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化范畴里,露是秋深的见证,是生命的飘忽,亦是时间的点滴。白露与寒露却有不同,俗话讲,“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寒气渐生,昼夜温差大,晨晚略感寒意,空气也变得有些干燥。
要我说,寒露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节气。前有白露和秋分,后有霜降,寒露是一场从凉爽到萧瑟的过渡,一次从秋天向冬天的出发。这一时节,人们的视觉、味觉、嗅觉都变得灵敏起来。满眼望去的色彩缤纷,金秋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最近天平山对外开放了,这山上的各类红枫美不胜收。枫叶由青次第变为黄、橙、红、紫,又称五彩枫,亦有呈浅绛、金黄、桔黄、橙红等颜色,纵目眺望,似珊瑚灼海、红霞万丈。每至秋天,天平山犹如打翻的调色盘,成为苏州人的内心牵挂。秋意浓了,落叶飘了,再去虎丘山登高观景,驻足赏秋,是为雅事。随处可见菊花散落其间,或如飞瀑低垂,或团团簇簇,艳黄的秋菊与渐黄的银杏互相辉映,演绎绝美的“秋色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古人喜栽菊花,身边有喜欢菊花的人,守着一份简单清幽的生活,修篱种菊,吟诗作画,纵然世间喧嚣繁华,心中有一片净土,便是安好。菊,也是寒露“三候”之一,花草树木凋零在即,菊花却仿佛一夜间凌寒怒放,漫山遍野的黄诉说着秋日密语。今人有雅致的话,则会在寒露时摆上一桌蟹宴,再开好青梅酒、桃花酒、桂花酒,围坐在菊花丛旁,回味久违的文人生活。寒露的露水越是冰凉,菊花就开得越茂盛。相比于入菜,高冷的菊花更适合泡茶。菊花经过沸水的冲泡,花瓣绽放,好比迎来自己的第二次生命。
秋天是莲藕、菱角、鸡头米上市的季节,三样水中作物皆是味道清淡,通过一起清炒或冷盘,才能突显其本味,也深受苏州人的欢喜。这季节,还有鲈鱼脍和莼菜羹,都很好吃。公元302年秋天,已经做到齐王东曹掾的张翰,忽然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天气这么好,我要回到苏州吃鲈鱼脍、喝莼菜羹去!他说走就走,挥挥衣袖就回了江南。不久以后,齐王兵败,张翰竟因此捡得性命。
寒露里的深情绝唱,你可别丢了沁人心脾的桂花。早起来到院子里,只见一旁的桂花树枝头上,星星点点的桂花煞是可爱,花香飘进了屋,让人要调了声息细细地吸收吐纳,才能尽得其中精髓。有了这桂花的滋养,苏州终于有了秋天该有的样子。细碎的鹅黄色花瓣开遍苏城的大街小巷,绵柔的香气闻着很迷人。苏州的桂树不在少数,可谓“满城尽带黄金甲”。留园有“闻木犀香轩”,网师园有“小山丛桂轩”,耦园有“犀廊”。
自古以来,小巧玲珑的桂花就算是入菜入糕点,也能呈现精致的模样。比如桂花糕的制作,若是仅仅用糯米粉和糖,桂花糕没啥出彩之处,但如果撒上些许的桂花花瓣,就另当别论非同一般了。这就要提到苏州人的绝活:腌桂花。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评价:“秋花之香,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古代没有冷藏条件,糖腌成了保存花果美味的重要方式。用梅卤“定”住香气和色泽,放在玻璃瓶中,一层桂花一层糖,天堂香气与人间烟火在此交融,形成馥郁甜香。糖藕、糖粥、糖芋艿,洒上几勺腌桂花,吃口便产生了多样的层次。
深秋渐至,寒露满枝,秋光凝彩。这既是天地之气,亦是人间之象,更是心灵之沉淀。
TIPS:专家说寒露
蔡斌 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人文学院副教授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上说:“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入秋后,尽管白天仍时有秋老虎肆虐,但晚上越来越凉,此时形成的夜雾或晨露,会带着些沁人的寒意,称为“寒露”。寒露前后,也是农耕秋收的时节,正所谓“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人们既收获着作物丰收的喜悦,同时也对农田进行打理、灌溉和播种,洒下未来的希望。在播种晚稻的南方地区,有“稻怕寒露风”的说法,这是因为晚稻抽穗扬花时若遇到低温的寒露风,会出现瘪粒从而导致减产。过去,农人还根据寒露当天的风向来预测今后的气候变化,若是寒露吹西北风,则“十只水缸九只空”,主旱;若是西南风,则“四十五天暖烘烘”,主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