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萍 曲万波
(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大连116021)
花生在食用油脂供应、食品加工、出口创汇和农民增收中占有重要地位[1]。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广大农户对花生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大连花生种植面积也日益扩大,已达2 万多公顷,年总产量8 万多吨。但品种杂乱不新、播种收获费工、成本高、单产低、机械化水平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花生产业发展, 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为此,大连落实“筛选适合优质新品种、制定适宜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与模式、完善配套机具体系、采用有效推广模式”等创新做法并取得了相应成效。
选择大连花生种植面积较大的老品种海花1 号和适合全程机械化种植的新品种唐油308、花育23 号,开展全程机械化种植对比试验,结果见附表。
附表 花生品种对比试验结果
唐油 308 和花育23 号的种植收入高于海花1 号,但唐油308 在种植过程中抗涝能力较强,抗旱能力较弱,而花育23 号产量高、品质优良、抗旱抗病性强,采用密植种植方式,抗涝能力略逊于唐油308。同时,根据近年来大连气候特点,干旱天气较多,尤其春季干旱情况较为严重,因此花育23 号更适合作为大连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主栽品种。
围绕花育23 号种植农艺要求和区域适应性,按照农机与农艺相融合原则,从可复制、可示范、可验证、可反馈、可集成角度,制定适宜大连的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与模式:深耕地(2~3 年一次)→耕整地+复式播种+除草打药(同时进行开沟、起垄、施肥、播种、覆土、覆膜、喷洒除草剂)→田间管理→收获(分段收获或者联合收获)→秧蔓处理回收[2]。
深翻地不仅能适当加深耕层,加厚活土层,促进花生根系下扎,增强其汲取养分和抗旱能力,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加速深层有机质分解和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熟化度和蓄积雨雪能力, 为花生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大连最好在深秋初冬开展深翻地,但不得晚于第2 年清明; 要求耕深均匀一致, 不浅于20 cm,以25~30 cm 为宜;土层厚且土质好的地块可耕深至30~50 cm。建议前期每2 年深翻一次,之后根据土壤情况2~3 年一次。
当大连地表温度稳定在12℃以上, 应用组装改进的花生多功能一体机,配套120 马力以上拖拉机,进行整地、播种并覆膜,不仅能保持土壤耕层湿润,促进种子发芽, 还能保墒。 耕整地深度以20 cm 为宜, 将地表植被和前茬作物打碎旋耕至 10 cm 耕层以下,要求耕深均匀一致,无重耕、漏耕现象,地面细碎平整,确保出苗整齐。 花育23 号适宜采用密植种植方式,密度为 150 000~180 000 穴/hm2、每穴双粒;播种深度以5 cm 为宜,地温较高或土壤湿度低的地块可适当深播, 但不得超过6 cm, 反之可适当浅播, 但不得小于3 cm。 施肥深度比播种深度大8 cm即可。
虽然花育23 号较抗叶斑病和网斑病,但田间管理亦不容忽视。 要密切关注其在生长过程中实际遭遇的病虫害和草害情况, 根据相应农艺管理要求和当季生长发育实际需求,应用高效植保无人机、拖拉机悬挂式打药机或自走式打药机,进行田间管理。 喷洒药剂主要有营养液、杀虫剂和叶面肥等,喷洒次数以3~5 次为宜,要求药液搅匀、喷洒均匀周到、雾化程度越高越好。
花生机械化收获有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2 种方式。 大连以分段收获为主,当温度在12℃以下荚果停止生长,花生进入收获期且手搓土壤较松散时,应用花生挖掘收获机配套小四轮拖拉机,进行花生挖掘、抖土、铺放;待果实含水率满足储存条件,应用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进行捡拾摘果和脱秧。 花生收获作业质量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要求避开雨季,准确把握收获时机,过早影响产量、过晚易落果烂果;挖掘收获中,落果率<3%,破果率<2%,无漏收、碾压现象,秧果抖土干净、规则铺放;捡拾摘果中,损失率<3%,破果率<2%。
花生副产物主要是秧蔓,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用于植物性饲料不仅能提高花生副产物价值(800 元/t),还能减少秧蔓焚烧现象,实现绿色种植。但采用覆膜种植方式使花生收获后秧蔓和地膜掺和在一起,因此需要应用秧膜分离机配套60 马力以上拖拉机,对秧蔓和地膜进行有效分离、分类回收。 要求秧蔓粉碎均匀,纯净无地膜残留。
花生种植规模化及效益增长离不开全程机械化技术, 而技术又需要完善的配套机具体系来支撑与实现。 大连在制定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与模式时,对种植机具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及区域适应性进行充分研究与试验, 并经实践检验形成完善配套机具体系,提高农业装备整体水平,促使整体效能达到最优。
引进花生复式播种机,起垄作业垄形规整、无坍塌;播种宽幅可调,精度>99%,双粒率>98%;覆土平整,覆土率>95%;覆膜平整,地膜残破率<3%,通过试验验证。 同时,在试验过程中,结合大连近年来春旱多发现象,会同生产企业和农机合作社,将耕整地与复式播种设备组装在一起,并在拖拉机前加配400 L药箱和喷药泵,在播种与覆膜装置之间、膜上覆土装置后分别加装膜下与膜上施药喷头,经改进试验,成功研制出花生多功能一体机,可一次性完成耕整地、起垄、施肥、播种、覆土镇压、覆膜、膜上覆土、膜上膜下施药作业。
根据大连土壤和经济条件、 种植模式和晾晒烘干情况,花生机械化收获主要以分段式收获为主,因此,引进花生挖掘收获机进行挖掘、抖土和铺放,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进行捡拾摘果和脱秧。 经试验,严格按照相应规范操作,作业数据均达到要求,且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及区域适应性较高。
地膜有提高地温、保水保墒、改良土壤、控制杂草等作用,经种植试验对比,大连花生种植采用覆膜比不覆膜效益高15.7%,但覆膜有花生收获后地膜残留问题。 为此,引进秧膜分离机,对秧蔓和地膜进行有效分离, 不仅突破绿色种植瓶颈, 还使秧蔓再利用,提高花生种植收益1 200 元/hm2。 经试验,该机质量可靠,残膜回收率达97%,回收效果明显。
新型适用农机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离不开有效示范和推广。 2016-2018 年,大连以金普新区为中心,向庄河、普兰店、瓦房店、长兴岛等地区辐射,在各地依托农机合作社分别建立示范基地共5 个;2019 年实施《花生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依托大连金州区新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在华家街道牟家村建立花生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基地60 hm2,开展花生种植耕、种、管、收等环节机械化作业示范市级工作。
项目实施创建了 “企业+研究+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小农户+市场”的产业化技术推广方式,实现产业化互动与升级、技术融合与发展,迎合国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2],至2019 年底,新增土地托管1 300 余户,新增托管面积800 hm2,促进大连市花生种植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引领大连花生产业良性发展。 采用了一套产业化生产技术推广科学培训方式,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利用集中与分散、室内与室外、多媒体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科学开展技术培训,不仅培养了一批熟练掌握该技术的能手, 还使该技术受到越来越多农户认可, 为今后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实现花生种植全程机械化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同时也能节省各项费用,降低成本,提高单位产量和效益,还能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和花生种植大户大面积种植花生提供便捷可行的发展之路[3],综合效益显著。
大连在2016 年前花生每公顷产量为3 000~5 250 kg,优质荚果率不足40%,劳动成本为7 500~10 500 元/hm2; 自2016 年起发展花生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至2019 年实施“花生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4 年累计推广实施技术面积达25 800 hm2,年总经济效益达3.59 亿元,平均每公顷增产862.5 kg,节本增效16 445.4 元,新增纯收益22 100.55 元。
应用花生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能降低劳动强度,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现状;降低种植成本(人工费、种子和化肥等投入);通过提高收获质量增加单产,提升花生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效益经济;促进土地流转, 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机械化服务广度,实现规模经济;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农村农业现代化。
使用花生多功能一体机不仅能减少机械下地碾压土壤次数,还能通过及时覆膜降低土壤失墒率、减轻草害和病虫害; 使用秧膜分离机不仅能提高秧蔓利用率和副产物价值,还能降低花生秧焚烧率,利于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