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地图素养

2021-10-14 20:15刘晶莹
陕西教育·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纬线经线读图

刘晶莹

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有把地理教学和地图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读懂地图、理解地图,进而会运用地图,甚至能够画出基本的地理简略图,并能在地图上说出上面表达的内容,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事实表明,让学生把地图和地理理论知识相结合,不但增强了抽象地理知识的直观性,而且也使枯燥的地理课堂变得有趣。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读图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把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才愿意学习,进而喜欢上地理。

例如,刚刚开始学习地理时,我给初一学生提供的阅读材料都是很有趣味性的。如,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行南美洲南段的海峡,穿越太平洋。麦哲伦死后,他的同伴继续航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从而胜利完成绕地球一圈的壮举。阅读完材料后,我让学生先在地图上找一找麦哲伦船队经过的地方,找出它们的地理位置,并根据比例尺估算绕地球一圈的距离。这种既观图又动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兴味盎然、积极参与。

又如,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这一节时,我首先给学生讲了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一次魏格纳生病住院,躺在床上偶尔看到了墙上张贴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那些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凹凸不平的陆地、广阔无垠的海洋,尤其是大西洋西海岸巴西突出的地方,正好和非洲的几内亚湾凹进去的地方相吻合,难道大西洋两岸的大陆以前是一个整体?这次突然的发现使魏格纳非常高兴。假如这是一整块大陆的话,巴西的东岸和几内亚湾沿岸的地质结构、动植物分布都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痊愈后,魏格纳足迹踏遍大西洋两岸。经过对古生物化石和岩石、地质结构的细致观察和研究,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大陆漂移学说”。通过讲故事,引起了学生极大的读图兴趣。然后,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大西洋两岸的地形进行检验,再把课下准备好的橘子拿出来,在上面画出各大洲的轮廓,把南美洲剪下来,看看是否与非洲几内亚湾凹进去的地方相契合。这样既动脑又动手,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二、学会读图和使用地图

怎样让学生更快地学会读图和正确地使用地图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读懂地图的重要性。通过看地图能够了解哪些内容,教师可以举一些像电影《集结号》等战争的实例,让学生明白读懂地图是战争最后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讲解一下有关地图的趣味知识,提升地图对学生的吸引力。

初一学生刚刚拿到地理课本的时候,总是喜欢看里面的彩色图片,尤其是有些学生对后面的世界地理政区图和地形图看得津津有味。这就说明有很多地理知识都可以通过地理图像展示出来。通过阅读地图,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地图上所反映出来的地理信息,能更好地掌握这些地理知识。

例如,在初一学生刚刚开始上地理课时,我在让学生充分理解地理学习的意义的同时,从学生了解的地球知识入手,进行提问和讲解。虽然学生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但是地球仪上怎么多出这么多线来呢?这些线有什么作用?我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小地球仪,并注意观察上面标出的各个线的名字。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了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等,我就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线的特点。学生逐渐明白了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而纬线是和赤道平行的线,每一条经线都是相等的,而纬线的长度有变化,赤道最长,到了南北两极就缩成了一个点。在学习大洲和大洋这一章节内容时,我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看看东西两半球各有哪几个大洲、哪几个大洋。同桌相互说一说它们各自的位置。找出来以后,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各个大洲的轮廓。最后让学生在十分钟内完成地理填充图上的练习题。这样图文结合,不但让学生养成动脑、动手的习惯,还让学生加深记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又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这一节时,我让学生准备了平常喜欢玩的橡皮泥,让他们用近二十分钟的时间做出了一个等高线地形模型,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把等高线地形的陡崖、鞍部、山脊、山崖、山顶用各种颜色显示出来。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兴趣盎然,印象非常深刻,等高线的有关知识也就自然掌握了。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和教学挂图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地图,让学生结合地图观察、分析,然后根据地图中显示出的地理信息回答问题。这样,经过师生的共同参与,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也使学生逐渐明确:要学好地理,必须学会观察和分析地图。有时,教师也可以选择挂图进行教学。在选择教学挂图时,应尽量选择一些色彩明丽、线条分明、图标醒目、表现力比较强的。这样的挂图浅显易懂,学生也容易观察,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上《板块运动》这节课时,我先把教学挂图挂在黑板上,让学生找一找六大板块的位置,然后让学生上讲台指出来,并且特别让学生找出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学生找出这个比较特殊的板块属于印度洋板块后,学习中就会特别注意。然后,用多媒体呈现板块分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多媒体中展现六大板块及其分界线,就有效地避免了教学挂图小、展示内容不明显的缺陷,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六大板块的运动方向,找出板块与板块之间是什么地形。学生很快找出来火山、高山、海沟等,并发现板块交界处很容易出现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通过认真看图、识图逐渐得出结论,学生更加印象深刻。经过多媒体的形象模拟,使学生仿佛亲身经历板块的移动一样,对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

又如,在学习《地球的公转》时,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很好地展示出地球环绕太阳公转时的四季变化。如果只是靠学生自我想象,一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很难理解。而通过动画展示,学生不但能够找出太阳在夏至日、冬至日、春分、秋分时的直射点,还能够很好地理解地球是如何围绕太阳公转的。

四、让学生建构心理地图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渐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如何让学生经过读图,把很多地理信息经由自己的大脑潜移默化成自己的心理地图呢?这是由事物的表象转化成大脑皮层中的区域知识,是要教师不断对学生进行训练的。

以前很多地理教师没有抓住地理教学的特点,只是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过分强调理论知识,没有把理论知识和读图、识图相结合,花费时间很多,却没有多少成效。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了解学生的心理,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可能使学生形成心理地图。心理地图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一气呵成的,而是要经过学生不断读图和识图,最后形成的对地理图像的感知能力。

初一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地理,怎样学习地理,掌握学习技巧?学生还是一无所知,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形成心理地图入手,逐渐教会学生形成心理地图的意象。例如,在学习经线和纬线时,先让学生了解经线和纬线是地球仪上两种非常重要的线,当学生不需要地球仪就能在地图上迅速找出来时,或者在黑板上马上就能画出地球仪的草图,然后标出经线、纬线、赤道、南北两极等,并写明它们的名称时,学生头脑中就形成了记忆深刻的心理地图,再面对此类题目时就能对答如流,轻松自如。教师也要做绘图高手,如果一位地理教师在讲“世界政区”的时候能够把世界各大洲迅速画出,在讲“中国交通”的时候把中国的主要铁路干线以及经过的省会立刻标出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学生在羡慕的同时会更加佩服老师,学习地理的劲头会更足。

又如,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时,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七大洲的轮廓,对它们的位置、分布特征要能够分辨出来;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个大洲的轮廓图,让学生再观察它们的特点;最后,让学生自己把七大洲画出来。同时,让学生观察四大洋的位置以及周围被哪几个板块环绕。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也为后面学习《板块运动》做了准备。

总而言之,教会学生读图、识图,掌握心理地图,不仅能突出地理學科的特点,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推理能力。

作者单位   山东省沂源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纬线经线读图
一寸缂丝一寸金
“经线(子午线)”“纬线”“经度”“纬度”探源お
初中地理教学之“巧识经纬线”
立井平衡钢丝绳使用寿命分析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谈“日期图”的判读分析技巧
高考中有关日界线常考的问题及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