

1.4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进行统计,主要将SPSS20.0软件进行应用,其中,对计量资料的计算,结果表示以(x±s)为主,验证以t值为主,在结果显示数据比0.05小时,表示此次研究计算存在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腘静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指标均发生变化,相比之下,两组数值差异大,P<0.05,存在意义,见表1。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给予患者积极治疗是尤为重要的,可将患者的猝死率降低。但是从临床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给予患者单纯的抗凝治疗,其效果还不够理想[3]。据相关研究数据结果显示,给予患者单纯的抗凝治疗,难以将患者的血栓进行溶解,其有效率仅仅为6%,效果较差,而就导管溶栓介入治疗来说,其可通过导管直接将药物送入到血栓部位,实现准确的溶栓效果,可将血栓周围的溶栓药物浓度进行改善,保证效果,将药物用量减少的同时,促进溶栓效果。临床应用意义显著[4]。本研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应用了介入治疗和常规溶栓,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腘静脉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均比对照组好,数据差异显著,表明经导管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意义显著,与他人研究成果相一致,均可为介入治疗在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将介入治疗方法应用在下肢手术后静脉血栓患者中,其临床效果显著,可将患者的静脉血情况进行改善,值得临床提高重视程度,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景阳,丁萌,付久园,等.介入技术治疗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与分析[J].河北医学,2019,25(006):1006-1010.

[2]王倩青.压力抗栓泵联合下肢操预防肺癌介入治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21年34卷3期,82-83页,2021.

[3]刘春红、刘长凤、王丽君、胡韶华、张军红.改良下肢运动操对介入治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云南医药,2020,v.41(06):36-37.

[4]中国静脉介入联盟,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外周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护理规范专家共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29(6),531-540.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分析
骨折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