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静 黄德桥
[摘要]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鉴于当前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权益受损的情况,应完善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保障制度、提高学生维权意识与能力、坚持专业技能与实习岗位对接原则、切断“实习套利”操作、压实校企在学生顶岗实习中的育人与管理责任,切实保障实习学生合法权益。
[关键词]顶岗实习;实习学生;实习权益
[作者简介]杜文静(1985- ),女,河南汝南人,重庆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黄德桥(1983- ),男,广西藤县人,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重庆 409099)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产教融合视域下重庆高职专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8-GX-041)、重庆旅游职业学院2020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项目编号:YJJG2020006)和2020年度校级课题“疫情防控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研究”(项目编号:XJKT-202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0-0108-05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学生将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于生产领域的重要途径。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企业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其目标在于培养适合技能型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2016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要求维护学生顶岗实习的合法权益。2018年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职业学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顶岗实习标准是职业院校组织学生开展顶岗实习的主要依据。这为职业院校推进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政策指导和制度保障。全国各地职业院校每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期间,时常发生实习学生权益受损现象。因此,应积极探索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权益保障的路径,修补顶岗实习制度漏洞,从而提高学生维权能力、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一、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1.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在学生顶岗实习中注入“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筑牢技能人才成长的精神丰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培育人才的中心环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这有利于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一些不劳而获的风气正侵蚀学生的心灵,扭曲其价值观念,助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风气的蔓延。为此,职业院校应根据专业实习和劳动教育计划,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生产劳动,在实践中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并通过企业生产劳动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与劳动者的道德品质,进而形成以劳动获取财富、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思想观念。
2.体现校企协同育人主体责任。顶岗实习体现了校企落实协同育人的主体责任。保障和完成学生顶岗实习任务,需校企双方履行协同育人的主体责任。就学校而言,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源于学校与企業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为不同专业学生搭建“对口”的顶岗实习平台是校方的主要职责。此外,校方要规范实习管理,做到学生“顶岗”不“脱管”。顶岗实习学生兼具在校生和顶岗员工的双重身份,其既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也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就企业而言,也要履行协同育人的主体责任,企业不仅要提供符合学生能力与期望的工作岗位,还要给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实践指导,提升实习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认同感,切忌出现顶岗实习中“有工无学、工学割裂”的现象。
3.延伸职业教育教学空间。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在学校场域学习向企业生产领域学习的延伸。职业院校因受自身条件限制,在教学上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在企业真实生产领域中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机会很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技能。例如,汽修专业教师过去都是在PPT上告诉学生各种零件的名称与功用,但在真实维修汽车时,学生面前是一部整车,找出制动器在哪个位置、使用哪些工具、怎么拆下来,这和在教室里看PPT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职业院校为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对接企业,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稳定的合作企业资源,有助于延伸教育教学空间,借助企业资源完成学生岗位技能孵化。企业凭借其人力资源上的优势,安排一线员工特别是技术骨干以最新生产技术作为学生培养标准和技能训练标准,并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和操作流程助其上岗生产,并考核质量。积极利用实习企业优势有助于打破目前职业教育在专业技能上割裂的困局,有助于改善职业教育输出的人才类型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成效和就业竞争力。
二、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易遭受的权益侵害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的必要环节。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从教育部门到学校和企业层面需要协同推进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维护顶岗实习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顶岗实习,职业院校学生能获得企业实践经验,企业则可获得一线的技能人才,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这本是校企互利双赢的设计。但当职业院校与企业互相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却忽略了“中间人”实习生群体的利益。由于法律身份、权益保护及适用法律条例缺乏明确的界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权益遭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从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其面临五大突出难题:
1.缺乏对学生顶岗实习权益保障的教育。顶岗实习是检验职业院校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形式,也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但是,近些年来,很多职业院校打着顶岗实习的旗号把学生推到企业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实习过程中保障自身权益的教育,这导致了学生在实习层面无法保护自己的合法劳动权益。此外,由于实习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较少,特别是对劳动法的内容和司法实践的认知水平不足,使得学生维护实习权益的道路迷茫又艰辛。例如,当出现损害顶岗实习学生权益的情况时,学生本可以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等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但由于实习学生对顶岗实习权益保障的认知缺失,这层法律意义的权益屏障出现自然性“消退”。
2.学生实习期间付出的劳动和报酬不对等。顶岗实习是培养实习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教育活动。“规定”要求实习单位应遵守国家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保证实习学生的休息权。此外劳动法中对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益有明确规定。但在学生顶岗实践中,由于企业基于订单和合同规定的时间内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这使得学生实习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报酬难以固化。“加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只不过加班时间和轮次会因顶岗实习所在的企业类型和生产工序有所不同。例如,在酒店实习的学生,由于酒店行业自身特性经常加班,并且这种加班往往不换算成工资,酒店为节省成本往往通过换休等途径来“弥补”学生的休息时间。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经常性的加班或上夜班,容易带来身体、心理方面的疲劳或造成隐性伤害,这些疲劳和隐性伤害容易被企业、学校所忽视,在缺乏监督力度的情况下,某些企业甚至有意漠视学生的休息权益。
3.学生专业不对口导致其丧失积极性。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学生向企业员工身份转变的“最后一站”。专业不对口的顶岗实习,不仅让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失去了本质意义,也势必会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一些先进国家在职业教育技能的课程设置上规定,60%—70%的课程在企业中进行,另外30%—40%的课程在职业院校进行。国内职业院校借鉴了其“企业培训”模式,通过学校介绍、自选或其他途径进入实习单位工作,通过完成一定任务来熟悉岗位工作,以达到深化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的目的。按我国现行教育的设置,实习是各类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展的活动,而且实习的内容与教学计划和专业方向必须一致,进而为未来就业做准备。但某些职业院校将学生送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充当“学生工”并且从事与专业不对口的岗位,进行高强度、低收入、低技术的劳动生产,使学生学习与工作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损害。无视学生学习成果仓促地将其送进企业“补漏”,不仅违背了通过顶岗实习锤炼学生实践技能的初衷,也损害了学生的正当权益。
4.学生顶岗被“实习套利”式安排。职业院校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是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应有之义。一方面,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院校招聘实习生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优化与建设,在培养中任用实习生,在任用中培养实习生,借机发现适合本企业的人才,企业可以降低筛选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这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之举,企业通过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参与人才培养,推进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由于其中存在着较大的获利机会,导致部分学生顶岗实习被某些企业及院校异化为自身不当得利的工具。此外,还存在着诸如中介外包、付费实习、付费内推等法律边缘的灰色产业,这种“校企合作”歪曲了实习的本质和意义,对学生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形成了阻碍,长期来看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5.学生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由于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身处具体的工作单位,其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会进一步加强,人身伤害的风险也会增大,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导致此番后果的学校、企业和学生都负有不同程度的责任。其中,对安全管理认识不到位是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校企開展安全教育不到位,导致学生安全意识薄弱。例如,学校缺乏学生顶岗实习安全方面的宣传与教育,从而导致学生从学校到职场都没有接受或内化安全法治知识。二是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监控不到位。学校把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后,学校层面很少对学生进行安全监控,只是通过QQ或微信网上沟通,安全教育因“物理”空间限制而难以落地。此外,实习单位对学生安全监控也相对宽松,缺乏周期较长的学生安全监管工作。具体表现为,在学生岗前培训时还会强调安全问题,而培训结束后生产任务就成为实习生的重中之重,安全监管规章因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评价往往成为一纸空文。
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权益保障的路径探索
追溯顶岗实习制度设计的初衷是职业教育自带的实践性与就业性使然。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承担了与企业员工基本相同的工作内容与责任。但这种“准员工”与“正式员工”在权益保障难度上却有着天壤之别。而有关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障条文,我国目前法律尚有缺失。为此,国家应将大学生顶岗实习列入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应制定配套的政策并落实监管机制,学校应健全顶岗实习制度和落实管理责任,学生及其家长也应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以此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监控学生顶岗实习流程,扎实推进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权益保障制度建设。
1.落实校企在学生顶岗实习中的教育责任。顶岗实习是一种校企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是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实践技能的必要环节,也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必然途径。从具体身份上看,顶岗实习生仍然是未毕业的“学生”,他们依法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面对顶岗实习学生权益保障方面的教育困境,各级职业院校应当率先承担起相应责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和充分的培训活动,在认知层面消除学生权益保障方面的知识空白,进而承担起职业教育的育人责任。除此以外,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企业也要在享受人力资源“红利”的同时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责任,从具体生产实践层面出发,帮助职业院校在学生权益保障学习上查漏补缺、积极补位,从而落实校企在学生顶岗实习中的教育责任,形成育人合力。
2.鼓励学生自主合法维权。学生提高自我维权意识与能力是避免顶岗实习中权益受损的核心要素。顶岗实习合法权益要得到有效保障,既取决于学校、企业、教育行政部门及学生家长等高度重视,也取决于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不断提升。目前,真正实现实习学生和实习企业的权利与责任全面表达、合理平衡的机制尚未建立,无法协调好企业、实习生和学校“产”与“教”的关系。部分劳动保障部门受限于外部条件也无法对相关问题进行关照,导致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承受诸多风险。因此,一方面,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联合社区、街道、工会等组织对顶岗实习生权益保障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提供相应的援助,共同营造鼓励学生合法维权的环境;另一方面,实习学生应以签订的顶岗实习协议为基础,全文阅读实习协议并理解其中内容,特别是对自身的权益要有清楚的认知,共同构筑起顶岗实习权益防线。
3.坚持专业技能与实习岗位对接原则。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加侧重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和社会实践、生产实践以及岗位实践的联系,有效补充传统课堂仅仅传授理论知识的不足。随着社会分工的变化,技能的传承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须在实践中培养磨炼。“规定”中明确指出,职业学校安排学生实习时,“实习岗位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核心是必须把他们未来面向岗位的核心工作技能培养扎实。因此,顶岗实习必须围绕培育专业技能人才这个核心,处理好各方的关系,在划定对接企业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还要考虑学生专业实践与真实工作岗位的匹配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使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相匹配。
4.切断“实习套利”操作。实习不应是企业和学校牟取不当利益的手段,而应是锻炼学生适应社会、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规定”强调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也明确禁止学校借学生实习与实习企业进行利益输送。但仅仅有文件规定是远远不够的,要切实斩断“实习套利”的灰色利益链条,需要高悬法律之剑,避免部分实习企业和职业院校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存在缺失的机会钻空子。首先,国家在完善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制度的基础上,要增加制度本身执行的“硬度”,其法律义务和禁止規定也就成为斩断“实习套利”的“尚方宝剑”,让地方职业院校和实习企业及中介机构视其为“红线”,不敢碰触。其次,要保护实习生的合法权益,让实习生不再是“学生工”,不仅需要增强源头治理,还要明确细化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更需要形成托底机制使实习生的利益诉求能够畅通表达。再次,要严格查处,提高违法成本。有关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对损害学生利益的学校和企业要加以严惩,斩断顶岗实习乱象背后的利益链条,确保实习质量。最后,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对参与和接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从源头上切断“实习套利”。
5.完善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保障制度。学生顶岗实习安全保障制度是人才培养顺利实施和学校办学声誉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学生将所学知识向企业真实岗位转化和应用的必经之路,是就业的前奏。校企基于教育需求与经济成本的考虑,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接收相应数量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并签订三方认可的实习协议来保障各方顶岗实习权益和“维权”权利。与此同时,校企双方还要将学生的劳动安全问题提升至顶岗实习工作的第一要务。同时引入地方政府、法院与劳动保障部门的外部监督与审查机制。对学生顶岗实习做好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安全保障。严格按照实习规定与章程监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以此构建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梯形安全保障制度。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更是一种应该受到保护的权利。推动国家层面出台大学生顶岗实习的法律条文,落实院校和实习企业关于学生顶岗实习中承担的责任,保障好每一个实习学生的正当实习权益,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是全社会的应尽之责,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之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Z].2016-04-11.
[2]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职业学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的通知(教职成函[2018]1号)[Z].2018-08-19.
[3]王殿军.补齐劳动教育的短板[N].中国教育报,2018-
10-31(9).
[4]申素平,贾楠.实习生权益保障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7(6):67-72.
[5]金劲彪,韩玮.大学生实习权益的保障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54-57.
[6]杨和能.给中职生顶岗实习撑起“安全伞”[J].西北职教,2017(4):51-52.
[7]张烁.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2021-
04-29(5).
[8]丁小浩,马世妹,朱菲菲.大学生实习参与方式与就业关系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5):33-4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