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晓红
摘 要:在新课改进程逐步深化和现代教育思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拓宽课堂教学内容,成为新时代教育创新的主要路径。创新教学是高效课堂构建过程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对此,文章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从创新数学现状和弊端、教学手段和绩效评价等方面指出了课堂改革的建议和举措,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措施
一、 引言
数学问题产生和对问题的处理过程实则就是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对所要讲授课程的问题进行分析。打造数学高效课堂,使学生喜欢数学创新教学的互动性和愉悦感,有助于知识性与多样性的完美结合。一般来说,高效课堂的建设是教学的变革。数学涵养的培养不再受制于“点”,而是不断靠近整体教学的“面”。数学教学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理论层面的外延,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让数字与图画深入结合,在学生内心生根发芽。而且,通过数学教学与课堂创新的结合,让学生在传统教学基础上体验到新形势、新变化,真正发挥数学潜在的价值。
二、 小学数学教学出现的弊端
(一)教学模式需要创新,教学理念需要变革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能否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一些教师来说,要在短时间内改变教学观念仍然很困难。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局限,一些教师仍然坚持以往的课堂教学理念,既不注重课堂与学生的互动,也没有为学生讲解做作业的目的,让学生在目的不明确、思路不清晰的情况下完成作业。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并没有真正思考过通过这次布置的作业,期望学生们可以掌握什么技能、锻炼什么能力、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同时,一些教师只是依赖教材、教辅书、写作指南来设计数学习题,不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也不接近学生的生活状态。
(二)教学方法不合适,学生缺乏热情
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还不够丰富,容易使一些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最终限制了他们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小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文化的底子比较薄弱,像背语文课文、数学概念、英语单词等一些比较枯燥乏味的内容,他们是非常不喜欢的,久而久之,就演化成了对文化课学习的厌恶情绪。
教材是教师的基本资料。数学内容的专业解读要求教师降低数学学习的枯燥性,让学生从理论与公式当中感受数字的魅力,以及与其他内容的纵向关系。例如,“理解乘法”是在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加减法运算100以内的基础上编排的,此外,乘法作为四大运算之一,是进一步掌握除法、处理相关实际问题的根本。概念的注入需要收集很多数学材料,乘法教学也是如此。教科书上还加了“兔子有几个2只”“小鸡有几个3只”的问题,为了进一步突出“几个几元素相加”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对待新问题时集中精力、开动脑筋、有所发现,教师需要在课前的认真准备设置疑问的内容,课堂中根据具体内容利用多元化的教育进行授课。
(三)教学目标不够精确,学生缺乏自信
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采取鼓励性的教学方法,这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信心。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的自卑心理导致的,因为部分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或者反应能力并不理想,一些后进生容易丧失学习的自信,害怕别人嘲笑而不敢说出答案,最终影响整体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合适的评价方法是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三、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形成的有效举措
(一)做好课前备课,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高效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用心准备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明确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在形成完善的备课体系的基础上,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发展。同时,教师要用适当的引导来拓展知识,保证学生迅速接受所学知识,教师应合理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精心规划课堂介绍、学生自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践的时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明确学生的指导和教育作用的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和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内容的多元化,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关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从以下几个层面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教师在进行加减计算课堂中,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队,以小组的模式进行数学竞赛。相对于个人单独比赛而言,这种小组数学比赛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技巧,在准备阶段小组成员相互之间可以分享自己的计算经验,相互学习对方的计算技巧,同时还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
(二)设计情景引入,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教师通常需要巧妙利用课堂引导环节。创设恰当的情境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一是基于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二是激发内在动机,使学习任务挑战学习能力。比如在关于“倍数”相关知识一课中,老师可以创造这样一种情况:
老师:春暖花开,同学们来到学校花池。花池里开满了花。那么图中有多少种颜色的花?同学们能分开数吗?
学生1:有蓝色、黄色和红色的花。
学生2:有两朵蓝色的花……
老師:根据已知的信息,能再提出哪类数学问题?
老师:学生提的问题很有道理。其中,很多同学提出了比较这两种花数量多少的问题,也就是说,找出两个量之间差多少朵。
事实上,除了我们已经学过的求和求差之外,还有另一种方法来比较两个量——倍数关系。教师让学对数三种花的数量,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传统数学的基础上体验到新形式新变化,真正发挥数学潜在的价值。
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能力,帮助学生有效掌握预习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独立列出学习难点和重点,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系统理解。虽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疑问,但这种疑问实际上是发现和填补空白的过程,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深入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在设计分析、处理计算的过程中带来喜悦与自豪,培养学生的创新勇气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